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铜氨配合物在催化剂、电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某兴趣小组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制备。

    I.准备溶液

    (1)配制100mL0.1molL1CuSO4溶液,需要胆矾(CuSO45H2O)的质量为g
    (2)氨水浓度的测定:移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氨水,加入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该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填标号)。

    II.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制备

    (3)小组同学完成实验i制备铜氨配合物。

    序号

    操作

    现象

    i

    8mL0.1molL1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2mL2molL1氨水

    先产生蓝色沉淀,后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①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小组同学向实验i所得深蓝色溶液中,加入95%乙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0.16g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M=246gmol1。为验证实验iCu2+NH3形成配离子,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实验ii、iii.

    序号

    操作

    现象

    ii

    0.123g深蓝色晶体于试管中,加入5mL水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忽略液体体积变化),向其中浸入一根铁丝

    放置一天后,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iii

    5mL浓度为molL1(填化学式)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与实验ii相同的铁丝

    2min后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检验上述深蓝色晶体中存在SO42的操作及现象是

    (4)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i中生成了CuOH2沉淀,若直接向CuOH2固体中滴加氨水也可得到铜氨配合物。于是取0.1gCuOH2固体于试管中,滴加5mL2molL1氨水,发现固体几乎不溶解。

    理论分析CuOH2s+4NH3H2OaqCuNH342+aq+4H2Ol+2OHaq   K=1.6×107

    小组同学认为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是导致铜氨配合物制备不理想的原因。

    提出猜想 猜想a: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增大cNH3H2O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猜想b:对比实验i,引入NH4+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猜想c:对比实验i,引入SO42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分析讨论①猜想c不成立,其理由是

    实验验证 为验证猜想a  b是否成立,设计并完成实验iv~vi.测算CuOH2溶解的最大质量,记录数据。

    序号

    操作

    CuOH2溶解质量/g

    iv

    0.1gCuOH2固体于试管中

    滴加5mL4molL1氨水

    m1

    v

    滴加5mL8molL1氨水

    m2

    vi

    滴加5mL4molL1氨水,再加入少量②(填化学式)固体

    m3

    实验结论③实验结果为m2略大于m1 , 且m3m1(填“大于”或“小于”)m2m1 , 可证明猜想b成立而猜想a不成立。

    计算分析④实验vi中存在反应:CuOH2s+2NH3H2Oaq+2NH4+aqCuNH342+aq+4H2Ol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已知KbNH3H2O=1.8×105,1.823.2]。

  • 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具有“氨氧化、析氢”双功能的ZnNH3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42 B、充电时,阴极室电解质溶液pH增大 C、复合石墨电极表面,放电时析出H2 , 充电时析出N2 D、充电时,每生成3molZn , 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28g
  • 3、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W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XZ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且ZR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R>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R>X C、简单离子的半径:R>W>Y D、YW3YZ3的空间结构均为平面三角形
  • 4、一种纯碱和聚氯乙烯联合生产工艺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联合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NaHCO3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NH3H2O=HCO3+NH4+ B、“制气”产生的废渣经调制后用于“灰蒸”以回收氨 C、上述过程仅涉及非氧化还原反应 D、“转化”所得Cl2用于合成聚氯乙烯
  • 5、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可系统归纳、预测物质的性质与转化。部分含VIA族元素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电解a制H2O2时,可向a中加入NaCl增强导电性 B、工业上,利用bef的转化制硫酸 C、若元素为Se , 则可预测adSe元素均能被氧化 D、若元素为S , 则将c转化为f仅有两种转化路径
  • 6、单乙醇胺(MEA)捕获CO2的反应为2MEA+CO2MEACOOMEA , 在催化剂I和II的作用下,该反应均需经历“吸附-反应-脱附”过程,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II更有利于捕获CO2 B、除吸附与脱附外,两种反应历程均分2步进行 C、使用催化剂I比使用催化剂II放出的热量更多 D、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CO2的释放
  • 7、下列陈述I与陈述II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装有NO2的密闭烧瓶冷却后,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除去水垢中的CaSO4 , 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再用酸除去

    KspCaSO4<KspCaCO3

    C

    空腔大小适配C60的“杯酚”能与C60形成超分子,与C70则不能

    C60C70分子大小不同

    D

    1—溴丁烷与浓硫酸混合液共热,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

    A、A B、B C、C D、D
  • 8、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c为贴在玻璃棒上浸有相应试液的试纸)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B、为验证SO2的氧化性,试剂X可选用Na2S C、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D、a、c两处均可观察到褪色现象
  • 9、利用金属钠喷雾氧化法制备Na2O2 , 并用水吸收法处理该工艺产生的烟气(含Na2O2Na2O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含有σ键的数目为3NA B、22.4L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C、若所得NaOH溶液的pH=13 , 则该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D、所得1molO2H2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 10、调控茉莉酸(如图)的生物合成可增强植物的抗病性。下列有关茉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 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能与氨基酸的氨基发生反应 D、仅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 1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生物工程师采用多次盐析和溶解来提纯蛋白质

