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简称“同位素电池”,它的热源是放射性同位素。如图把放射性同位素94238Pu放在电池中心作为热源,周围用热电元件包覆,其核反应方程为94238Pu92234U+24He , 衰变过程放出高能量的射线,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在热电元件中将内能转化成电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比γ射线更易于屏蔽 B、94238Pu核比92234U核比结合能更大 C、为保证电池的长寿命应选用半衰期短的热源 D、同位素电池须做好防护,在五六千米深海的高压下热源的半衰期可能导致改变
  • 2、如图所示,假设某同学能让笔绕其上的某一点O做匀速转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远,角速度越大 B、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大 C、笔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手的摩擦力提供的 D、若该同学使用中性笔,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因快速转动被甩走
  • 3、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采用快速交会对接方式。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七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关于这次对接以及组合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前宇航员所受地球的引力为零 B、对接后空间站绕地球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对接后空间站绕地球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对接时天舟七号和天和核心舱因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加速度相同
  • 4、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

    (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 , 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若它通过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 ,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 5、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应是V,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频率50Hz)时,则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秒。
  • 6、若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关系和平均速率关系分别为(  )

       

    A、v=v=v B、v>v=v C、v>v>v D、v=vv
  • 7、如图,为类似太极八卦图的广场(大圆的半径为R,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O为大圆的圆心,A、B、C、D为圆周的四个等分点)。某人在一次晨练中,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路线运动,直到D点,则这一过程中该人运动的(  )

    A、路程为3π2R B、路程为5π2R C、位移大小为R,方向为由A指向O D、位移大小为2R,方向为由A指向D
  • 8、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A质点的图象为直线,B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C、D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A追上B,t2时刻B追上A B、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A质点的平均速度 C、质点A做直线运动,质点B做曲线运动 D、两物体全程没有速度相等的时刻
  • 9、下列6个物理量中,是矢量的一共有几个(  )

    瞬时速度  时间  平均速度  位移  平均速率  路程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10、金丽温高铁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时空距离。金华到温州线路全长188千米,从丽水乘坐动车到杭州只需要1小时34分,最高时速可达300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小时34分是指时刻 B、全长188千米指位移 C、300km/h指瞬时速率 D、300km/h指平均速度
  • 11、为了拍摄正在运动的物体,摄影师必须用“追拍法”。如图是自行车高速运动的照片,摄影师拍摄到的运动员是清晰的,而背景是模糊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 C、运动员 D、路边电线杆
  • 12、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时 B、研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旋转时 C、研究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的旋转时 D、研究从上海到北京运动的火车的路径时
  • 13、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金属导线框,∠c=90°,def为一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区域,其中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e点与c点重合,bcd在一条直线上.线框abc以恒定的速度沿垂直df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在此过程中,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以刚进磁场时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正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 14、自由电子激光器是以自由电子束为工作物质,将相对论性电子束的动能转变成相干的电磁辐射能的装置,其中产生电磁波的核心装置为“扭摆器”(如图所示),由沿z方向交错周期排列的2n对宽度为a的永磁体组成(n10 , 2a被称为扭摆器的“空间周期”),产生x方向的周期静磁场。本题我们利用高中知识,在被简化的模型中分析注入扭摆器的电子的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带电荷-e,一束电子经加速后由弯曲磁体沿yOz平面引入扭摆器,不考虑引入过程速度损失,不考虑任何相对论效应,忽略电磁辐射过程的动能损耗。

    (1)、假设一对永磁体间的磁感应强度恒定为B0 , 电子束中电子进入扭摆器的初速度与z轴夹角为30°,且能经过扭摆器后被完整收集,求:

    ①电子束加速器的加速电压U;

    ②该电子束中的一个电子在扭摆器中的运动时间T。

    (2)、实际上,扭摆器的一个空间周期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有变化的,一对永磁体间沿x轴的磁感应强度随与该对永磁体最左边的水平距离d近似满足Bxd=B012da的线性关系(0<d<aB0的方向由N极指向S极),电子束经电压U0=100U加速后沿z轴正方向进入扭摆器,仍然能经过扭摆器后被完整收集,求电子运动过程偏离z轴的最大距离Δsmax

