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如图所示。这款导弹从海南岛发射, 落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附近, 射程已达1170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空过程中以导弹作为参考系, 模拟弹头处于静止状态 B、研究导弹空中飞行姿态时, 导弹可视为质点 C、11700公里指的是路程 D、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 指的是时间间隔
  • 2、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V B、A C、eV D、H
  • 3、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t=1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t=2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D、A、B在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3m
  • 4、如图,长木板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右端有一挡板。B最左端放置一小物块A,A与挡板的距离为Lt=0时刻,A以v0=12m/s的水平初速度开始向右运动,同时一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B,经过8s后撤去力F。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kg3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

    (1)、求t=0时B的加速度大小;
    (2)、若A未与B右端挡板碰撞,自t=0起到A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时,此过程AB间的相对位移大小是多少?
    (3)、当L=45.5m时,A与B右端挡板发生碰撞,求从A开始运动到A与挡板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 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再次将橡皮筋拉至O点,目的是
    (2)、图乙中的力F1F2FF'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是
    (3)、比较FF' , 写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一点原因:
  • 6、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大小不计的定滑轮O将重物B和套在竖直细杆上的轻环A相连。施加外为让A沿杆以速度v匀速上升,经图中M位置上升至N位置,已知OM与直杆成θ角,ON与竖直杆成直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运动到位置M时,B的速度大小为vcosθ B、A 匀速上升过程中,B匀速下降 C、B下降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D、A运动到位置N时,B的速度最小
  •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向左撞向弹簧,当滑块将弹簧压缩了x0时速度减小到0,然后弹簧又将滑块向右推开。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过程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则(  )

    A、滑块向左运动过程中,始终做匀减速运动 B、滑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始终做加速运动 C、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kx0+μmgm D、滑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当滑块与弹簧分离时,滑块速度最大
  • 8、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θ 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C、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2gsinθ 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零
  • 9、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h(小时) B、N(牛顿) C、J(焦耳) D、K(开尔文)
  • 10、2024年11月3日,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如图所示,分离前组合体沿距地面约450km的轨道1做匀速圆周运动,分离后神舟十八号进入椭圆轨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轨道1运行时神舟十八号中的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B、组合体在轨道1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神舟十八号由轨道1到轨道2变轨时需点火加速 D、神舟十八号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小于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
  • 11、如图甲所示,某装置由金属圆板(序号为0)、六个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圆筒、平行金属板和荧光屏构成,六个圆筒依次排列,长度遵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增加,圆筒的中心轴线、平行金属板的中心线和荧光屏的中心O在同一直线上,序号为奇数的圆筒和下金属板与交变电源的一个极相连,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和上金属板与该电源的另一个极相连.交变电源两极间电势差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电势差的绝对值为U0 , 周期为T。t=0时,位于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中央的一个电子,在圆板和金属圆筒1之间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沿中心轴线冲进金属圆筒1,电子到达圆筒各个间隙的时刻,恰好是该间隙的电场强度变为向左的时刻,电子通过间隙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电子离开金属圆筒6后立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之间,t=5T时离开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打到荧光屏上某位置。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重力,两平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d,忽略边缘效应。求:

    (1)、求粒子进入金属圆筒6的速度和圆筒6的长度;
    (2)、电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3)、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
  •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9V,内阻r=0.5Ω,电阻R1=5.0Ω,R2=3.5Ω,R3=6.0Ω,R4=3.0Ω,电容C=2.0μF

    (1)、求电键与a接触时,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多少?电键与b接触时,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多少?
    (2)、求电键从与a接触变为与b接触时,通过R3的电荷量是多少?
  • 13、1800年,意大利教授伏打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组——伏打电堆,人类自此有了稳定持久的电流源。干电池是日常中应用很多的电源,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中的(选项“甲”或“乙”);
    (2)、现有电流表(0~0.6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电压表(0~15V)

    B.电压表(0~3V)

    C.滑动变阻器(0~20Ω)

