相关试卷

  • 1、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Fe(NO3)3Cu(NO3)2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溶液B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可能变为血红色 B、将固体A投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生成,则溶液B中可能含有大量H+Cu2+ C、若溶液B呈蓝绿色,则固体A中一定不含铁元素 D、若溶液B无色透明,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Zn粉
  • 2、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0.1molL1的氨水中:Ag+Cu2+NO3SO32 B、在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Fe3+IBa2+HCO3 C、在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SO42NH4+BrNa+ D、25℃时,pH=1的溶液中;K+ClNa+CO32
  •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O与稀硝酸反应: F e O + 2 H + = F e 3 + + H 2 O B、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N a 2 S i O 3 + 2 H + = H 2 S i O 3 + 2 N a + C、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 O 2 + H 2 O + 3 C l O = S O 4 2 + C l + 2 H C l O D、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2 A l O 2 + C O 2 + 3 H 2 O = C O 3 2 + 2 A l ( O H ) 3
  • 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钻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 B、“钴酞菁”分子具有丁达尔效应 C、“钴酞菁”分子不属于胶体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 5、某同学欲配制480mL 0.1molL1CuSO4溶液。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应选择480mL规格的容量瓶 B、称量时,可以使用托盘天平称取12.50g胆矾 C、实验开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L1Na2SO3溶液中,含硫粒子数之和为0.1NA B、NH3与NO反应生成1mol N2时,转移电子数为3NA C、通常状况下,0.2mol由D2O与HF组成的混合物中电子数为2NA D、11.2L(标准状况)CO2完全溶于水后溶液中H2CO3分子数为0.5NA
  •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氧化钙作吸氧剂和干燥剂 B、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均可作抗酸药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 8、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相互转化:CH3CH2CH2CH3(g,正丁烷)CH3CH(CH3)CH3g , 异丁烷)。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正丁烷发生异构化反应,正丁烷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为温度)。已知:速率方程式为v=kc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有关,与浓度无关),ab点反应速率相等,即v(a)=v(b)

    回答下列问题:

    (1)、bf段平均反应速率v=molL1min1
    (2)、T1T2(填“>”“<”或“=”),判断依据是
    (3)、活化分子总数:n(a)n(d)(填“>”“<”或“=”),判断依据是
    (4)、v(e)v(d)=
    (5)、速率常数:k(e)k(f)(填“>”“<”或“=”)。
  • 9、Fe(NO3)3Fe(NO3)2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回答下列问题:
    (1)、Fe(NO3)3溶液中存在:Fe3+(aq)+3H2O(l)Fe(OH)3(s)+3H+(aq) ΔH

    ①实验室配制Fe(NO3)3溶液的操作是取一定量Fe(NO3)3固体溶于浓硝酸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至指定体积。其中,浓硝酸的作用是

    ②对Fe(NO3)3溶液进行加热,溶液变为红褐色,由此判断,ΔH0(填“>”或“<”),判断理由是

    (2)、在稀Fe(NO3)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丁四份并进行如下实验(甲为参照组):

    序号

    操作

    现象

    向乙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

    溶液颜色比甲浅

    向丙中加入少量KNO3粉末,振荡

    溶液颜色与甲无明显变化

    向丁中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振荡

    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①参照组甲溶液颜色为

    ②解释产生实验Ⅰ中现象的原因:

    ③实验Ⅲ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为了验证该猜想,请设计简单实验:

  • 10、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常用的氯化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在体积相同的甲、乙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Cl2(g)2molNO(g) , 分别在“恒温恒容”“绝热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2NO(g)+Cl2(g)2NOCl(g) ΔH . 两个反应体系的压强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ΔH0(填“>”或“<”)。
    (2)、气体总物质的量:n(a)n(b)(填“>”“<”或“=”,下同),判断依据是
    (3)、转化率:α(a)α(b)
    (4)、反应速率:v(d)v(c)
    (5)、乙容器中,04minNO的分压变化率为kPamin1
    (6)、a点时,Q=kPa1。甲容器中平衡常数Kpa点时的Q(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提示: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Kp ,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a点时Q也用分压计算。
  • 11、氢气是清洁能源,工业上用天然气为原料制备氢气的有关反应如下:

