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Vm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1gFe3+ , 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 B、mol/L C、×103mol/L D、×10-3mol/L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22.4L氧气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②将8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
③18g水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④在常温常压下,20mLNH3和60mL氧气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3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④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碱金属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均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升高 B、卤素单质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C、卤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 D、碱金属都有焰色试验,且都呈黄色
-
4、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Na+、、Cl- B、Ba2+、Na+、Cl-、 C、K+、H+、、OH- D、Ag+、Al3+、、H+
-
5、在2L溶有0.1molAlCl3和0.1molMgCl2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1 B、0.25mol·L-1 C、0.3mol·L-1 D、0.4mol·L-1
-
6、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应密封保存 B、盛液溴的试剂瓶常加少量水 C、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D、固态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
-
7、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灶具大理石板被食醋腐蚀变得不光滑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中C为-4价)]为炒菜提供热量 C、铜质炊具长久不用生铜绿。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
8、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填“能”或“否”),其原因是;(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t1
t2
ΔH
①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50 mL0.5 mol·L-1HCl溶液
20 ℃
23.3 ℃
②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50 mL0.5 mol·L-1HCl溶液
20 ℃
23.5 ℃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 , 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
9、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
10、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然后再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出三个以上的原因)(3)、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说明该反应吸热?(回答出两种方案)(4)、①实验中即使不“结冰”,将烧杯提起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黏在一起了”,原因是什么?②试用简单的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结冰”而黏在一起的。
-
1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 H2O(g) = CO(g)+3H2(g) ΔH =-206.2kJ·mol-1
CH4(g)+ CO2(g) = 2CO(g)+2H2(g) ΔH =-247.4kJ·kJmol-1
2H2S(g) = 2H2(g)+S2(g) ΔH =+169.8kJ·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 , 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
12、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如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用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
-
13、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 min末/mol
0.8
2.7
0.8
27
3 min末/mol
0.8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 , =0.5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 , n(Q)=;(2)、方程式中m= , n= , p= , q=;(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 -
14、某温度下,(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B、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点变到点 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与乘积相等 D、、分别在、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
15、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Ax+)]2·c(By-)的是( )A、AgCl(s)Ag+(aq)+Cl-(aq) B、Na2S = 2Na++S2- C、Ag2S(s)2Ag+(aq)+S2-(aq) D、PbI2(s)Pb2+(aq)+2I-(aq)
-
16、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
17、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18、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小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mol/(L•s)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mol/(L•min) 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
19、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48.40 kJ·mol-1 B、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5 518 kJ·mol-1 C、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5 518 kJ·mol-1 D、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48.40 kJ·mol-1
-
2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N2(g)和1mol O2(g)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C、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D、N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