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一质量为 , 电荷量为的带正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曲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先后经过两点,轨迹如图所示,已知粒子在点时速度大小为 , 方向与连线的夹角为两点距离为 , 粒子经过点时速度大小也为 , 电场方向与粒子运动轨迹所在的平面平行,取点电势为零,不计粒子重力。求:(1)、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2)、粒子从运动到的过程中,电势能的最大值;(3)、粒子经过点时(速度不变),把电场方向在纸面内逆时针旋转 , 同时电场强度取合适值,粒子也会通过点,求粒子经过点的速度的大小。
-
2、面对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某纯电汽车内部有两套电源系统:一套是高压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满电时电池储存的电能为 , 车辆百公里综合电耗为;另一套为低压照明电池系统,内部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内阻 , 电动机M的内阻 , 灯泡L标有“12V 24W”字样且内阻恒定。(1)、动力电池系统在满电条件下,求该电车的续航里程x;(2)、照明电池系统中,闭合开关S,若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输出功率和电动机输出功率。
-
3、实验小组用如图电路探究电磁感应规律。
先把A线圈插入B线圈中,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了一下,再分别进行下面操作:
(1)、断开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选填“左”或“右”)偏转。(2)、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选填“左”或“右”)偏转。(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拔出线圈A中的铁芯,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选填“左”或“右”)偏转。 -
4、图甲为某品牌智能手表,它可以测量血压,内部模拟电路如图乙,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为定值电阻,相当于传感器。当智能手表测量收缩压时,阻值会变小,当测量舒张压时,阻值会变大,电表视为理想电表。某次由测量收缩压转测舒张压时( )A、消耗的功率变大 B、电容器的电荷量变大 C、电源的效率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化量和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绝对值的比值变小
-
5、如图,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所在平面)向外。ab边中点有一粒子发射源O,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边的方向发射速率不同的同种粒子。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某个粒子经磁场偏转后从bc边射出,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从ab边射出的粒子运动时间相等,均为 C、从bc边射出的粒子轨道半径范围为 D、从bc边中点射出粒子的速率为
-
6、磁流体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发电方式,如图甲为磁流体发电机原理图,电荷量相等的正、负粒子(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很高的速度进入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中,经磁场偏转后粒子在P、Q板聚集,P、Q板间产生电势差U(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已知P、Q板间距离为 , 在粒子进入板间的速度不变条件下,测得图线如图乙,则粒子的速率v最接近( )A、 B、 C、 D、
-
7、如图,某品牌汽车的减震系统由电磁减震系统和弹簧减震系统组成,强磁体固定在汽车底盘上,阻尼线圈固定在轮轴上,轮轴与底盘通过弹簧减震系统相连,在振动过程中磁体可在线圈内上下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减少线圈的匝数,不会影响电磁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 B、振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C、振动过程中,电磁减震系统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若对调强磁体的磁极,不会影响电磁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
-
8、如图为电磁轨道炮发射的基本原理图,两条间距为的水平平行金属导轨A、B充当传统火炮的炮管,导轨间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的弹丸放在两导轨之间,支撑弹丸的金属杆长为 , 它与导轨接触良好(摩擦阻力可以忽略),当导轨通入强电流I时,金属杆将受到强大的安培力以加速度大小a加速运动,最终高速发射出去,金属杆质量不计且运动过程中始终垂直于导轨,则导轨A、B间磁感应强度为( )A、 , 方向竖直向下 B、 , 方向竖直向上 C、 , 方向竖直向下 D、 , 方向竖直向上
-
9、电磁波无所不在,近至我们的身体、周围的生物、居住的地球,远至宇宙空间,它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B、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雷达工作时使用的是紫外线
-
10、中学阶段有许多物理量,它们总是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定义,其中有一类定义方法叫比值法,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都有相同的特点:比值与相比的量无关。下列式子属于比值法定义的是( )A、 B、 C、 D、
-
11、如图,2n个间距为L的竖直平面在空间中分隔出n个匀强磁场区域,各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为。一比荷为的带正电小球从距离①磁场区域上边界处的P点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和地球磁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取。(1)、求小球进入①磁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2)、若小球运动过程中不会从①磁场的下边界离开,L最小为多少;(3)、若小球恰好不会从第n个磁场的下边界穿出,求L(结果可用n表示)。
-
