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请按要求填空。
    (1)、基态Na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在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负性:N>O>B B、Fe原子变成Fe+ , 优先失去3d轨道上的电子 C、第一电离能:Si<S<P D、键角:CH4>NH3>H2O
    (4)、由硅原子核形成的三种微粒,分别为:①[Ne]3s23p2[Ne]3s23p1[Ne]3s23p14s1 , 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将SOCl2(亚硫酰氯)与AlCl36H2O混合并加热,可获得无水AlCl3 , 同时得到两种酸性气体,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下列实验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用注射器吸收20mL Cl220mL饱和氯水,封闭管口,压缩注射器活塞

    氯水颜色变深

    Cl2(aq)+H2O(l)HCl(aq)+HClO(aq) , 增大压强,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Fe3+的能力:F>SCN

    C

    4mL0.1mol/L K2CrO4溶液中滴加数滴1mol/L HNO3溶液

    黄色溶液变橙色

    2CrO42+2H+Cr2O72+H2O增大反应物浓度,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D

    ①将NO2通入CuNO32HNO3混合液中至饱和

    ②再向溶液中继续不断通入N2

    溶液的颜色:①蓝色变绿色

    ②绿色变蓝色

    Cu和浓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

    A、A B、B C、C D、D
  • 3、常见物质的平衡常数如下表(25℃):

    KspBaCO3

    KspCaCO3

    H2CO3

    CH3COOH

    2.5×109

    3.4×109

    Ka1=4.5×107Ka2=4.7×1011

    Ka=1.75×105

    25℃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aCO3饱和溶液的pH10 B、实验测得CaCO3的溶解度大于用KspCaCO3计算的溶解度,主要原因是CO32发生水解 C、BaCO3饱和溶液中存在:cHCO3+2cCO32+c(OH-)=cH++2cBa2+ D、CaCO3可溶于CH3COOH是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05
  • 4、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合理的是
    A、纯水的电离H2O+H2OH3O++OH , 则液氨的电离NH3+NH3NH4++NH2 B、HF的热稳定性强于HCl , 则NH4F的热稳定性强于NH4Cl C、MgCl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MgO固体,则SrCl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SrO固体 D、加热条件下,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 , 则铁与I2共热生成FeI3
  • 5、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以用电解法以N2直接制备HNO3 , 下图为其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H2O发生还原反应 B、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向左移动 C、电极a消耗0.1molN2时,电极b生成11.2L氢气 D、电极a表面生成NO3的电极反应式为:N210e+6H2O=2NO3+12H+
  •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方程式的是
    A、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2H++AgNH32+=Ag++2NH4+ B、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3S2O32+2H+=4S+2SO42+H2O C、将铁氰化钾溶液滴到氯化亚铁溶液中:K++Fe2++Fe(CN)63=KFeFe(CN)6 D、NaH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HCO3=Cl+ClO+2CO2+H2O
  • 7、具有不同能量的分子百分数和能量的对应关系图,叫做一定温度下分子能量分布曲线图(见下图)。图中E表示分子平均能量,Ec是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c-E的值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B、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基本保持不变,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会增大 C、反应物用量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N2+O22NO , 若向容器中充入He,活化分子个数不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不变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可保护钢管桩 B、图②装置盐桥中阴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 C、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图④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的球棍模型为: B、SO2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C、KI的电子式: D、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 10、工业上用S8(分子结构:)与甲烷为原料制备CS2 , 发生反应:S8+2CH4=2CS2+4H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S2σ键和π键数量之比为1:2 B、S8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S气体11.2L , 断开SS键数为NA D、若该反应转移电子数8NA , 则被还原的CH41mol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2K(s)+2H2O(l)=2KOH(aq)+H2(g)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润洗洁净的碱式滴定管时,先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待盛装碱液,然后轻轻挤压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将液体从滴定管下端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C、在给粗糙铁质镀件电镀时,用砂纸将镀件打磨干净后即可直接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工业废水中的Cu2+Hg2+可用Na2S处理,使其转化为极难溶的CuSHgS除去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会产生连续的特征谱线,可根据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B、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具有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酸碱度的功能 C、制作口罩鼻梁定型条的铁丝通常根据电化学原理镀锌防锈 D、牙膏中添加氟化物能预防龋齿,因为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
  • 13、下列物质中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NaHSO3 B、NH4Cl C、CH3COOH D、CH3CH2ONa
  • 14、阿斯巴甜(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糖类甜味食品工业的添加剂。它具有高甜度的特性,大约是蔗糖的200倍,因此只需少量就能产生甜味,同时具有含热量极低的优点。一种合成阿斯巴甜(G)的路线如下:

    已知:

    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物质C与M()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阿斯巴甜(G)中含有个手性碳原子,写出其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
    (5)、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H是C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H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③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显示氢原子个数比为6:2:1:1的是(写出一种即可)。

    (7)、参照上述路线,写出由丙酮和甲醇合成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 15、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下列反应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

    COg+H2OgCO2g+H2g

    (1)、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该物质的反应焓变。已知COgH2Og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是110.5kJ/mol242kJ/mol393.5kJ/mol , 则上述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
    (2)、某化工厂在实验室模拟该反应过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2.0molCO和8.0molH2O混合加热到830发生上述反应。

    ①下列条件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体系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B.CO和H2O的浓度之比不再变化

    C.vCO2=vCO       D.CO2H2的浓度之比不再变化

    ②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H2OCO2 , 平衡将(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判断的理由是

