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Fe(OH)3胶体可用于水处理和染料印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使用滤纸过滤,可分离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H2SO4和HClO都属于酸 C、Cu(OH)2和NH3·H2O都属于碱 D、NaHSO4和(NH4)2SO4都属于盐
  •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场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冶炼钢铁

    B.海水晒盐

    C.用天然气炒菜

    D.用“84”消毒液消毒

    A、A B、B C、C D、D
  • 4、一种以生石灰(CaO)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图:

    (1)、“制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氯化”过程是Cl2与Ca(OH)2反应。

    ① 提高Cl2利用率的措施是

    ② Cl2与Ca(OH)2作用会生成Ca(ClO3)2和Ca(ClO)2 , 当生成含等物质的量氯元素的Ca(ClO3)2与Ca(ClO)2时,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 “氯化”过程中会有少量Ca(ClO)2和一些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该气体可能是(填化学式)。

    (3)、“转化”过程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 Ca(ClO3)2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 g•L-1 , 从该溶液中得到KClO3固体的方法是、洗涤。

    ② KClO3与SO2在强酸性条件下可反应制得ClO2 , SO2被氧化为SO4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1)装置②中的试剂是
    (2)装置③中的试剂是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K2关闭K1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K1关闭K2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实验反思】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5)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
    (6)测定某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称量17.9g固体样品,按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D装置的作用是

    ②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③某同学认为上述测定结果(填“偏高”或“偏低”),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6、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利用如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 , 该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中的试剂为 , 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3)、d的作用是
    (4)、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

    ①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显棕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NaClO(填“大于”或“小于”)。

    ②继续向1号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并加入少量淀粉试液,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若用制得的氯气做如下图1的实验,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先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阶段①说明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全部与水反应 B、阶段②的压强变小,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阶段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D、若将Cl2换成CO2 , 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与图2相似
  • 7、ClO2广泛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等领域,因ClO2消毒效果好、不产生致癌物或诱变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一种制备ClO2的方法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能说明NaClO2具有强氧化性 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O2+4H+=Cl+4ClO2+2H2O C、该反应生成1molClO2 , 转移5mol电子 D、当还原产物均为Cl时,等质量的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2.63倍
  • 8、Cl2O 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 Cl2O 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Cl2O 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NH3的沸点为-33.5 ℃;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HgCl2+Cl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浓硫酸和饱和食盐水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Cl2和干燥空气,故末端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
  •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

    B.直接观察钾盐的火焰

    C.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

    D.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A、A B、B C、C D、D
  • 10、双碱法脱除烟气中SO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除SO2的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B、过程Ⅱ中,1mol O2可氧化2mol Na2SO3 C、过程I中,SO2表现出还原性 D、总反应为:2SO2+2Ca(OH)2+O2= 2CaSO4+2H2O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H2O+BaSO4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C、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2OH=Cl+ClO+H2O D、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 12、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及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钠的另一种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为碱性氧化物,A的物质类别为碱 B、反应④可通过加入还原剂实现转化 C、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D、反应②和③为氧化还原反应
  • 13、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数字化实验得到的光照过程中氯水的p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H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使Cl2的溶解度减小,氯气逸出导致溶液中H+浓度减小 B、光照过程中,氯水pH减小的同时,溶液中Cl的浓度也不断减小 C、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是光照使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为盐酸 D、对氯水光照时间的延长,氯水的漂白性没有变化
  •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2CO3溶液中:OH、K+、Cl、SO42- B、氯水中:H+、SO42-、CO32-、Fe2+ C、无色透明溶液中:MnO4-、NH4+、Mg2+、SO42- D、NaHCO3溶液中:OH、Ba2+、NO3-、Cl
  • 15、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B

    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

    C

    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

    NaClO具有还原性

    D

    用小苏打粉作膨松剂焙制糕点

    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放出CO2

    A、A B、B C、C D、D
  • 16、钌(Ru)为重要的稀有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某含钌的废渣主要成分为Ru、Pb、SiO2Bi2O3 , 回收钌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滤液1”中Ru元素和Bi元素存在形式为RuO42BiO2

    (1)、碱浸前对含钌废料进行粉碎研磨的目的是
    (2)、“氧化碱浸”时,两种氧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对钌浸出率和渣率的影响分别如图1、图2所示,则适宜选择的氧化剂为;最佳反应温度为

    (3)、已知甲酸的化学式为HCOOH,反应后产物为CO32。则“还原”过程中每生成1molRuOH4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蒸馏”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吸收”过程产生的气体X经Y溶液吸收后,经进一步处理可以循环利用,则X和Y的化学式分别为
    (6)、可用氢还原重量法测定产品的纯度,其原理为2RuCl2+3H2=2Ru+6HCl。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如表,则产品的纯度为

    实验序号

    产品质量/g

    固体Ru质量/g

    5.000

    2.0210

    5.000

    2.0190

    5.000

    2.0200

  • 1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不同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

    浓度的CuSO4FeCl3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率

    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B

    两支试管,都加入2mL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

    再同时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1mol/LH2C2O4

    溶液和2mL0.05mol/LH2C2O4溶液,观察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C

    在锥形瓶内各盛有   2 g   锌粒   (   颗粒大小基本相同   )   ,然后   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   40 mL 1 mol / L   和   40 mL     18 mol / L   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   10 mL   氢气所用的时间

    探究硫酸浓度对应速率影响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 18、为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测定0.1molL1醋酸溶液的pH B、测定0.1molL1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C、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 D、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同体积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 , 则含0.5mol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等于28.65kJ C、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D、反应NH2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 20、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完成,它的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反应A→B比反应B→C速率快 C、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 D、反应A→C的ΔH=E5kJ/mol
上一页 312 313 314 315 3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