12、实验小组用图(a)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标准电阻的阻值已知,为为电源,S为开关,为滑动变阻器,是内阻为的电流表,为电流表。合上开关S,将的滑片置于适当的位置,记下的示数 , 的示数 , 改变滑片的位置,多测几组、的对应值,作出图像如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图(a)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图(c)的实物图;(2)、合上开关S之前,的滑片应置于(选填“最右端”或“最左端”),多测几组、 , 然后作图像的目的是消除误差(选填“系统”或“偶然”);(3)、图(b)中图像的斜率为(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若图(b)中图线的斜率为 , 可得(用和表示)。
-
13、如图甲所示,两相距为L的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右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的金属导体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金属棒的内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已知量。则( )A、时间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B、时间内,安培力的冲量为 C、与两段时间内,拉力做功相等 D、与两段时间内,回路产生的热量不相等
-
1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带电小球在重力场和电场中具有的势能E(重力势能、电势能之和)情况。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1、2放在竖直放置的绝缘圆筒中,1固定在圆筒底部,2从靠近1位置处释放,测出2的位置x和速度,利用能量守恒可以得到势能E-x图像。图乙中Ⅰ图线是小球2的E-x图像,Ⅱ图线是计算机拟合的图线Ⅰ的渐近线,实验中一切摩擦可忽略,小球的电荷量不会发生变化,g=10 m/s2 , 则小球2( )A、上升过程速度一直变大 B、上升过程速度变大 C、质量为0.5 kg D、从x=6.0 cm处运动至x=20.0 cm处电势能减少0.6 J
-
15、“中星6C”通信卫星(记为卫星I)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颗通信卫星。在同平面内的圆轨道上有一颗中轨道卫星 , 它运动的每个周期内都有一段时间未知)无法直接接收到卫星I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因为其轨道上总有一段区域没有被卫星I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覆盖到,这段区域对应的圆心角为。已知两颗卫星绕向相同,卫星I对地球的张角为 , 地球自转周期为 , 万有引力常量为 , 则根据题中条件,可求出(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B、卫星I、II的角速度之比为 C、题中时间为 D、卫星II的周期为
-
16、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多种能量的光子,用其中所释放出的光照射如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合上开关,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0.30V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能产生6种不同的光子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3eV C、光电管阴极K的逸出功为5.24eV D、氢原子释放的所有光子都能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
-
17、如图所示,长为R的轻绳拴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小球从与悬点等高的A点静止释放,释放时轻绳恰好伸直。小球运动到D点时将轻绳烧断,之后小球沿水平方向进入虚线右侧的竖直平面内。在竖直虚线左侧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竖直虚线右侧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大小也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右侧电磁场区域中的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理想圆形屏蔽区(没有电场和磁场),屏蔽区的圆心O与D点在同一水平线上,OD间的距离为2R,A、O、D三点在同一竖直面内。已知小球在电磁场区域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运动引起的电磁场变化。求:
(1)小球所带电荷量q及电性;
(2)小球到达D点时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3)为使小球不能进入电磁场屏蔽区,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
-
18、某兴趣小组利用智能手机验证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用双股细绳将手机竖直悬挂,手机平面与水平面平行,用手搓动细绳带动手机旋转。利用手机内置传感器得到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图乙为某次实验中利用手机软件绘制的图像。(1)、仅由图乙中的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半径一定时,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向心加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半径一定时,为了研究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定量关系,利用软件生成了图丙所示的图像,则横坐标应为(选填“”或“”);(3)、下列哪种操作,可能对图丙中直线的斜率产生较大影响( )A、增大手机的转速 B、更换不同大小的手机 C、改变手机转动的总时间 D、改变细绳的长度
-
19、在研究光电效应时,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某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为图像的渐近线,真空中光速为 , 则( )A、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B、普朗克常量为 C、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D、波长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20、如图所示,三颗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A、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 B、卫星c的机械能等于卫星b的机械能 C、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D、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