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下教材中出现的四句话,描述错误的是
    A、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的光柱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B、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易燃物自燃、食物腐败都是氧化还原 C、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器主要是为了减少尾气中大量有机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D、维生素C能将人体将摄取的Fe3+变成易吸收的Fe2+ , 利用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
  • 2、氮化碳(C3N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硬度可以媲美金刚石的非金属材料。构成氮化碳的两种元素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 3、下列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A、Al(OH)3胶体 B、CuSO4溶液 C、云、雾 D、有色玻璃
  • 4、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氧化剂。
    (1)、H2O2的电化学合成。两电极反应产生的离子在多孔介质中生成H2O2的原理如图所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含量的测定。取2.000g H2O2溶液样品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待测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和过量KI溶液,发生反应H2O2+2H++2I=I2+2H2O , 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0.1000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适量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滴定时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重复实验两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②通过上述数据,计算样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H2O2分解的探究。

    ①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98kJ的热,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

    Ⅰ.H2O2+I=H2O+IO(慢),Ⅱ.H2O2+IO=H2O+O2+I(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Ⅰ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Ⅱ的活化能

    D.1mol H2O2的总能量比1mol H2O的高

    ②为比较Mn2+Cu2+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不能,请提出改进意见

  • 5、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

    Ⅰ.CO2合成甲醇(CH3OH),该反应包括下列两步:

    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40.9kJmol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   ΔH=49.5kJmol1

    (1)、由COH2合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21molCO2 , 控制条件仅发生反应(Ⅱ),测得CO2CH3OHg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

    0~3min内,用H2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

    ②下列能说明在此容器中,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形成2molH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cCH3OH=cH2O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在反应(Ⅱ)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2molCO2g2molCH3OHg , 则平衡向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在恒压、CO2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

    已知:CH3OH=nCH3OHnCO2×100%

    ①温度高于300℃,曲线b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

    T1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2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H的选择性为35%。反应时间和温度不变,提高CH3OH选择性的措施有。(任写出2条措施)

  • 6、实验室以Mn2O3废渣(含少量CaMg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KMnO4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浸取”时Mn2O3转化为Mn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提高浸取率的措施有(任写两种)
    (2)、“除Ca2+Mg2+”时,所得溶液中cCa2+cMg2+=。[已知:KspMgF2=5×1011Ksp CaF2=5×109]。
    (3)、“沉锰”时,NH4HCO3溶液做“沉锰”试剂。

    NH4HCO3的水溶液呈(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其溶液中cHCO3cNH4+cH+cOH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的顺序。(已知:H2CO3Ka1=4.4×107Ka2=4.7×1011NH3H2OKb=1.8×105)

    ②此过程需控制温度低于70℃,该过程不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③“沉锰”时,“锰”转化为MnCO3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12H2g+12I2gHIg的平衡常数K2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 ,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④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2molL1cH21.5molL1cCO1molL1cH2O3molL1 , 则下一时刻,反应将(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⑤若要提高CO2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条)。

    (3)、电化学法还原二氧化碳制乙烯。

    在强酸性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可制得乙烯,其原理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该装置中使用的是(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 8、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kJmol-1CO2(g)+H2(g)=CO(g)+H2O(g)      ΔH=41.2kJmol-1 , 在1.0×105PanC2H5OH:nH2O=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n生成(CO)n生成(CO2)+n生成(CO)×10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一定温度下,增大nC2H5OHnH2O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一定温度下,加入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
  • 9、一种吸收SO2再经氧化得到硫酸盐的过程如题图所示。室温下,用0.1molL1 NaOH溶液吸收SO2 , 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cH2SO3+cHSO3+cSO32H2S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29×102Ka2=6.24×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B、“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3+cSO32+cOH C、“吸收”所得c=0.1molL1溶液中:cH2SO3>cSO32 D、“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主要发生反应2HSO3+O2=2SO42+2H+
  • 10、电催化氮气制备铵盐和硝酸盐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反应式为 N2+12OH--10e-=2NO3-+6H2O B、电解一段时间,a、b两电极区的pH 均减小 C、相同时间内,a、b两极消耗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D、电解过程中 H+从a极通过质子交换膜转移至b极
  • 1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BaCl2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室温下KspCaCO3<KspBaCO3

    B

    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C

    5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5滴0.1molL1KI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Cl3KI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5mL0.1molL1K2CrO4溶液滴加5滴0.1molL1AgNO3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再滴加5滴0.1molL1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Ag2CrO4>KspAg2S

    A、A B、B C、C D、D
  • 12、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CH3OH与水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决速步骤为反应Ⅱ B、1molCH3OHg1molH2Og的总能量大于1molCO2g3molH2g的总能量 C、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cbkJmol1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化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 1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B、水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水是非电解质 D、在100℃时,纯水的pH<7 , 因此显酸性
  • 14、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加压可提高NH3的平衡转化率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4NOc4NH3c5O2 C、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D、分离出NOgv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15、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NaCl溶液:2NaCl__2Na+Cl2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O2+4e+2H2O=4OH C、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2H2OH2CO3+2OH D、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 16、解释下列事实所用的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将充有NO2的玻璃球浸到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NO2红棕色、N2O4无色):2NO2gN2O4g   ΔH>0 B、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4H+=2I2+2H2O C、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CO32+CaSO4=CaCO3+SO42 D、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区pH减小:H2+2OH2e=2H2O
  • 17、已知几种常见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

    弱酸

    H2C2O4

    H2S

    H2CO3

    HClO

    电离常数

    Ka1=5.4×10-2

    Ka2=5.4×10-5

    Ka1=1.3×10-7

    Ka2=7.1×10-15

    Ka1=4.4×10-7

    Ka2=4.7×10-11

    Ka=3.0×10-8

    A、Na2C2O4 B、K2S C、NaClO D、K2CO3
  •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使用氯化铵肥料会导致土壤酸化 B、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以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在船身上装有锌块,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船体 D、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是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
  • 19、苯并唑酮类化合物X常用于植物保护剂,结构如图。关于X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面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 C、X与足量H2加成后所得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4个 D、1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NaOH
  • 20、

    I.含氯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如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玻璃管内是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通电数分钟。

    (1)a是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2)利用此方法制得的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3)电解开始时,玻璃管中的(填“上”或“下”)部分溶液的颜色显红色,后来又褪色了。对于上述溶液褪色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ClHClO中和了NaOH , 乙同学认为是HClO氧化了酚酞。试设计实验探究甲、乙同学谁的观点正确:

    Ⅱ.已知:洁厕灵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盐酸。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的原因。

    (4)将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试管内两种试纸的变化现象分别为

    (5)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棉花团上溶液A的作用

    Ⅲ.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5mL市售84消毒液稀释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12

    步骤2:将稀释后的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a、b、c三个洁净的烧杯中;

    步骤3:用H2SO4溶液将a、b、c三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

    步骤4: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表。

    烧杯

    溶液pH

    现象

    a

    10

    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b

    7

    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c

    4

    10min后,红纸颜色比b烧杯中10min后的浅;4h后红纸褪色

    已知溶液中Cl2HClOClO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物质的量分数=某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含氯微粒的总物质的量)

    (6)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结论:溶液的pH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填“越快”或“越慢”),结合上图图象进行分析,原因是

上一页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