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如图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封面上的沙漏照片。若近似认为砂粒下落的初速度为0,短时间内出砂口到落点的距离为20cm,忽略空气阻力,不计砂粒间的相互影响,且砂粒均匀漏下,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落点处砂粒的速度约为 B、砂粒从出口到落点的时间约为2s C、出口下方5cm处砂粒的速度是20cm处砂粒速度的一半 D、出口下方范围内的砂粒数与范围内的砂粒数一样多 -
2、如图为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则在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速度总是大于B的速度 B、A的路程大于B的路程 C、某一时刻,A、B速度可能相等 D、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
3、某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第1s内和第2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第4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 -
4、电动水上滑板深受年轻人喜爱。某同学驾驶水上滑板沿半径为60m的圆滑行,经过10min刚好第一次回到出发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 B、此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C、研究该同学在滑板上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D、此过程中,该同学的路程为 -
5、某一个在空中处于上升过程的羽毛球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所示,则图示位置羽毛球所受合外力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6、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测电压时,应按图甲连接方式测量 B、测电流时,应按图乙连接方式测量 C、测电阻时,应按图丙连接方式测量 D、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按图丁连接方式测量 -
7、
(1)、如图甲所示,是光由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情况,试由图中所给出的数据求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 , , , 。(2)、某实验小组使用图乙的装置测量某红色激光的波长 , 用光具座固定激光笔和刻有双缝的黑色纸板,双缝中心的距离。激光经过双缝后投射到光屏中的条纹如图丙所示,由刻度尺读出A、B两亮纹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出双缝到投影屏间的距离 , 已知(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由此则可以计算该激光的波长(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8、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0.5 kg,板长均为0.4 m,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恰好停在P2中点A点处。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1 kg且可看作质点。P1与P以共同速度v0 = 4 m/s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P与P1、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0.1 m B、若P与P1、P2之间接触面光滑,当弹簧恢复原长时P的速度大小为1 m/s C、若将弹簧换成另一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系统稳定时P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若将弹簧换成另一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系统稳定时损失的机械能减小 -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长为l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由最低点A以速度开始运动,其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为h,小球摆动过程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B、 C、 D、小球先做圆周运动,随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
10、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 , 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为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应远小于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图像(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 , 作出图像,他可能作出图2中(选填“甲”、“乙”、 “丙”)图线。此图线的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 钩码质量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图像,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钩码的质量。 -
11、一较大的雨滴从高空形成并下落,它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只考虑雨滴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间内,雨滴的速度变化率逐渐减小 B、时间内,雨滴的惯性越来越大 C、时间内,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逐渐减小 D、时刻以后,雨滴的重力和所受的空气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2、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横梁上,给小球施加力F,小球平衡后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保持夹角θ不变,将F的方向逆时针缓慢转至竖直位置,上述过程中( )
A、力F一直减小 B、力F先减小后增大 C、细线弹力一直增大 D、细线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
1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的实验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被固定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两者的时间差为。经过 , A再次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此次B接收的时间差。空气中的声速为(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 )
A、第一次测量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 B、A两次发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D、B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脉冲时,A与B的距离为 -
14、关于图片中的物理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水波由深水区传播至浅水区,波速方向改变,属于波的反射现象 B、乙图,水波穿过障碍物的小孔后,能传播至两侧区域,属于波的衍射现象 C、丙图,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在空间叠加,部分区域振动加强,属于波的干涉现象 D、丁图,竹竿举起蜂鸣器快速转动,听到蜂鸣器频率发生变化,属于波的多普勒效应 -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始终保持静止,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时间t内( )
A、物体所受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Ftcosθ B、物体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gt C、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0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μmgt -
16、在空中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飞机,沿途连续漏出沙子。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图中能反映沙子在空中排列的几何图形是( )A、
B、
C、
D、
-
17、如图甲所示,自动跟随行李箱能通过内置的传感器、电机和蓝牙芯片来感知和接收人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自动跟随人的步伐。某自动跟随行李箱的最大速度为2m/s,最大感知半径为3m。当行李箱和人的距离超过3m时,行李箱会沿原运动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行李箱和人的距离未超过3m时,会加速或减速到与人速度相同,然后与人保持相同的速度运动,当人突然停下时,行李箱会立即开始减速直到停下。在某次使用过程中,某同学先与行李箱静止于同一位置,某时刻以速度v沿水平路面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50m后停下。设行李箱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 , 运动过程中人和行李箱均可视为质点,不考虑人加速和减速运动的时间,求:
(1)、行李箱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所前进的距离;(2)、如行李箱全程都能跟随人的步伐,其运动的最短时间;(3)、此过程中,行李箱和人的有效感知时间t与人运动速度v之间的关系式。 -
18、一篮球从高h1=3.9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 , 然后以v2=6m/s的速度反弹,经t2=0.5s到达最高点h2=1.5m处。求:(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B、跳伞运动员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C、研究蚂蚁拖动饭粒时肢体的动作,可将蚂蚁视为质点 D、跳水比赛,裁判员给运动员评分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
20、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H处以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地面上有一长的小车,其前端M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 , 小球抛出的同时,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为 , 忽略空气阻力及小车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 , 求:
(1)小球离地的最大高度;
(2)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并通过计算分析小车能否接住小球;
(3)当小车末端N到达抛出点正下方时,便立即做加速度大小恒为 , 方向与此时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让小车接住小球,试确定加速度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