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H2S在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1
2H2S(g)+O2(g)=2S(s)+2H2O(l) ΔH2
2H2S(g)+O2(g)=2S(s)+2H2O(g) ΔH3
判断ΔH1、ΔH2、Δ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2>ΔH1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2>ΔH1>ΔH3 -
2、已知3.0 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5.98 kJ,则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2C2H6(g)+7O2(g)=4CO2(g)+6H2O(g) ΔH=-3 119.6 kJ·mol-1 B、C2H6(g)+O2(g)=2CO(g)+3H2O(g) ΔH=-1 559.8 kJ·mol-1 C、C2H6(g)+ O2(g)=2CO2(g)+3H2O(g) ΔH=-1 559.8 kJ·mol-1 D、C2H6(g)+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
-
3、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 B、CaCO3(s)=CaO(s)+CO2(g) ΔH=+178.2 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 C、HCl(g)=H2(g)+Cl2(g) ΔH=+92.3 kJ/mol:1 mol HCl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92.3 kJ的热量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含1 mol NaOH的烧碱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H2SO4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 , 沉淀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D、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H2的燃烧热
-
5、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推进小火力发电站的兴建,缓解地方用电困难,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C、推广“绿色汽油”计划,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 D、利用晶体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
6、以粮食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其制备乙酸乙酯(C)和高分子材料(G)的流程如下:
已知:
i.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ii.饱和CO2水溶液pH为5.6。
(1)、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该原理酿制米酒。①《齐民要术》中记载“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殷米。其米绝令精细”。此中“曲”为酒曲,含有酶,在反应中起作用。“精细”即将米研磨为粉状,目的是。
②为了更好地了解米的发酵过程,小组同学每隔24小时测定米酒的酒精度和pH,连续10天,收集相关数据绘制了实验数据图。
针对米酒的pH变化趋势,甲同学分析原因是酿酒过程中产生了CO2.乙同学认为不合理,其依据一是;依据二是乙醇中含官能团(填名称),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化成B且酸性比碳酸强。
(2)、“酒越陈越香”是因为生成酯类物质。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其中n(氧化剂):n(还原剂)=。
②反应III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X为饱和Na2CO3溶液
b.实验时,先加浓硫酸,再加无水乙醇和冰醋酸
c.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
d.实验结束时,采用蒸发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①D也可由戊烷裂化裂解制得。写出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戊烷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②F→G为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4)、在反应I→VI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5)、研究资料表明,酿酒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请依据反应Ⅲ推测其生成的六元环酯(C6H8O4)的结构简式。
(6)、乙醇的电子式。(7)、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
7、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工业用多种方法来治理。某种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O、CO、CO2、SO2、N2)的流程如图:
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固体1的主要成分有Ca(OH)2、(填化学式)。
(2)若实验室需要配制3 mol·L-1NaOH溶液1L进行模拟测试,需称取NaOH固体质量为g。
(3)用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验证废水中NH4+已基本除净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5)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空气不能过量的原因是。
(6)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是(填化学式)。
(7)流程中生成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I2可以使淀粉变蓝。根据上述反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有关试剂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需选用的物质是(填序号)。
①水 ②淀粉碘化钾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白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
8、工业生产中,海水提溴常用空气吹出法,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模拟该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从浓缩海水中提取液溴。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d,打开活塞a、c,向A中缓慢通入Cl2至反应结束;
②关闭a、c,打开b、d,向A中鼓入足量热空气;
③进行步骤②的同时,向B中通入足量SO2;
④关闭b,打开a,再通过A向B中缓慢通入足量的Cl2;
⑤将B中所得液体进行蒸馏,收集液溴。
(1)、A装置中通入Cl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②中通入热空气能吹出Br2的原因是。(3)、③反应后B装置溶液中有生成,则SO2的作用是;检验的方法是。(4)、两次尾气处理时均可选择的试剂是。a.水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KBr溶液
(5)、步骤④反应后,取少量B中混合液滴加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能否说明Br2比I2活泼?说明理由。(6)、若装置B中只用浓Na2CO3溶液吸收Br2 , 反应后得到NaBr、NaBrO、NaBr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Br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则Br2与Na2CO3反应时,被还原的溴元素和被氧化的溴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9、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35℃。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管中 B、操作Ⅰ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C、操作Ⅱ是蒸馏,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锥形瓶等 D、操作Ⅲ是酒精灯加热,然后加水溶解、过滤
-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氢化物种类繁多,其中含氢量最高的为25%,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W同族,Z和Y同周期,Z的核外电子数比Q少8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Y<X B、Z2能把同主族元素从其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C、简单离子半径:Z<W<Q D、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X发生反应
-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5NA B、标准状况下,7.1 g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D、100g 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
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 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v正(NO)=v逆(NO2)
③每消耗 32g 氧气,同时生成 60g NO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
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3 , 关于该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 B、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
14、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OH反应 B、该有机物中有4种官能团 C、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有2种
-
15、新型锂-空气电池具有能量最大、密度高的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电解液可以用水性电解液代替 B、金属锂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当外电路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石墨烯电极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 D、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
16、把a、b、c、d4种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质量减少;b、d相连,b为正极。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a>c>d>b B、a>c>b>d C、b>d>c>a D、a>b>c>d
-
17、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 B、1 mol A2(g)和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的热量为(a-b) kJ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少量的通入氯化钙溶液中: B、工业上用制氯气: C、少量的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氯化铁溶液刻蚀电路板:
-
19、下列设计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够完成实验任务的是A、利用a图测定KI溶液浓度 B、利用b图验证浓氨水与浓硫酸能够发生反应 C、利用c图证明甲烷和氯气能发生反应 D、利用d图检验有乙烯生成
-
20、酞菁钴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催化剂等方面,其结构如图所示(Co参与形成的均为单键,部分化学键未画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A、酞菁钴中三种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H>C B、酞菁钴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杂化和sp3杂化两种 C、与Co(Ⅱ)通过配位键结合的是2号和4号N原子 D、1号和3号N原子分别与周围3个原子形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