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雪地转椅是一种游乐项目,其中心传动装置带动转椅在雪地上滑动。如图所示,传动装置有一水平圆盘(厚度忽略不计),可绕通过中心O点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圆盘边缘A处固定连接一轻绳,轻绳另一端B连接转椅(视为质点)。转椅运动稳定后,其角速度与圆盘角速度相等。已知转椅质量m=100kg,转椅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圆盘在水平雪地匀速转动的角速度ω1=2rad/s , 转椅运动半径r1=3m ,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AB与OB之间夹角α的正切值。
    (2)、为了维持转椅匀速转动传动装置的输出功率P;
    (3)、任意π2s时间间隔内,轻绳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冲量大小I。
  • 2、饮酒后驾驶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安全驾驶的行为准则。酒精检测仪核心部件为酒精气体传感器,其电阻R与酒精气体浓度c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利用酒精气体传感器设计一款酒精检测仪电路图如图乙所示。除了酒精气体传感器外,提供以下器材:

    A.干电池组(电动势E=3.0V,内阻很小,忽略不计)

    B.表头G(满偏电流6.0mA,内阻rg=200Ω)

    C.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9Ω)

    D.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Ω)

    E.多用电表

    F.开关及导线若干

    (1)、为完成实验,先将表头G和电阻箱R1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作为改装酒精浓度表使用,则R1的阻值应调为Ω。
    (2)、如将酒精气体浓度为零的位置标注在表头G上2mA处,则电阻箱R2的阻值应调为Ω。(提示:电阻箱阻值应注意有效数字位数)
    (3)、完成步骤(2)后,某次测试酒精浓度时,表头指针如图丙所示。已知酒精气体浓度在0.2mg/mL~0.8mg/mL之间属于饮酒驾驶,即酒驾;酒精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0.8mg/mL属于醉酒驾驶,即醉驾。则该次测试的酒精气体浓度在(选填“酒驾”或“醉驾”)范围内。
    (4)、使用较长时间后,干电池组电动势不变,内阻增大不可忽略,若直接测量,则此时所测的酒精气体浓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为了探究碰撞过程中的守恒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先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凹形槽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又经过O点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再把质量为m2的小球放在水平面O点,让小球m1仍从凹形槽顶端由静止滑下,与小球m2碰撞后,两小球直接落到斜面上。分别记录小球第一次与斜面碰撞的落点痕迹。其中M、P、N三个落点的位置距O点的长度分别为LM、LP、LN , 凹形槽顶端距离桌面高度为h,桌面距地面高度为H,斜面总长度为L。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无用的操作是:               
    A、减小凹形槽摩擦 B、使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小球 C、多次测量落点位置取平均值
    (2)、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 , 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3)、现测量出两个小球质量比k=m1m2 , 若还测出LN=LP(用k表示),则可证明两球间的碰撞是弹性的。
  • 4、假如某时刻地球突然停止绕太阳公转(认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近似为圆形),则自此时开始直至地球被太阳吞噬所经历的时间约为(已知M2×1030kg , 日地平均距R1.5×108km , 引力常量G6.7×1011Nm2/kg2)(  )
    A、1.22天 B、64.5天 C、228天 D、2.34年
  • 5、由匝数为n1的原线圈和两个匝数分别为n2n3的副线圈组成的理想变压器,如图所示。已知图中定值电阻R1=3ΩR2=4Ω , 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当原线圈接入电压恒定的正弦交变电流,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仅闭合S1时的4倍,则n2:n3为(       )

    A、1:2 B、2:1 C、1:3 D、3:1
  • 6、金属圆环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直线MN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的边界,给圆环一个水平力使圆环沿图示方向匀速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为θ(θ<90°) , 当圆环有一半进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环中有沿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圆环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与速度v方向相反 C、撤去水平力后,圆环将做曲线运动 D、撤去水平力后,圆环进磁场后的最小速度为0
  • 7、同步振动、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两列水波在水面上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其中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在图示时刻,M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N为波谷与波谷相遇点、P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N是振动加强点,其始终处于波谷 B、质点P是振动减弱点,其振幅会随时间变化 C、质点M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始终等于2A D、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
  • 8、武当山重峦叠嶂,气候多变。屹立山巅的铜铸金殿是一个庞大的优良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能产生“雷火炼殿”奇观。其原理可以简化为以下模型:一块带正电的金属板M,按照图中位置“1”到位置“4”的顺序逐渐靠近接地的金属板N,此过程中M板的带电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位置“3”到位置“4”,M的电势升高 B、从位置“1”到位置“2”,M的电势降低 C、从位置“1”到位置“4”,N板携带电荷量增大 D、从位置“2”到位置“3”,MN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 9、将一根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薄玻璃杯中,如图所示,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去,浸在水中的这段筷子产生了侧移,看到的图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 10、街舞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广受青少年的喜爱,一名少年当街表演街舞,他单手倒立并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年的重心在手与地面接触处的正上方 B、少年的舞蹈动作改变时,他的重心位置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地面对少年的支持力大于少年的重力 D、地面对少年的支持力是由于少年与地面接触的手掌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11、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以下是四幅课本插图,其中涉及了相同的物理思想方法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 12、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能源动力等诸多领域中,流体动力学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球形物体在液体中运动时除了受到浮力,还会受到阻力,其关系式为:f=kηrv , 式中η称为黏性系数,r和v分别是球的半径和速度,k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根据国际单位制推断黏性系数η的单位是(       )
    A、kg/(ms2) B、kg/(ms) C、kg/s D、kg/(m2s)
  • 13、为了探测粒子的轨迹,云室中常用电场和磁场来控制粒子的运动,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平面内,第一、二象限分别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和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E、B大小均未知。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x轴负半轴M点与x轴正方向成60°射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后以速度v0从点P0d垂直y轴进入磁场,最后从N点与x轴正方向成60°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

