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正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 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减小 D、带电油滴的电势不变
-
2、如图所示,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操作是,磁铁( )A、从线圈中抽出 B、静止在线圈中 C、静止在线圈的左侧 D、静止在线圈的上方
-
3、将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壳放置在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球心到两极板的距离相等,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接地,极板与球壳间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球壳的顶部感应出负电荷,底部感应出正电荷 B、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比在b点的小 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D、一质子从b点移至a点,电场力做正功
-
4、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则(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Ba>Bb 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Ba<Bb C、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Ba=Bb D、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
5、如图所示,已知一质量为的滑块放在倾角的固定斜面上,M上再放一滑块m,且 , 滑块m与滑块M间的动摩擦因数 , 滑块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现给滑块M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用时将M和m拉至斜面顶端,斜面长度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滑块m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求拉力F的大小;(3)、只给滑块m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已撤走),求能将两滑块拉至斜面顶端且不会发生相对滑动的取值范围。
-
6、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A、B间的距离为 , 把一个质量、可看作质点的物体轻放在传送带的右端A点,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试判断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哪个方向运动;(2)、物体从右端A运动到左端B所用的时间;(3)、物体从右端A运动到左端B的过程中,相对于传送带运动的位移大小。
-
7、在一个倾角为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的某处,以的初速度把一个可看作质点的小球沿斜面向上推出,小球始终在斜面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速度减为初速度的时,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2)、小球运动到距抛出点的距离为30m处所用的时间。
-
8、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8V电源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8V电源 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220V电源 D、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220V电源(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能将沙桶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应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C、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D、改变小车质量后,应重新平衡摩擦力(3)、改用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时,小车(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钩码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小车质量。
-
9、某物理兴趣小组为测量自动笔里面被压缩弹簧的劲度系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自动笔活动端竖直置于电子秤上,当竖直向下按下约时(未触底且未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稳定后电子秤上的读数增加了(重力加速度取)(1)、这支笔的重力对实验(填“有”或“无”)影响,这支笔里的弹簧劲度系数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2)、他们将三根相同的弹簧串起来,竖直挂在图乙所示的装置中。某次弹簧上的指针在刻度尺上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处的读数为cm。(3)、通过测量,他们作出三根弹簧的总长度与相应所挂重物重力即拉力大小的关系图像(图丁),则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0、如图所示,水平面是光滑的,一足够长的木板置于水平面上,木板上放一斜面体,木板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斜面体倾角 , 一细绳一端系在斜面体顶端,另一端拴接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细绳平行于斜面,已知小球、斜面体、木板质量均为1kg,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 当时,木板相对斜面体向右滑动 B、若 , 不论F多大,小球均能和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 C、若 , 当时,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不为0 D、若 , 当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深度探究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中滑轮光滑,桌面水平且光滑。加速度、、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出(图中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中F是变力,则描绘出的图线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B、若图甲中F是恒力,图乙中 , 根据应该有 C、若图乙中仅m改变,则描绘出的图线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D、若通过减小而增大m的方式改变m,如图丙,把减小的质量增加到m上,则描绘出的图线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用水平轻质细线连接,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后其下悬挂一质量为的物体,物块放在水平传送带上,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以初速度向右运动,传送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关于物块m所受的摩擦力f,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 , 则 , 方向向左 B、若 , 则 , 方向向左 C、若 , 且物块m保持匀速运动,则 D、若 , 且物块m保持匀速运动,则方向向左
-
13、某人在研究机动车的运动情况时,绘制了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车是沿一条直线运动的,但是不知机动车是处于减速还是加速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动车处于匀加速状态 B、机动车的初速度为0 C、机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D、机动车在前2.8秒内的位移是25m
-
14、一喷气飞行器在空中斜向上运动,运动方向与竖直方向成角,且做加速度大小为0.1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其重力的0.1倍,g为重力加速度,m为飞行器的质量(假设始终保持不变),则飞行器所受推力的大小是( )(不再考虑其他作用力,)A、 B、 C、 D、
-
1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C、D四个小球,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天花板上的O点,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将B、C间的细线剪断的瞬间,B、D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2g,g B、2g,0 C、g,0 D、g,g
-
16、有一个物体沿直线Ox方向运动,其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 则物体在的瞬时速度、从到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A、 B、 C、 D、
-
17、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滑块加速运动时与平直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安装定滑轮,左端固定位移传感器;总质量为的滑块(含拉力传感器)在长木板上紧靠位移传感器放置,拉力传感器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的重物连接,调节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②静止释放滑块,记录拉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据,用计算机拟合得到滑块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图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 则可得滑块加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③若滑块的加速度为时,拉力传感器示数为 , 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题中物理量字母符号表示)。
(2)本实验中(选填“需要”“不需要”)满足滑块质量远大于重物质量。
-
18、如图所示6本相同的厚书被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夹在中间,书静止不动,此时两侧对木板施加的水平压力为 , 每本书的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g取 , 木板和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左侧木板对书的静摩擦力为多大;
(2)书和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大;
(3)如果把左侧第三本书向上抽出至少需要多大的竖直拉力;
(4)把左侧第三本书向上抽出时,右侧木板对书的摩擦力为多大,朝什么方向。
-
19、如图所示,两根原长相同、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求两根弹簧各自的伸长量;
(2)若用一块木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木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
-
20、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甲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及两个拉力的合力F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拉力。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则图2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关于实验操作,下列步骤中必要的是。
A.实验前要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挂钩,检查指针能否达到最大量程处
B.实验前要将两只弹簧测力计竖直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
C.两分力的夹角应取90°较好,便于之后运算中采用勾股定理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D.拉力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且两个分力的值要适当大些
(3)若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 , 合力为F,F与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这两分力大小不变,则任意改变这两个分力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
(4)乙实验小组接着进行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一竖直木板上固定白纸,白纸上附有角度刻度线,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细线系于O点,其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Q,使结点O静止在角度刻度线的圆心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白纸上记录拉线的方向。则图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N;弹簧测力计a、b均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动,且保持两弹簧测力计间的夹角不变,直到弹簧测力计a方向水平为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会 ,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会(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5)丙实验小组进行了图5、6的实验,先用5个钩码拉弹簧使之伸长至某个位置 , 并记录,如图5;然后再用两组钩码(一组3个钩码,一组4个钩码)拉伸弹簧,如图6.每个钩码质量均相同,两次实验弹簧均处于水平。
①完成该实验最关键的步骤是;
②如果该实验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则图6中的和(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