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甲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六个质点abcdef , 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均为2m , 各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t=0时刻振源a开始做简谐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振动位移的正方向,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形成的简谐横波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传播到质点c时,质点c开始振动的方向竖直向下 B、04s内质点b运动的路程为12cm C、45s内质点d的加速度正在逐渐减小 D、各质点都振动起来后,ae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 2、冰雕展上,厚厚的冰墙内安装有LED光源,冰墙表面平整而光滑,光源可视为点光源。小明想测量光源到墙面的距离h及冰的折射率n , 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a)所示,将半径为r的圆形纸片贴在墙面上,圆心正对光源。用白纸板做屏,平行墙面从纸片处向后移动,当屏上黑影的半径等于2r时,测出屏到墙面的距离d , 换用不同半径的纸片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d2r2图如图(b)所示,直线横截距为a , 纵截距为b , 则(       )

    A、光源到墙面的距离为b2ab B、光源到墙面的距离为a2ab C、冰的折射率为bab D、冰的折射率为aab
  • 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物块P和Q,质量分别为m1和m2用与斜面平行的轻质弹簧相连接,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Fm1+m2 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T=m1m1+m2F C、若只增大θ,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它们的间距变大 D、若只减小m2 , 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它们的间距变小
  • 4、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电子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νe1737Cl→1837Ar+10e,已知1737Cl 核的质量为36.956 58 u,1837Ar核的质量为36.956 91 u,10e的质量为0.000 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A、1.33 MeV B、0.82 MeV C、0.51 MeV D、0.31 MeV
  • 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

    A、vt2 B、vt022t C、vtt022t D、vt0
  • 6、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其速度可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内,一个点Pvx,vy表示,vxvy分别为粒子速度在竖直面内两个坐标轴上的分量。粒子出发时P位于图中a3v0,0点,粒子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作用下运动,P点沿线段ab移动到b3v0,v0点;随后粒子离开电场,进入方向水平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P点沿以O为圆心的圆弧移动至c3v0,v0点;然后粒子离开磁场返回电场,P点沿线段ca回到a点。已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ΔtΔt0内速度改变量的大小都相等,不计重力。求: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

    (2)电场强度的大小;

    (3)P点沿图中闭合曲线移动1周回到a点时,粒子位移的大小。

  • 7、如图,一光滑平台的末端与水平传送带左端B点无缝平滑连接,平台高h=516m , 传送带BC两点间的距离L=0.92m。现有一质量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2m/s的速度沿光滑平台向右运动,当滑块运动到B点时,传送带立即由静止开始顺时针加速转动,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a=3m/s2 , 滑块从C点离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 滑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 忽略皮带轮的大小。求:

    (1)滑块从C点落到地面所用时间;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最小速度;

    (3)滑块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总热量。

       

  • 8、如图,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半径为R14光滑圆弧轨道,末端恰好与水平地面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B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现将一个与B球完全相同的小球A从圆弧轨道的P点处由静止释放,P点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 , A球运动过程中与B球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求:

    (1)A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末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A、B两球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 9、某探究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先利用如图的电路来测量两个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分两个过程,先用替代法测出电压表V1的内阻,然后用半偏法测出电压表V2的内阻。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1 , 量程为2.0V , 内阻1030

    B.待测电压表V2 , 量程为3.0V , 内阻3040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9Ω

    D.滑动变阻器,阻值020Ω , 额定电流2A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Ω , 额定电流0.5A

    F.电池组,电动势为6.0V , 内电阻约0.5Ω

    G.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

    (1)、实验器材选择除ABCFG外,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2)、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替代法测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根据电路图连成实验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置于左端;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2,调节滑动变阻器R' , 使电压表V2的指针指在刻度盘第N格,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1,调节电阻箱R使电压表V2的指针仍指在刻度盘第N格,记下此时电阻箱R的阻值R1=20 , 则电压表V1的内阻测量值为kΩ

    ②用半偏法测待测电压表V2的内阻: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触点1,电阻箱的阻值调为零,闭合开关S1 ,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2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 , 使电压表V2的指针半偏,记下电阻箱R的阻值R2=30 , 则电压表V2的内阻测量值为kΩ