    (1)、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若粒子在磁场中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f=kv(k为已知常量),粒子恰好从Q点(图中未标出)垂直x轴射出磁场,求Q点的坐标;
    (3)、在第(2)问的情况下,求粒子从P点运动到Q点的轨迹长度。
  • 14、如图所示,有一对足够长的倾斜粗糙导轨,倾角θ=37° , 间距L=1m , 动摩擦因数μ=0.5 , 导轨电阻不计。整个导轨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导轨上端接一阻值R=1Ω的定值电阻,有一质量m=0.4kgr=0.1Ω , 长度也是L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从静止释放,与导轨接触良好,g=10m/s2

    (1)、当金属棒的速度为0.55m/s时,求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
    (2)、求金属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
    (3)、已知棒下降高度H=18.3m的过程中早已达到最大速度,求此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 15、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光滑斜面静止滑下,进入竖直放置的与斜面相切的光滑圆轨道,绕圈一周后从最低点滑上水平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右侧有一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表面与传送带齐平。已知物块质量m=0.2kg , 初始位置离斜面底端的高度h=1.8m , 斜面倾角θ=37° , 圆轨道半径R=0.5m。传送带长度L1=4.3m , 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小车长度L2=1.5m , 物块与小车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 小车质量M=0.4kg。除了传送带与小车上表面粗糙外,其余表面均光滑,g=10m/s2

    (1)、求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1
    (2)、求物块到达圆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3)、设传送带的速度v可调(v>0),求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v2与传送带的速度v之间的函数关系;
    (4)、设传送带的速度v可调,求小车能获得的最大速度大小v3
  • 16、如图甲所示,气炮打靶是游乐园常见的娱乐项目。小明参照气炮枪设计了如图乙模型,水平放置的导热气缸(内壁光滑)呈圆柱形,横截面积为S的导热活塞A、B质量均为M。初始活塞A、B间距为L,活塞B被锁定,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处于静止,在外力作用下,活塞A缓慢移动使得活塞A、B间距变为原来的14 , 随后活塞A被锁定,同时释放活塞B,活塞B运动距离d后与弹体C碰撞(d很小,可认为此过程气体压强不变),碰后弹体被高速弹出。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p0

    (1)、求活塞A被锁定时气体的压强;
    (2)、求活塞B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3)、活塞B运动距离d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为Q,求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变化。
  • 17、如图1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次测量绿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的示数为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所示,由此可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mm。
    (2)、若双缝间距d=0.25mm , 双缝到屏的距离l=75.00cm , 则所测绿光的波长为nm。
    (3)、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滤光片换为红色滤光片,则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会(选填“变大”或“变小”)。
  • 18、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可能要用到的有______。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变压器工作时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与原线圈不相同 B、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实验中只能使用低压直流电源,所用电压不要超过12V C、实验中要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绕制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
    (3)、若用匝数N1=400匝和N2=800匝的变压器做实验,对应的电压U1U2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测量数据,则N1一定是(选填“原”或“副”)线圈。

    实验次数

    1

    2

    3

    4

    U1

    1.9

    2.9

    3.8

    4.8

    U2

    4.0

    6.0

    8.0

    10.0

  • 19、如图甲、乙分别为两列横波Ⅰ、Ⅱ的振动图像,t=0时刻分别同时从图丙的A、B两点开始向四周传播,并在t=2s时恰好相遇,已知A、B相距0.8m,C为AB中点,D距A点0.15m,则(  )

    A、直线上A、B外侧均为振动加强点 B、直线上A、B间(不包括A、B点)共有6个振动加强点 C、4s内C点通过的路程为零 D、t=3.75s时D点经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 20、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1、2通过轻质细线相连,质量分别为m、2m。保持细线伸直且恰无张力,并静止在转台上,可绕垂直转台的中心轴OO'转动。两物体与转台表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两物体与轴O共线且物体1到转轴的距离为r,物体2到转轴的距离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当转台从静止开始转动,角速度缓慢地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2比物体1先产生摩擦力 B、物体1受到的摩擦力始终指向轴心 C、轻绳刚有拉力时物体1的线速度为μgr D、物体1和物体2一起刚要被甩离转台时的角速度为μgr
上一页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