    ③在生产中,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同时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及时分离出H2       C.增加水蒸气的投入量

    D.增大体系压强       E.增大CO的投入量

    (3)、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在相同时间内,向上述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增大H2的体积分数,对比实验的结果如图1所示。

    请解释图中H2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________。

    (4)、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以丙烯腈CH2=CHCN为原料电解制备己二腈NCCH24CN的装置简图如图2所示。图中交换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通入丙烯腈CH2=CHCN电极的电极反应为H2应从(填“电极a”或“电极b”)通入。

  • 16、金红石是一种重要的钛矿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其主要成分为TiO2 , 还含有少量Fe、Cr的氧化物。金属钛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工业上常采用氯化法和还原法相结合的工艺来制备金属钛。工艺流程如下:

    (1)、Ti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排布式为________。
    (2)、金红石粉碎后遇浓硫酸加热酸浸,转化成了TiO2+ , 加入大量水,水解成TiO2xH2O , 水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氯化过程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 , 则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还原过程用金属镁在高温下还原TiCl4得到金属Ti.

    ①还原过程需在气氛中进行(填字母)。

    a.氩气       b.N2       c.CO2       d.空气

    ②下列金属冶炼常用的方式和上述过程相似的是(填字母)。

    a.Al       b.Fe       c.Na       d.Pt

    ③钛的提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工业中实际生产选择1000左右进行,请解释原因:

    (5)、如图2是“碳中和”反应在钛的氧化物催化作用下的反应基理,该过程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__。

    (6)、四卤化钛熔点如下表所示,利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熔点变化的原因:________。

    物质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5

    38

    150

  • 17、亚硫酰氯的化学式为SOCl2 , 熔点为105 , 沸点为78.8 ,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或黄色有气味的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可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溶剂混溶,遇水剧烈水解,加热易分解,主要用于制造酰基氯化物,还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等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少量SOCl2(加持装置已略去),生成SOCl2的反应为SO2+Cl2+SCl2__Δ2SOCl2 , 回答下列问题:

    (1)、SOCl2的VSEPR模型名称为;价层电子总数和原子总数均相等的两种微粒(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写出SOCl2分子的一个等电子体:
    (2)、装置a的名称是 , 其中装有可以防止产物水解并除去未反应的气体,避免污染环境。
    (3)、由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制取SO2时,一般采用70%左右的浓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
    (4)、装置A和C中的浓硫酸,除了起干燥气体和防止生成的产物水解的作用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
    (5)、装置D的作用是 , 装置E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得不到无水AlCl3 , 而将SOCl2AlCl36H2O混合并加热可制得无水AlCl3 , 原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8、常温下,一元弱碱BOH的KbBOH=2×103。在某体系中,B+OH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BOH分子可以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cBOH=cB++cBOH , 且隔膜两侧的溶液体积相同,使其达到平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已知:lg20.3)

    A、溶液Ⅰ中BOH的电离程度比溶液Ⅱ中大 B、溶液Ⅱ中BOH的电离度cB+cBOH=151 C、撤去隔膜使溶液Ⅰ和溶液Ⅱ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pH约为12.7 D、向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重新平衡后,溶液Ⅱ的pH也将增大
  • 19、乙烯被誉为石油化工的“龙头”,其衍生物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业上乙烷分解制乙烯。恒温条件下,分别向体积为1L、2L、4L、8L的四个密闭容器(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中充入1molC2H6发生反应起始时容器Ⅰ中的压强为24MPa,10min后测得剩余C2H6的浓度分别为0.5mol/L、0.2mol/L、0.15mol/L、0.1mol/L,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Ⅱ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比容器Ⅲ快 B、容器Ⅰ和Ⅱ处于平衡状态,容器Ⅲ和Ⅳ尚未平衡 C、容器Ⅲ达到平衡时,以各物质分压表示的压强平衡常数Kp=12MPa D、将容器Ⅳ压缩至1L,平衡后乙烷的转化率为50%
  • 20、以CuCl2溶液、浓盐酸为腐蚀液,能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某小组对此反应过程进行探究。

    资料:ⅰ.水溶液中:CuCl32呈无色;CuCl42呈黄色;Cu2Cl4H2O呈棕色。

    ⅱ.CuCl32CuCl+2Cl;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将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到等量铜粉中,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溶液a

    现象

    CuCl2溶液(1molL1)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蓝色变浅,5h时铜粉剩余

    浓盐酸(10molL1)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无色;继而溶液变为黄色;较长时间后溶液变为棕色,5h时铜粉剩余

    CuCl2溶液(1molL1)和浓盐酸(10molL1)

    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棕色,无气泡;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颜色变浅,后接近于无色,5h时铜粉几乎无剩余

    经检验,Ⅱ中产生的气体为H2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过程可以描述为Cu+Cu2++2Cl=2CuCl B、5mol/LH2SO4加到铜粉中,溶液变蓝,未检测到H2。证明H2的产生与ClCu+结合成CuCl32 , 提高了Cu的还原性有关 C、对比实验Ⅰ、Ⅲ,分析实验Ⅲ中将溶液a加到铜粉中未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Ⅲ中溶液的酸性太强,白色沉淀被溶解 D、实验Ⅱ、Ⅲ对比,实验Ⅱ中产生气泡,实验Ⅲ中无气泡,可能是在此条件下Cu2+CuCl42的氧化性强于H+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