    (提示:①实验中,B0可认为是相当弱的磁场;②可能用到的数学公式:Δx0时,x=0x0xnΔx=1n+1x0n+1

  • 15、在热力学中,“奥托循环”(Otto cycle)用于描述四冲程内燃机在理想状态下的工作过程,由两个绝热过程与两个等容过程构成。在一个封闭的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作奥托循环的pV图像如图所示,abcda为一个完整循环。在a、b点处,该理想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2V1

    (1)、若bc过程中理想气体吸热大小为Q1da过程中理想气体放热大小为Q2 ,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简述其物理含义。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①绝热过程满足pVγ=γ为一个常数且γ>1

    ②内能满足U=cTc为一个常量。

    利用这些资料,计算这一奥托循环的效率η(即一个循环中对外做功与总吸热量之比,用V1V2及有关的常量表示)。

  • 16、为测试某新车的性能,试验员驾驶该车在某实验路面上匀速行驶,运动过程中,前方空气与车作用后迅速与车共速,产生空气阻力。已知该车的迎风面积为S,空气密度为ρ , 车的质量(含驾驶员)为m。

    (1)、在某次实验时,该车匀速运动时功率为P,若忽略车与地面的摩擦力,求该实验条件下空气阻力的表达式。
    (2)、若不可忽略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与车重力成正比,试验员认为:保持功率不变,减轻车身重量可以减小空气阻力。该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若汽车行驶过程中空气不仅会产生空气阻力,也能提供升力,升力的大小为kv2 , 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ρS<23μk。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汽车以某一速度运动时,汽车功率最大。求该速度v0
  • 17、现假设真空中有一氢原子,带电量为-e的电子绕一固定的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根据Bohr的量子化假设,电子绕核转动时满足mvnrn=nh , 其中rn为第n个能级的轨道半径,vn为电子处于第n个能级时的速度大小,h为约化的普朗克常量。已知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某处产生的电势满足φ=kQr , 其中,r为该处到点电荷的距离,k为静电力常数,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Bohr模型中,电子在定态轨道运行时,由于具有加速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 B、电子能级越高,运动的周期越小 C、rn=n2h2mke2 D、电子在第n个能级时体系的总能量En=12mk2e4n2h2
  • 18、质量为M、左右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底面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且初始时小物块静止在箱子正中央,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于箱壁碰撞数次后恰好又回到箱子中央,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物块与箱子的摩擦系数可能是(  )

    A、Mv210M+mgL B、Mv211M+mgL C、Mv212M+mgL D、Mv213M+mgL
  • 19、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弯成“V”字形的金属线AOC,夹角为π4。设导线MN位于x=l0处开始计时,且此时导线具有一向右的速度,大小为v0。同时,导线上存在一大小为R的定值电阻(始终处于闭合回路之中),且受到一向右的外力以保证回路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除定值电阻外其他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作匀减速运动 B、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大于导线动能的减少量 C、导线到运动到x=2l0的时刻为3l02v0 D、导线到运动到x=2l0时,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为3v0B2l03R
  • 20、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小水滴,若太阳光从背后近乎水平入射,观察者便会看到彩虹(如图)。有时能够同时观察到两道彩虹,内层彩虹被称为“虹”,外层彩虹被称为“霓”。这是由于阳光在小水滴内部反射次数不同而导致的。彩虹现象形成时,阳光在小水滴中的大致光路图如图所示。关于彩虹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虹”对应光路图中1级光,色序表现为“内红外紫” B、“霓”对应光路图中2级光,色序表现为“内红外紫” C、对同一束入射日光,产生“虹”现象时红光在水滴内传播时间小于紫光 D、对同一束入射日光,产生“虹”现象时紫光在水滴内传播时间小于红光
上一页 579 580 581 582 5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