    (3)、上述两种测量方法都有误差,其中有种测量方法没有系统误差,接下来该小组选用此测量方法测出其内阻的电压表,改装成一量程为4.0V的电压表继续完成后续的探究实验,需(选填“串联”或者“并联”)一个阻值为kΩ的电阻。
  • 10、某实验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长木板的旁边固定有刻度尺,物块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砂桶相连,多次改变砂桶的质量(并测出砂桶的质量m),每次都让物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计时器测出物块运动相同距离L(用长木板旁边的刻度尺读出)所用的时间t,记录多组m、t的数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小组认为细线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则需要满足物块的质量________(选填“远大于”或者“远小于”)砂桶的质量;

    (2)、利用记录的数据作出1t2m图像如图乙,若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b , 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c , 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的质量为。(请用题目中所给的字母符号如gLcb来表示)
  • 11、如图甲,轿厢内质量为0.5kg的物块的右边被一根轻弹簧用1.2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着且保持静止,物块与轿厢水平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t=0时,轿厢在竖直轨道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轨道对轿厢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t=10s时,物块恰好相对轿厢底面滑动。轿厢和厢内物块的总质量为500kg ,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t=10s时,轿厢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t=10s时,轨道对轿厢的作用力大小为2000N C、t=10s时,轿厢的速度大小为10m/s D、物块从开始滑动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12、如图甲,位于坐标原点O的波源从t=0时刻开始振动,形成了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3s时,平衡位置位于x=15m处的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质点B的平衡位置位于x=30m处,波源O的振动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B、该波的波速为10m/s C、t=0t=3s的过程中,质点A运动的路程为12cm D、t=3.75s时,质点B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
  • 13、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若梦天实验舱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116倍。已知地球半径为R ,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引力常量为G ,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浮在实验舱中的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 B、实验舱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约为16gR17 C、实验舱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17162g D、地球的密度约为3g4πGR
  • 14、如图,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一均质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 , 线框以速度v进入一个直线边界的匀强磁场(磁场的宽度大于线框的边长),当线圈全部进入磁场区域时,速度减小到v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线框能全部穿出磁场 C、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与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之比为8∶1 D、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与离开磁场过程中通过线框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3∶2
  • 15、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714N+01n614C+11H , 产生的614C能自发进行β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14C发生β衰变的产物是714N B、β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614C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614C含量为活体植物的12 , 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460年
  • 16、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b=ac;一平行于bc边的细光束从ab边射入棱镜,在bc边反射后从ac边射出,出射光分成了不同颜色的两束,甲光的出射点在乙光的下方,不考虑多次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的频率比乙光的高 B、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甲光比乙光的大 C、该棱镜对甲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乙光的折射率 D、在棱镜内bc边反射时的入射角,甲光比乙光的大
  • 17、某容器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bc、cd、da后回到a,体积V随摄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bc、ad均平行于t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状态a到b,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均增大 B、从状态b到c,气体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从状态c到d,气体放出热量小于外界对气体做功 D、气体从状态a到b对外做的功大于从状态c到d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 18、如图甲,在真空中固定两个相同的点电荷A、B,它们关于x轴上的P点对称,在x轴上的电场强度E与坐标位置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若在坐标原点O由静止释放一个点电荷C(重力忽略不计),释放后它先沿x轴正方向运动。规定沿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则关于点电荷C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带负电荷 B、x1处动能最大 C、x2处电势能最小 D、点电荷C不可能沿x轴做往返运动
  • 19、如图,利用电势差计和带电摆球研究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若发现电势差计指针张角变小,摆球悬线偏角不变,下列操作可能的是(  )

       

    A、板间距离减小 B、板间距离增大 C、减小两板正对面积 D、平行板间放入电介质
  • 20、如图,风对帆面的作用力F垂直于帆面,它能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 , 其中F2垂直于航向,会被很大的横向阻力平衡,F1沿着航向,提供动力。若帆面与航向之间的夹角为θ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F1tanθ B、F2=Fcosθ C、船受到的横向阻力为Fcosθ D、船前进的动力为F2tanθ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