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A、A B、B C、C D、D
  • 2、将一定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变浑浊的是
    A、CaCl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2CO3溶液 D、稀H2SO4
  •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溶液中:Mg2+、Fe2+SO42Cl B、NaHSO4存在的溶液中:Ba2+、K+NO3HCO3 C、CaCl2存在的无色溶液中:Cu2+、Na+SO42Cl 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Mg2+、Na+OHSO42
  • 4、

    I.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1)Na用作强除水剂,如除去有机溶剂中的水分,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与水反应快速产生氢气。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 , 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NaH常用作(填“氧化剂”或“还原剂”),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某膨松剂由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组成。

    (3)膨松剂中NaHCO3受热时能使面胚在烘焙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受热时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研究该膨松剂中NaHCO3的含量,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已知各装置中的试剂均为足量,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

    ①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②将一定质量的该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测定实验前后装置(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符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CO2的质量。

    ③若没有装置E,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若实验中加入的膨松剂样品质量为mg,充分受热分解后测得生成的CO2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m、n的表达式表示)。

  •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常用工业盐。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误食NaNO2能致人中毒,其中毒机制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 , 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这说明NaNO2具有性(填“氧化”或“还原”,下同)。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NaNO2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性。下列物质中不能实现Fe2+转化为Fe3+的是(填字母)。

    A.O2       B.Fe       C.Cl2       D.KI

    (3)、将NO2和NO按化学计量数1∶1的比例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NaNO2 ,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可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NaNO2产品的纯度,反应原理如下:_NO2+_MnO4+_=_NO3+_Mn2++_H2O , 请配平该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6、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验证,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有色纸条,b为湿润的有色纸条。

    (1)、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Ⅱ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为 , 装置V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装置Ⅳ中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 , 检验该溶液中存在Cl-的操作及现象是
    (4)、实验结束后,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下图中的装置(填序号)。

    (5)、若将装置Ⅳ中的石蕊溶液换成淀粉­KI溶液进行实验,可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可证明氧化性:Cl2I2(填“>”或“<”)。
  • 7、

    I.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Cu②液氯③Fe2O3固体④SO2⑤盐酸⑥NaOH溶液⑦熔融的NaCl⑧NaHSO4固体⑨Na2CO3固体⑩次磷酸(H3PO2 , 一元酸)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2)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从物质的类别来看,⑨属于盐类,可以与酸、碱、等类别的物质反应,⑨与足量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以③⑤⑥为原料设计制备Fe(OH)3的路线(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示例:)。
    (5)⑩与足量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以绿矾(FeSO4·7H2O)和硝石(KNO3)为原料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铁的氧化物主要有FeO、Fe2O3和Fe3O4

    (6)X为铁的氧化物,X的化学式可能为 , 判断依据为
  • 8、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利用如图装置完成Na2O2性质探究实验,证明Na2O2可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试剂为碳酸钙和稀硫酸 B、③中发生的反应仅为2Na2O2+2CO2=2Na2CO3+O2 C、④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D、检验⑥中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试管口,有爆鸣声
  • 9、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并不改变的是
    A、木炭与O2 B、Ca(OH)2与CO2 C、Na与O2 D、Na2O2与CO2
  • 10、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2H2S+O2=2H2O+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2S B、X是氧化产物 C、Ag是还原剂被还原 D、每生成1个X,转移2个电子
  • 11、下列实验或操作方法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备Fe(OH)3胶体

    验证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测定氯水的pH

    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钾元素

    A、A B、B C、C D、D
  • 12、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2+H2O=2Na++2OH-+O2 C、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 1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钠着火立即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C、钠具有强还原性,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红色的金属Cu D、在实验中切取少量钠做实验,剩余的大块钠需放回原试剂瓶
  • 14、实现下列物质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uO→Cu B、SO2→H2SO4 C、NH4+→NH3 D、CO2→CO
  • 15、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只能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HCl B、Cl2 C、ClO2 D、KClO3
  • 16、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O-、MnO4、K+、H+ B、Ba2+、Cl-、K+、OH- C、Ca2+、NO3、NH4+、SO42 D、H+、Cl-、HCO3、Na+
  • 17、模型认知是简洁揭示化学本质的一种方法,如图为NaCl固体溶于水的微观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固体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 B、b离子为Cl- C、水合钠离子中,H2O分子中的O原子最靠近Na+ D、该电离过程可以表示为NaCl__Na++Cl-
  • 18、Fe(OH)3胶体可用于水处理和染料印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使用滤纸过滤,可分离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 1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H2SO4和HClO都属于酸 C、Cu(OH)2和NH3·H2O都属于碱 D、NaHSO4和(NH4)2SO4都属于盐
  • 20、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场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冶炼钢铁

    B.海水晒盐

    C.用天然气炒菜

    D.用“84”消毒液消毒

    A、A B、B C、C D、D
上一页 310 311 312 313 3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