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机化合物N可用于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7H18O2Br B、分子中共线的碳原子最多有4个 C、能与NaOH水溶液反应,1molN最多可消耗1molNaOH D、能与浓溴水反应,1molN最多可消耗2mol Br2 -
2、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放入浓硫酸中
剧烈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常温下铁易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B
溶液中滴加过量稀氨水
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又溶解
能溶于氨水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
析出蓝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
D
将表面氧化的铜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
黑色的铜丝变红
CuO被内焰中的乙醇蒸气氧化
A、A B、B C、C D、D -
3、下图分别表示,冰晶体结构、干冰晶胞、金刚石晶体结构,关于这些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晶体中的O原子和金刚石中的C原子都是sp3杂化 B、沸点:金刚石>干冰>冰 C、冰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CO2有4个 -
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B、图2观察甲烷取代反应的现象 C、图3证明石蜡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D、图4除去SO2中的C2H4 -
5、利用超分子可分离C60和C70 , 将C60、C70混合物加入一种空腔大小适配C60的“杯酚”中进行分离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C60分子中含有90个键 B、“杯酚”与C60形成氢键 C、C60晶胞属于分子密堆积 D、分离过程利用的是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 -
6、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苯酚溶液中: B、通至饱和的溶液中: C、氨水溶液中: 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
7、反应条件是影响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的是( )A、丙烯与溴的CCl4溶液 B、甲苯与氯气 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 D、乙醇与浓硫酸
-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碳碳键数之比为3:2 B、60g SiO2晶体中Si-O键的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Cl3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NO2与N2O4的混合物4.6g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
-
9、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其性能之间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离子体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B、大多数离子液体含有体积很大的分子,呈液态,难挥发 C、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D、冬天下雪的雪花的形状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
10、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SO3的VSEPR模型:
C、基态S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D、乙醇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
11、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A、乙烯、聚丙烯属于烯烃 B、己烷、四氯化碳属于脂肪烃 C、苯、环戊烯属于芳香烃 D、环丁烷、甲基环丁烷属于环烷烃
-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能使溴水褪色 B、“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航空煤油”主要由烃的衍生物组成 C、“墨子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光纤量子通信,生产光纤的原料为晶体硅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快速镇痛
-
13、一节1号干电池可以让1平方米土地上的庄稼颗粒无收,回收电池既可以防止污染又可以变废为宝。废旧锌锰干电池内部的黑色物质A主要含有、、、、碳单质、少量有机物(有机物易燃烧生成和),用黑色物质A制备高纯的流程如图:
(1)、第I步操作是为了除去可溶性的(填化学式)。(2)、第I步后在空气中灼烧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将MnOOH转化为 , 另一个是。灼烧时,MnOOH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第III步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条)。(4)、已知:难溶于水和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时开始分解;在pH大于7.7时,开始转化为沉淀。第IV步中的多步操作可按如图步骤进行:
①操作V加入溶液调节溶液pH的过程中有产生,则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操作VI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③你认为操作VII中检测的方法及现象是时可继续进行操作VIII;
④操作VIII中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14、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考察时提出了一个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成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工业排出的尾气(主要含)可用软锰矿浆()吸收,写出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治理汽车尾气中和CO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质,发生反应 .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 ,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②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容积变为1L,则的变化曲线可能为图中的(填字母)。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利用反应构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回答下列问题:
电极A是原电池的(填“正极”或“负极”),发生(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数字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针对表中①~⑧号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和③的简单化合物含有10个电子,其电子式为 , 它的沸点比PH3高,原因是;(2)、测定文物年代需要利用元素②的一种中子数为8的核素,该核素符号可表示为;(3)、元素①和氧元素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的名称是: , 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填“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4)、元素④、⑤、⑧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离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化学式)。(5)、可以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⑦非金属性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6、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1)、I.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集气瓶c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仪器a的名称为。(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3)、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浓硝酸稀释后加入具支试管再与铜片反应,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集气瓶c中仍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此时向集气瓶c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后集气瓶c中逐渐充满无色溶液,请写出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后集气瓶c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___(填标号)。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5)、Ⅲ.问题讨论用等质量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
①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
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
你认为上述看法(填“①”或“②”)合理。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
17、硝酸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化学品之一,通常用硝酸来制取硝酸铜溶液。为了分析制取硝酸铜溶液过程中的原料用量和产生污染气体的情况,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足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得到6.72L(标准状况)与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生成硝酸。该兴趣小组又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溶液,恰好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是0.75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36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的电子 D、混合气体中含0.15molNO
-
18、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 ,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 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反应在c点到达平衡
②SO2浓度:a点小于c点
③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④ , ab段NO2的消耗量小于bc段NO2的消耗量
⑤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⑥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⑦逆反应速率图象在此时间段内和上图趋势相同
⑧达到平衡后,改变容器体积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溶液上层呈橙色
还原性:
B.
将氯气缓缓通入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C.
将装满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置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日光照射
烧瓶内有气泡生成
日光照射时,逸出的气体只可能是
D.
分别加热和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A、A B、B C、C D、D -
20、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负极MH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NiMH电池电子由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D、NiMH电池可以用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