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直角梯形的棱镜,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某单色光沿与P的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斜射向P,其折射光线正好垂直通过两棱镜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nP<nQ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 B、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一定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平行 C、光线在P中的波长小于在Q中的波长 D、如果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小于θ
  • 2、水平弹性轻绳右端固定,左端a与波源相连,绳上a、b间距是b、c间距的2倍。波源振动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当波传播到c点时(  )

    A、a、c两点均将向上运动 B、a、c两点均将向下运动 C、a点将向上运动,c点将向下运动 D、a点将向下运动,c点将向上运动
  • 3、如图所示为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的甲、乙两种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下列有关两种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的波长小于乙光的波长 B、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大于乙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 C、若甲光是黄光,乙光可能是红光 D、若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空气进入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角较大
  • 4、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b处振幅始终最大 B、质点c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C、质点a经过半个周期时,振动加强 D、此时质点d处于平衡位置,质点d为振动减弱点
  • 5、佛山科学馆有一个“最速降线”的展示项目。如图,在高度差相同的三个不同轨道中,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a、b、c分别放在Ⅰ、Ⅱ、Ⅲ轨道的起点M,同时由静止释放,发现I轨道上的铁球a最先到达终点N。关于三个铁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铁球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B、三个铁球运动的路程大小相等 C、铁球a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 D、铁球c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初始弹簧处于压缩且锁定状态,解锁后,滑块A离开弹簧向右滑动,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后与滑块B碰撞,已知两挡光片相同,测得滑块A第一次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的时间为t1 , 第二次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的时间为t2 , 滑块B通过光电门传感器2的时间为t3

    (1)、为测量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除A的质量外,还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2)、若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两滑块的质量比mAmB=(用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用如图甲所示的“碰撞实验器”可验证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小球A多次从斜轨上位置G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其落点的平均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质量为m2的小球B静置于轨道末端的水平部分,再将小球A从斜轨上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碰撞,如此重复多次,M、N为两球碰后的平均落点,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保证碰撞时小球A不反弹,两球的质量必须满足m1m2(填“<”或“>”),

    ②若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OM、OP、ON来表示)。

    ③若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A的质量m1与被碰小球B的质量m2之比为

  • 7、分拣机器人在智能系统的调度下,能够自主规划路线,确保高效、准确的分拣作业。如图所示为某次分拣过程示意图,机器人从A处由静止出发沿两段直线路径AB、BC运动到C处停下,再将货物从托盘卸到分拣口。已知机器人最大运行速率vm=3m/s , 机器人加速或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5m/s2 , AB距离x1=6m , BC距离x2=2.5m , 机器人途经B处时的速率为零,要求机器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分拣口。求:

    (1)、机器人从A到B过程中,从静止加速到最大运行速率vm所需时间t0
    (2)、机器人从A运动到B的时间t1
    (3)、机器人从B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v¯
  • 8、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72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道路出现状况,驾驶员立即刹车,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t=2s内的位移大小为x=30m。求:
    (1)、汽车刹车后2s末的速度v2大小;
    (2)、汽车刹车后第4秒内的位移x4大小;
    (3)、汽车刹车后8s内的平均速度v8大小。
  • 9、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在一个带有竖直挡板的水平台面上玩弹球,弹球从距离挡板2.5m的A点向右运动,以1.2m/s的速度碰上挡板,经过0.2s弹球以大小为0.8m/s的速度被挡板反弹,最后回到距离挡板1.0m的B点,试求:

    (1)弹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和路程;

    (2)弹球和挡板相互作用过程的平均加速度。

  •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则该同学出错的原因是______。

    A、纸带置于复写纸上方 B、纸带没有穿过限位孔 C、打点计时器使用了交流电源 D、所挂钩码太多
    (2)、该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纠正上述错误后,正确打出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将D点的速度填入下表(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t/s

    0

    0.1

    0.2

    0.3

    4

    0.5

    v(m/s)


    0.126

    0.153


    0.203

    0.225

    (3)、在图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4)、并根据图线求出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6)、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5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D被分成三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一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为vB:vC:vD=1:2:3 B、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1:1 C、物体通过AB段、BC段和CD段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21:32 D、物体通过B、C、D三点的速度满足vC=vB+vD2
  • 12、在跳水比赛中,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t=0是其向上起跳瞬间,则(  )

    A、t1时刻该运动员开始进入水中 B、t2时刻该运动员浮出水面 C、t3时刻,人处于水下的最深处 D、0~t2时间内,该运动员加速度保持不变
  • 1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一定越快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 C、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 14、一实心圆柱体的轴截面为矩形ABCD,底面直径AB=6cm,高BC=8cm,若有一蚂蚁沿圆柱体表面从A点爬到C点觅食,要想全程沿最短路径爬行,π2取10,计算结果取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为10cm B、路程为12cm C、位移为12cm D、位移为14cm
  • 15、时刻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位置相对应),而时间间隔指的则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 B、第3s内是指时间轴上AD段 C、前4s内是指时间轴上DE段 D、第3s初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词是以清泉为参考系的 B、研究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时,可将体操运动员看作质点 C、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D、引入“质点”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 17、电动玩具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6s末的速度大小为3m/s,求: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小车开始运动后前6s内的位移大小;
    (3)、小车在4s~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4)、小车第4秒内的位移与第2秒内的位移差为多少。
  • 18、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本实验采用电火花计时器,所接电源电压应为V的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2)、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3)、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 , 则重物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9、(1)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与纸带(包括低压交流电源)、复写纸、秒表、小车、槽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 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器材是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

    A.交流220 V        B.直流220 V

    C.交流约为8 V        D.直流约为8 V

  • 20、如图所示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以某初速度开始运动,在0~2 s内加速运动,2~4 s内静止,4~   6 s 内减速运动 B、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 2.5 m/s2 , 2~4 s内的加速度为零,4~6 s内的加速度是-10 m/s2 C、物体在4.5 s时的速度为5 m/s D、物体在0~6 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上一页 639 640 641 642 6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