    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

    B

    化工工程师利用苯酚与甲醛的反应制备酚醛树脂

    苯酚与甲醛可发生缩聚反应

    C

    冶金工程师对模具充分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3Fe+4H2Og=  Fe3O4+4H2

    D

    净水工程师向水中加入铝盐以实现净水

    Al3+水解可产生AlOH3胶体

    A、A B、B C、C D、D
  • 12、将金矿石(含FeSAu等)浸泡于NaCN溶液中,并通入空气,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可实现金矿石中Au的浸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u作原电池正极 B、电子由FeS流向Au C、FeS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O2+4e+4H+=2H2O D、Au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O2的浓度有关
  • 13、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制备Cl2

    B.净化、干燥Cl2

    C.验证Cl2能否与H2O反应

    D.验证Cl2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 14、传统节日美食承载着中华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宵食汤圆-汤圆中的淀粉属于多糖 B、端午尝粽子-肉粽中瘦肉所含蛋白质可水解 C、中秋品月饼-月饼包装中的铁粉作脱氧剂 D、冬至吃饺子-饺子馅中的油脂属于有机高分子
  • 15、交通工具动力系统的演进历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生动缩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畜力时代:给马车的铁制铆钉涂油可防止其生锈 B、蒸汽时代:蒸汽机中的水汽化时,其化学键被破坏 C、燃油时代:内燃机中汽油燃烧时,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新能源时代: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质是SiO2
  • 16、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如“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及“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六号”采集样本中所含的CaO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p B、“天和一号”铝基复合材料中所含的碳化硅属于分子晶体 C、“天问一号”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出的12CO213CO2互为同位素 D、“地壳一号”在万米深处钻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能源
  • 17、劳动工具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劳动工具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石磨

    B.铜犁铧

    C.木质纺车

    D.竹耙

    A、A B、B C、C D、D
  • 18、阿法替尼(Afatinib)是不可逆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持久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F、H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3)、反应D→E的反应类型为
    (4)、反应I→J的化学方程式为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不含醚键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1:1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个即可)。

  • 19、

    煤制甲醇工业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化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其主要流程分为煤气化和合成甲醇:

    Ⅰ.煤气化的主要反应:

    反应1:Cs+H2OgCOg+H2g   ΔH1=+131.3kJ·mol-1

    反应2:COg+H2OgCO2g+H2g   ΔH2=-41.1kJ·mol-1

    请回答:

    (1)反应Cs+2H2OgCO2g+2H2gΔH=________,在________(选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在恒温恒容容器内进行反应1和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
    B. 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可能大于23
    C. 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体系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
    D. 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体系中c2COcCO2减小

    (3)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反应2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该历程中决定反应2速率的步骤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1molH2Og同时发生反应1和反应2,起始压强为0.1MPa,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是为0.1mol,则反应1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已知KP为分压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是分数)

    Ⅱ.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COg+2H2gCH3OHg   ΔH3=-90.8kJ·mol-1

    (5)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甲醇的产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如上图所示,其中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P1~P4)。

    (6)在550K、P3条件下,M点所示的反应状态中甲醇的生成速率________甲醇的消耗速率(选填“>”“<”或“=”)。

    (7)请解释甲醇的产量随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

  • 20、二草酸合铜(Ⅱ)酸钾K2CuC2O422H2O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1.H2C2O4CO+CO2+H2O

    2.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难溶于乙醇。

    实验步骤:

    步骤1:制备CuO:称取2.5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溶于水,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煮沸,冷却,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抽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氧化铜。

    步骤2:制取KHC2O4:将H2C2O4晶体加入蒸馏水中,微热,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K2CO3 , 反应生成KHC2O4

    步骤3: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将CuOKHC2O4混合液在50℃加热至反应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晶体。

    请回答:

    (1)、步骤1称取2.5g硫酸铜晶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抽滤时将仪器接在水龙头上,其作用是。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时,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
    (2)、步骤2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85℃的原因是
    (3)、步骤3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温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热措施是 , 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4)、将制得的K2CuC2O422H2OM=354gmol1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在C点剩余固体为K2CO3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