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甲图为A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乙图为B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关于A、B两物体在前8秒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s末A、B两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 B、2s末B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5s末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D、0~8s内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 2、某同学从砖墙前离地2.5m处静止释放一个石子,同时另一位同学用相机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则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约为(       )

    A、2.0×102s B、2.0×101s C、6.0×101s D、7.0×101s
  • 3、下列有关弹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没有单位 B、弹簧的“硬”或“软”指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可以发生突变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压缩或拉伸相同的长度,产生的弹力相同
  • 4、如图所示为网球拍正面迎击网球的瞬间,则(       )

    A、只有球拍发生了弹性形变 B、网球对球拍的弹力大于球拍对网球的力 C、网球给球拍的弹力是由于球拍形变造成的 D、球拍给网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拍面并指向网球
  • 5、一个篮球被球员从罚球线投出后到落入篮筐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篮球受到的重力方向指向地心 B、篮球受到的重力比静止在地面时大 C、篮球的重心位置相对于地面发生了变化 D、篮球受到了重力、空气阻力和球员的推力
  • 6、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 当Δt非常小时,v=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D、定义加速度a=ΔvΔt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成正比和Δt成反比
  • 7、如图所示,三位同学同时从阳光景苑小区门口出发,分别沿着三条不同路线骑行至华联超市门口。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他们的(       )

    A、位移一定相同 B、路程一定相同 C、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时间一定相同
  • 8、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潘展乐在50m的标准泳池中,以46秒40获得100m自由泳奥运冠军,则在本次100m自由泳决赛中他的(       )

    A、瞬时速度最大 B、加速度最大 C、平均速率最大 D、平均速度最大
  • 9、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境中,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是(       )
    A、桥流水不流 B、轻舟已过万重山 C、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青山相对出
  • 10、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如何才能打出弧圈球时,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B、研究火车从嘉兴到温州的路程时,可以把列车看作质点 C、研究鲨鱼为什么能在海洋中遨游时,可以把鲨鱼看作质点 D、研究舞者跳舞动作时,可以把舞者看作质点
  • 11、下列各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
    A、质量、速度 B、位移、时间 C、速率、路程 D、加速度、力
  • 12、如图所示,一个磁铁吸附在竖直的门板上保持静止,假设磁铁的质量为m,距离门轴为r,与门板之间的磁力和动摩擦因数分别为F0μ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匀速转动门板,为使磁铁不滑动,则门板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  )

    A、μF0mr B、μ2F02m2g2m2r24 C、μF0mgmr D、μF0mgmrμF0mr
  • 13、跳伞运动员在t = 0时从某一高度跳伞,开始一段时间由于降落伞没有打开,可以近似认为做自由落体运动,t1 = 3 s时打开降落伞(打开时间不计)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t2 = 15 s时到达地面,此时速度v = 2 m/s。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 求:
    (1)、跳伞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H1
    (2)、跳伞运动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3)、跳伞运动员开始跳伞时距地面的高度H。
  • 14、一物体向正东方向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4s , 又以3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s , 求这8s内物体的tan37=34
    (1)、平均速度;
    (2)、平均速率。
  •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变电源、复写纸。

    (1)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如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

    0.737

    0.801

    0.928

    0.994

    (2)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的图线。

    (3)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线的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 1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图中AB是固定的光滑斜面,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光电门中有可以挡光物体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都没有画出)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s2.00×102s。滑块从开始挡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挡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0.311s , 已知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长度为5.00cm , 测得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为0.54m。求:(结果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m/s , 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m/s
    (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一些(填“减小”或“增加”)
    (3)、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m/s
  • 17、如图是一个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取t=0时刻物体所在位置为初位置,则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

    A、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B、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C、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D、13s57s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 18、一个物体以v0=10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当物体速度大小为4m/s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A、3s B、5s C、7s D、9s
  • 19、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 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 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
    A、9m/s9m/s B、4.5m/s4.5m/s C、0m/s4.5m/s D、0m/s4m/s
  • 20、某实验小组描绘出动车组在一段平直路段运动时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加速度逐渐增大 B、0~t1时间内加速度保持不变 C、t1~t2时间内加速度保持不变 D、t1~t2时间内加速度逐渐增大
上一页 519 520 521 522 5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