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对含碳和含氮物质的反应研究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i.2NO(g)+O2(g)2NO2(g) ΔH1=-114kJmol-1

    ii.2NO(g)N2(g)+O2(g) ΔH2=-181kJmol-1

    iii.C(s)+2NO(g)N2(g)+CO2(g) ΔH3=-574.5kJmol-1

    C(s)NO2(g)反应生成N2(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上述反应ⅰ是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考虑其他化学反应),下列可用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v(NO)=vO2 B、容器中cO2/cNO2的值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
    (3)、2NO(g)+2H2(g)=N2(g)+2H2O(g)

    研究发现,NOH2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步,每步均为基元反应:

    2NO=N2O2(快)

    N2O2+H2=N2O+H2O(慢)

    ③……(快)

    第③步对应的基元反应是

    (4)、NO分解ICl制取I2Cl2的原理如下:

    反应I:2ICl(g)+2NO(g)2NOCl(g)+I2(g)K1

    反应II:2NOCl(g)2NO(g)+Cl2(g)K2

    反应的-lgK~T(K值为平衡时用各气体的分压表示得出的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

    430K时,反应I2(g)+Cl2(g)2ICl(g)的K为

    410K时,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 NO1mol IC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开始和平衡后容器的温度相同)。在0~t1时间段内,容器中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5)、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制备少量N2O5 ,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以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为LixCoO2(x1)、附着物为炭黑、聚乙烯醇粘合剂、淀粉等]为原料,制备纳米钴粉和Co3O4

    (1)、浸出:将煅烧后的粉末(含LixCoO2和少量难溶杂质)与H2SO4溶液、H2O2溶液中的一种配成悬浊液,加入如图所示的烧瓶中。75℃下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另一种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少量固体残渣。得到Li2SO4CoSO4和硫酸的混合溶液。

    ①滴液漏斗中的溶液是

    ②为了提高浸出过程中钴的浸出率效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

    A.将预处理后材料粉碎            B.延长浸出时间

    C.增加预处理后材料的用量     D.适当提高浸出温度

    ③浸出实验中当观察到 , 可以判断反应结束,不再滴加双氧水。

    (2)、制钴粉:向浸出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调节pH , 接着加入N2H4H2O可以制取单质钴粉,同时有N2生成。已知不同pHCo(II)的物种分布图如图所示。Co2+可以和柠檬酸根离子(C6H5O73)生成一种较难电离的配合物离子Co2C6H5O7-

    ①写出pH=9时制钴粉的离子方程式

    CoCl26H2OSOCl2混合加热可以得到无色CoCl2 ,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通过计算确定B点和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分别为(填化学式)。

  • 3、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一种活性炭载纳米铁粉吸附剂去除废水中NO3
    (1)、①室温下,pH=4NH4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mol/L

    100°CKW=10-12 , 将pH=9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7 , 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2)、①相同条件下,将活性炭载纳米铁粉和纳米铁粉分别加入含NO3-废水中,反应相同时间,采用活性炭载纳米铁粉去除NO3的效率更高,原因是

    ②实验测得反应相同时间,初始pHNO3去除率影响如下图所示。pH<40时,pH越小,NO3去除率越低的原因是

    (3)、皮革厂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以NH3NH4+形式存在),向酸性废水中加入适量Fe2SO43溶液,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H4Fe3SO42(OH)6沉淀。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废水中氨氮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当1.3<pH<1.8时,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4、用主要成分为CuSFeO的低品铜矿来制备Cu2O的一种流程如下:

    (1)、“酸浸中Cu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H2C2O4Ka1=5.36×10-2,Ka2=5.35×10-5NH3H2OKb=1.75×10-5

    ①室温下,NH4HC2O4溶液显性。

    ②等浓度的NH4HC2O4Na2C2O4溶液中,cC2O42-cHC2O4-(填:“>”、“<”、“=”)

    ③已知:碳酸:Ka1=4.31×10-7Ka2=5.61×10-11

    H2SKa1=9.1×10-8Ka2=1.1×10-12

    少量CO2通入到NaHS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3)、“除锰”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4)、“还原”前需测定铜氨离子CuNH342+的浓度来确定水合肼的用量。取200mL除去Mn2+的铜氨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准确量取2500mL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3molL-1H2SO4pH为3~4{发生反应:CuNH342++4H+=Cu2++4NH4+}。

    加入过量KI固体。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生成的碘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为2Cu2++4I-=2CuI+I2I2+2S2O32-=2I-+S4O62-),重复2~3次,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2.00mL

    ①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 , 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

    ②记录实验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第一次实验的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次滴定时(填字母)。

    A.装液前,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B.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直接加入待测溶液

    C.滴定前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③计算铜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5)、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水合肼浓度对Cu2O的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水合肼浓度大于3.25molL-1时Cu2O的产率下降,CuNH342+的转化率仍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 5、逆水煤气变换体系中存在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I:CO2(g)+H2(g)=CO(g)+H2O(g)ΔH1

    反应Ⅱ:CO2(g)+4H2(g)=CH4(g)+2H2O(g)ΔH2

    在恒容条件下,按VCO2:VH2=1:1投料比进行反应,平衡时含碳物质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g)+3H2(g)=CH4(g)+H2O(g) ΔH<0 B、M点反应I的平衡常数K<1 C、N点H2O的压强是CH4的3倍 D、500℃后,温度升高,反应I的改变程度大于反应Ⅱ,导致CO2转化率明显增大
  • 6、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2的性质。已知KalH2SO3=1.3×10-2,Ka2=6.2×10-8