    D.滑动变阻器(0~100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某位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所画图线可得内电阻r=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这位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B、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C、实验测出的电动势小于真实值 D、实验测出的内阻大于真实值
  • 14、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1)旋动部件(选填“S”或 “T”),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2)将K旋转到欧姆挡“×100”的位置;

    (3)将插入“+”、“-”插孔的两表笔短接,旋动部件(选填“S”或 “T”),使指针对准电阻的(选填“0刻线”或“刻线”);

    (4)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将下列操作步骤按的顺序进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档“×1k”的位置

    B.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C.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5)某次测量时,多用电表表盘指针如图所示。已知他选用欧姆挡的倍率为“×10”,则Rx的测量值为Ω。

  • 15、科学家通过粒子速度筛选器来将一群粒子中速度较小的粒子去除。速度筛选器原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R0是定值电阻,R1R2为可变电阻,D为二极管,M、N是水平正对放置的金属极板,在电路中视为电容器。在某次速度筛选中,闭合S后,不断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沿两金属板的中轴线从左侧以某一相同的初速度射入,因初速度不够大,这些微粒恰好打在下极板的中点O,无法通过筛选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R1 , 粒子打在O点左侧 B、贴着M板下沿插入板状电介质,电容器电荷量增加 C、N极板稍微下移,两极板间场强大小不变 D、M极板稍微下移,粒子依然打在O点
  • 16、人体含水量约为70%,水中有钠、钾等离子存在,因此水电阻率低,脂肪则电阻率高。某人体脂肪秤,根据人体电阻的大小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比例。其测量电阻的原理就是利用秤体表面的电极片向一只脚输入一定的安全电压,电流经过双腿后从另一只脚流出,测量流出电流,就可以测得人体电阻,电流流向如图。一般情况下(  )

    A、人体缺水时不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B、使用脂肪秤时,不可以穿袜子和鞋子 C、对于脂肪含量相同,腿粗细相同的两个人,腿长的人比腿短的人电阻要大 D、对于两个体型相同的人,脂肪含量高的人比脂肪含量低的人电阻大
  • 17、如图所示,将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随干路电流的变化关系和某一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关系画在同一个UI图像中。若将该电源与两个定值电阻R串联构成闭合回路,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反映定值电阻R的UI关系,R=1.0Ω B、乙反映电源的UI关系,其电动势E=6.0V C、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大小一定为1.2A D、电源内阻r=2Ω
  • 18、电子秤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自制两种电子秤,原理如图甲、乙所示。用理想电压表的示数指示物体的质量,托盘与电阻可忽略的金属弹簧相连,托盘与弹簧的质量均不计,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与弹簧上端连接。当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滑片恰好指在变阻器的最上端。已知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2.0Ω , 长度L=2cm , 电源电动势E=3.0V , 内阻r=0.1Ω , 限流电阻R0=0.4Ω , 弹簧劲度系数k=200N/m , 除重力外,不计其他作用力,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托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不为0 B、甲、乙两图流过R0的电流均随着托盘中物体质量增大而增大 C、当图甲电压表示数为2V时,可推测托盘中所放物体质量为0.4kg D、当图乙电压表示数为2.4V时,可推测托盘中所放物体质量为0.4kg
  • 19、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Li+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甲图为锂电池的内部结构,该过程中Li+从负极通过隔膜返回正极,乙为一块锂电池的背面印有的一些符号。则(  )

    A、该电池充满电后可以释放180C电荷 B、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小 C、该电池单位时间,一定将3.6J的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D、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静电力做负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 20、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三棱镜的横截面,真空中一细束单色光从ABC的侧面AC上中点D点入射,改变入射角i,当AC侧面的折射光线与BC边平行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侧面边射出棱镜,已知AC=BC=a , 且ABC=53°sin53°=0.8 , 真空中的光速为c,结果可以使用分数表示,求:

    (1)该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

    (2)该单色光从D点入射到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传播的时间。

上一页 505 506 507 508 5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