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物质分别按照单质、氧化物、盐、混合物排序的是
    A、Fe、FeO、KHSO4、NaHSO4(溶液) B、S、SO3、Na2CO3、NaHCO3(固体) C、氧气、臭氧、食盐、葡萄糖 D、银、干冰、石灰水、碱石灰
  •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化学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也有科学道理,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胶体的聚沉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灿烂绽放的烟花利用了焰色试验的原理,是化学变化
  • 3、废弃电池中锰可通过浸取回收。某温度下,MnSO4在不同浓度的KOH水溶液中,若Mn(Ⅱ)的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Mn(OH)2难溶于水,具有两性;δ(MnOH+)=cMnOH+cMn2++cMnOH++cHMnO2+cMnOH42-+cMnO22

    A、曲线z为δ(MnOH+) B、O点,cH+=23×1010.2 C、P点,c(Mn2+)<c(K+) D、Q点,c(SO42)=2c(MnOH+)+2c(MnO22)
  • 4、

    I.如图是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装置。组装仪器后,先加入50mL0.50molL-1盐酸,然后再加入50mL0.55molL-1 NaOH溶液,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2)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lgcm-3 , 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C-1,Q=cm Δt , 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aOH溶液

    t1

    t2

    t2-t1

    1

    23.0

    23.2

    23.1

    26.5

     

    2

    22.9

    23.1

    23.0

    26.3

     

    3

    23.6

    23.4

    23.5

    27.0

     

    4

    24.4

    24.2

    24.3

    28.7

     

    依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把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

    c.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了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     

    d.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II.用量气法测量化学反应的速率。

    (4)下图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操作和药品无误,结果测定速率偏大,从装置缺陷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若将上图中的注射器改为U形量气管如图,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左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填字母)。

    a.视线与凹液面最底端相平                                          

    b.等待片刻,待右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右管,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d.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III.

    (6)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均为1mol的下列离子Cl-ClO-ClO2-ClO3-ClO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表所示。已知ClO-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O3-Cl-。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

    Cl-

    ClO-

    ClO2-

    ClO3-

    ClO4-

    能量(k)

    0

    60

    90

    63

    40

  • 5、将氯化钠溶液通电后灯泡发亮,下列示意图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A、 B、 C、 D、
  • 6、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学生实验。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A.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B.乙直接向FeCl3溶液滴入过量氨水。

    C.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1)、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制备方法更合理:。(填“甲”“乙”或“丙”)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B中的反应为
    (3)、若在U形管中加入FeOH3胶体,插入石墨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形成闭合回路,观察到阴极附近红褐色变深,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若向FeOH3胶体中滴入硫酸直到过量,描述此过程的实验现象
  • 7、

    方程式书写(所有反应均在水溶液中发生)。

    Ⅰ.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1)2Na+2H2O=2NaOH+H2
    (2)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3)Cl2+2NaOH=NaCl+NaClO+H2O
    (4)2PbO2+2H2SO4=2PbSO4+O2+2H2O(已知:PbO2PbSO4均为难溶物)

    Ⅱ.将下列离子方程式配平,并将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写在答题卡上

    (5)____MnO4+____Cl+____H+=____Mn2++____Cl2+____H2O
    (6)____Cu+____NO3+____H+=____Cu2++____NO+____H2O
    (7)____Al+____OH+____H2O=____AlOH4+____H2
    (8)____SO2+____Cl2+____H2O=____SO42+____Cl+____H+
  • 8、已知有下列三个反应:①Br2+2Fe2+=2Fe3++2Br、②Cl2+2Br=Br2+2Cl、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Co2+Fe2+BrCl可以大量共存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o2O3>Cl2>Br2>Fe3+ C、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在反应③中有2个Cl2分子生成时,则未被氧化的HCl为8个
  • 9、某兴趣小组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 10、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微粒是S、OH B、若配平该方程式,S与OH的系数之比应为1∶2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 D、若有3个S原子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4
  • 1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可以按如图所示关系,一步反应直接转化的是
    A、FeFe3O4FeOH3Fe B、COCO2H2CO3CH4 C、HClCuCl2BaCl2HCl D、CuCuOCuOH2CuCO3
  • 12、下列各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HNO3和石灰石反应,HCl和NaHCO3反应 B、BaCl2和CuSO4反应,Ba(OH)2和H2SO4反应 C、H2SO4和Fe(OH)3反应,HCl和KOH反应 D、足量HNO3和Na2CO3反应,足量H2SO4和K2CO3反应
  •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之前,需调节天平去除称量纸的质量 B、温度计被打破,洒在地面上的水银可以用水冲洗 C、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加到水中,并及时搅拌 D、为去除FeOH3胶体中的杂质Cl , 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 14、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 =K2S+N2↑+3CO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A、C B、N C、N和S D、N和C
  • 15、下列变化必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CuOCu B、FeFeCl2 C、H2SO4H2 D、KClO3O2
  • 16、银在空气中容易发黄变黑的原理是4Ag+2H2S+O2=2Ag2S+2H2O,其中H2S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Fe+Cu2+=Fe2++Cu B、铜与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C、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D、氯化钙溶液通入少量CO2Ca2++CO2+H2O=CaCO3+2H+
  • 18、某无色溶液可能是强酸性也可能是强碱性,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H、Na、MnO4、NO3 B、Na、CO32、Ca2、Cl- C、K、Na、Cl-、SO42 D、K、Cl-、Ba2、HCO3
  • 19、现有5种物质:①硫酸、②固体氢氧化钠、③碳酸钙、④二氧化碳、⑤酒精,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A、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 20、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代表的是水合钠离子 B、氯化钠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电离 C、图b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 D、氯化钠在如上图所示三种不同状态下均能导电
上一页 354 355 356 357 3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