    实验1:将SO2气体通入水中,测得溶液pH=3

    实验2:将SO2气体通入0.1molL-1 NaOH溶液中,当溶液pH=4时停止通气。

    实验3:将SO2气体通入0.1molL-1酸性KMnO4溶液中,当溶液恰好褪色时停止通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中:cHSO3-+cSO32-<cH+ B、实验2所得溶液中:cSO32-<cHSO3- C、实验2所得溶液经蒸干、灼烧不能得到纯净的NaHSO3固体 D、实验3所得溶液中:cSO42-<cMn2+
  •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溶液中是否含K2SO4

    B

    0.1molL-1 NaOH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0.1molL-1 CH3COOH溶液和0.1molL-1 H2SO4溶液,比较消耗溶液体积的多少

    比较H2SO4CH3COOH酸性的强弱

    C

    Fe3O4溶于盐酸,然后向其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Fe3O4中是否含有Fe2+

    D

    Na2SO3溶液中先滴加几滴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SO32-是否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 8、一种浓差电池的放电原理是利用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而产生电流。某浓差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使用前将开关K先与a连接一段时间后再与b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换膜应当选择阳离子交换膜 B、K与b连接时,电极A的质量相比于K与a相连时,质量会减轻 C、K与b连接时,电极B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D、电极K与b连接时,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
  • 9、化学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有关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B、图乙表示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变化的曲线,则H2的转化率:αAH2BH2 C、图丙是室温下用0.01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浓度同体积的HAHBHC三种滴定曲线,可推知HC的酸性最强 D、图丁为一定温度时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压强增大而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一定不变
  • 10、在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3)可与HCl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上图(已知:反应I、Ⅱ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是吸热反应 B、反应活化能:反应Ⅱ<反应I C、在给定的条件下,即使增加HCl浓度也不能改变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Ⅱ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1的醋酸和pH=13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B、采用电化学方法可以防止钢铁腐蚀,如可以将钢铁与电源正极相连以达到防腐目的 C、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眼睛既要观察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又要关注滴定管中溶液的下降快慢 D、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g)1.5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 ,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
  • 1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NO2 , 在一定条件下使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 B、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NO2浓度:b点>c点
  • 1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C2O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2O42+2H2OH2C2O4+2OH- B、Fe(OH)3胶体的制备:Fe3++3NH3H2O=Fe(OH)3(胶体)+3NH4+ C、体现H2S的燃烧热:H2S(g)+2O2(g)=SO3(g)+H2O(l)ΔH=-562.2kJ/mol D、电解Al2O3(熔融)制备Al的阳极反应:2O2--4e-=O2
  • 14、下列关于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可以改变某确定温度下某反应的平衡常数 B、温度是唯一可以影响平衡常数的环境因素 C、工业合成氨选择较高的温度是为了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D、增大反应物浓度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焓变,保温效果不好会使所测ΔH偏大 B、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常温下,NH3(g)+HCl(g)=NH4Cl(s)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通过用pH试纸检测出NaClO溶液的pH , 就可以判断NaClO是否发生了水解
  • 16、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镇痛药盐酸瑞芬太尼:

    已知:。请回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化合物A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B、化合物C具有两性 C、化合物D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D、盐酸瑞芬太尼的化学式为C20H27N2O5Cl
    (2)、化合物F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3)、写出化合物G的结构简式
    (4)、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5)、设计以CHCHCH3I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6)、写出化合物A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有 , 且环上不直接连氢。不含碳碳三键及其它环;

    1HNMR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不考虑顺反异构)。

  • 17、CO2H2合成甲醇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6kJ/mol
    (1)、有利于提高甲醇平衡产率的条件有

    A.低温低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高压       E.催化剂

    (2)、制备甲醇的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Ⅰ.CO2g+H2gCOg+H2Og   ΔH1

    Ⅱ.COg+2H2gCH3OHg   ΔH2

    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充入COH2发生反应Ⅱ,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p1>p2>p3

    B.A、B、C、D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A=B>C>D

    C.反应速率v(状态A)>v(状态B)

    D.在C点时,CO的转化率为75%

    ②C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p=(对于气相反应,用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 , 如pB=pxBp为平衡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3)、一定反应条件下,各物质以碳元素计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解释CO对应的曲线出现极大值的原因

    (4)、若起始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Ⅰ的速率,请在图3中画出此条件下CO以碳元素计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CO2H2合成甲烷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一定条件下PdMg/SiO2催化剂可使CO2“甲烷化”从而变废为宝,其反应机理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PdMg/SiO2__CH4+2H2O B、MgO通过CO2的结合,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碳酸盐类物质 C、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中间体是MgOCH2 D、该反应过程中有CO中间体生成
  • 18、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其中,溶液C含有一种摩尔质量为228g/mol的含氧弱酸,其物质的量为0.02mol

    (1)、X的组成元素是 , X的化学式是
    (2)、写出溶液A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生成紫黑色固体D的离子方程式
    (4)、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C中的一种阴离子
  • 19、常温时,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Ca2+=lgcCa2+p(酸根离子)=lgc(酸根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Ⅱ为CaSO4沉淀溶解曲线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钙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a点 C、b点对应的硫酸钙溶液不饱和 D、向碳酸钙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不变
  • 20、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部分机理与能量变化如下:

    链引发:Cl2g2ClgΔH1=+242.7kJ/mol

    链增长:部分反应进程与势能变化关系如图(所有物质状态为气态)……

    链终止:Clg+CH3gCH3ClgΔH2=371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2的键能为242.7kJ/mol B、链增长中反应速率较快的一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ClgCH3g+HClg   ΔH=+7.5kJ/mol C、链增长过程中可能产生CH2ClCHCl2CCl3 D、链终止反应的过程中,还可能会生成少量的乙烷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