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2m/s C、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时间刻度是均匀分布的 D、若“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 2、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四位同学用重锤代替小车,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放进行实验时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3、很多城市开通了“绿波速度”,是在一定的范围能统一协调了红绿灯信号,使得车辆能够在这个划定的范围减少等红绿灯的时间。如图在一条限速80km/h平直的道路上有三个红绿灯A、B、C,其中AB间距L2=560m,BC间距L3=167.5m。三个灯都是绿灯持续20s,红灯持续10s,假设红绿灯切换不需要时间。有可视为质点的汽车在距A灯L1=40m处以8m/s匀速行驶,显示还有5s绿灯结束,他立刻匀加速行驶(不计反应时间),刚好在绿灯还有1s时通过A灯,求

    (1)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通过A灯后继续匀加速前进,加速度不变,达到20m/s后匀速前进,他预判无法绿灯通过B,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恰好停在B,求A到B的总时间;

    (3)若三灯同步变灯,某车在A灯处恰好红灯停下,变灯后立即以5m/s2匀加速到“绿波速度”,接着以“绿波速度”能较快地绿灯通过B、C,求“绿波速度”的范围。

  • 4、“掰手腕”是中学生课余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甲、乙两同学正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B、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总是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 C、甲、乙比赛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D、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5、一汽车在直线公路段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在其正前方36 m处有一辆自行车以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经过0.4 s的反应时间后,司机开始刹车,求:
    (1)、画出它们运动的vt图像(从0时刻开始,包含反应时间,并标出相关数值)
    (2)、经过0.4 s的反应时间后,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①为了避免相撞,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多少?

    ②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只为2 m/s2 , 在汽车开始刹车的同时自行车开始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则自行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 6、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速收费的效率,减少停车时间,2019年6月交通运输部开始部署ETC的进一步推广和安装。ETC是高速公路上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如图,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处减速至0,经过30s缴费后,再加速至10m/s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前方10m处减速至5m/s,匀速到达中心线后,再加速至10m/s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求:

    (1)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从收费前减速开始,到收费后加速结束,所需的时间和通过的总路程;

    (2)如果过ETC通道,汽车通过第(1)问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通过ETC通道比人工收费通道节约时间。

  • 7、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30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大小为1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取g=10m/s2。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 8、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s ,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s ,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s。求:

    (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1

    (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2

    (3)估算滑块的加速度a。

  • 9、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小车纸带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 , 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了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和刻度尺 B、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和刻度尺 C、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和天平(含砝码) D、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和秒表
    (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C、D、E对应的坐标点,并在该图中画出vt图像。
    (3)、若图2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s。图2中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vB=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0、以15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t=0时刻开始制动,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停止运动前的第2个2s内前进的位移为18m。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汽车最初2s内的位移为26m C、汽车停止前2s内的位移为6m D、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为7.5s
  • 11、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假设返回舱在某段降落过程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x=100t5t2(m) , 则返回舱在第3s初的速度是(       )
    A、90m/s B、85m/s C、80m/s D、70m/s
  • 12、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0~2 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 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OA段的速度变化量与BC段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 13、已知a、b、c三个物体在0~10s时间内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s时间内,a先加速后减速,b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0~10s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最大,b的平均速率等于c的平均速率 C、在0~10s时间内,a、b、c三个物体都向同一方向运动 D、在0~10s时间内,a、b、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同
  • 14、如图所示为类似太极图的广场(大圆的半径为R,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O为大圆的圆心,A、B、C、D为圆周的四个等分点)。某人在某次晨练中,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箭头所示方向前进,直到D点,则这一过程中该人运动的(  )

    A、路程为5πR2 B、路程为3πR2 C、位移大小为2R , 方向为由D指向A D、位移大小为R,方向为由A指向O
  • 15、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物体原型的基础上,为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物理模型的方法称为(  )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代替法 D、科学假说法
  • 16、如图,轮滑训练场沿直线等间距地摆放着若干个定位锥筒,锥筒间距d=1.8m , 某同学穿着轮滑鞋向右匀减速滑行。现测出他从1号锥筒运动到2号锥筒用时t1=0.4s , 从2号锥筒运动到3号锥筒用时t2=0.5s。求该同学

    (1)、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到达3号锥筒时的速度大小。
    (3)、最终停在哪两个锥筒之间。
  • 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利用图中提供器材进行实验,若同时有甲、乙两个打点计时器,考虑到减小实验误差,优先选用(填“甲”或“乙”)。

    (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A.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D. 跨过滑轮所吊重物越重越好,可以减小阻力的影响

    (3)小兰同学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A、B、C、D、E、F为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由纸带所示数据利用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明同学在实验中也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用与小兰同学相同的方式标出了0、1、2、3、4五个计数点。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丁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18、一物体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横、纵截距分别为n和m,在图像所示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图像为x-t图像,则物体速度一直减小 B、若该图像为x/t-t图像,物体的加速度为mn C、若该图像为a-t图像,且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物体的最大速度为mn D、若该图像为a-x图像,且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物体的最大速度为mn
  • 19、借助运动传感器可以计算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盒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3×108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15s,B盒第二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判定错误的是(  )

    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 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 C、该小车运动方向是远离B盒 D、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34m/s
  • 20、a和b两个小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分别为图中的直线和曲线,球b的加速度恒定,曲线过点(1,0),且与直线在点(3,4)相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m/s B、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m/s2 C、t=3s时a和b相遇,速度不一定相同 D、t=0s时a和b的距离为4.5m
上一页 429 430 431 432 4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