    Ⅰ.CH4(g)+H2O(g)CO(g)+3H2(g) ΔH1>0

    Ⅱ.CO(g)+H2O(g)CO2(g)+H2(g) ΔH2<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4(g)2molH2O(g) , 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平衡后,增大压强,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减小 B、平衡后,升高温度,两个反应都向左移动 C、平衡后,充入惰性气体,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H2O(g)浓度,两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均增大
    (2)、写出CH4H2O(g)反应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ΔHΔH1ΔH2的关系式表示)。
    (3)、CO和水蒸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ⅰ.H2O(g)__H2O(l) ΔH=44kJmol1

    ⅱ.CO(g)H2(g)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

    ①启动该反应需要加热,其主要作用是(填字母)。

    A.降低活化能     B.改变反应历程

    C.增大反应物能量     D.增大产物能量

    ②图中代表加入催化剂的曲线是(填“a”或“b”)。

    CO(g)+H2O(g)CO2(g)+H2(g) ΔH=kJmol1

  • 12、化学上,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生成热,稳定单质的生成热定为0。生成热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相对能量。硫及其化合物的生成热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种硫单质中,最稳定的是(填化学式,下同),最活泼的是
    (2)、已知:ⅰ.S(g)+O2(g)__SO2(g) ΔH1

    ⅱ.S2(g)+2O2(g)__2SO2(g) ΔH2

    ⅲ.S2(s)+2O2(g)__2SO2(g) ΔH3

    ΔH22ΔH1=kJmol1

    ΔH3ΔH20(填“>”“<”或“=”),判断依据是

    (3)、根据图像,计算反应SF4(g)+F2(g)__SF6(g)ΔH=kJmol1
  • 13、某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g)1molSO2(g) , 发生反应:NO2(g)+SO2(g)NO(g)+SO3(g) , 测得c(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使曲线Ⅰ变为曲线Ⅱ B、a点的净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之差)等于0 C、N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曲线Ⅰ中,46minv(SO3)=0.1molL1min1
  • 14、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烧碱样品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烧碱已完全变质

    B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 , 溶液红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C

    将装有NaHCO3(s)的试管插入盛有醋酸的烧杯中,向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到烧杯中醋酸结冰

    NaHCO3和盐酸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

    D

    将装有等量NO2气体的两只烧瓶分别浸入盛有水的甲、乙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甲中烧瓶内气体颜色比乙深

    甲烧杯中为冷水,乙烧杯中为热水

    A、A B、B C、C D、D
  • 1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工业上常通过水煤气法制备氢气,发生反应:①C(s)+H2O(g)CO(g)+H2(g)、②CO(g)+H2O(g)CO2(g)+H2(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炭粉和2molH2O(g) , 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大于66.7% B、当混合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后,增大炭粉质量,H2的产率增大 D、平衡后,及时分离出CO2 , 能提高H2的产率
  • 16、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若选择下列物质进行测定,所得中和热(ΔH)结果偏小的是( )
    A、浓硫酸和NaOH溶液 B、盐酸和NaOH固体 C、醋酸和NaOH溶液 D、盐酸和氨水
  • 1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3CH2OH(g)+CuO(s)CH3CHO(g)+Cu(s)+H2O(g) , 改变下列条件一定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D、加入催化剂
  • 18、已知: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叫键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有关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H3(g)N2(g)+3H2(g) ΔH=92kJmol1 B、N(g)+3H(g)NH3(g) ΔH=1173kJmol1 C、合成氨反应必须是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D、平衡后,增大N2浓度,ΔH增大
  • 19、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 B、[c(Fe3+)+c(Fe2+)]不再变化 C、c2(Fe2+)c(I2)c2(Fe3+)c2(I)不再变化 D、c(I2)不再变化
  • 20、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一定量B , 发生反应:A(g)+B(g)2C(g) ΔH , 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T1

    0

    0.50

    0.72

    0.75

    0.75

    0.75

    T2

    0

    0.48

    0.68

    0.76

    0.80

    0.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ΔH>0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c(B)c2(C) D、增大A的浓度和使用催化剂均可提高B的平衡转化率
上一页 661 662 663 664 6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