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倾角为60°、质量为M的斜面体A置于水平面上,在斜面体和竖直墙面之间放置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B,斜面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球B受到斜面体的弹力大小N1和墙面的弹力大小F1

    (2)若斜面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大小为1.5mg,求此时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 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m处,乙车速度v=60m/s , 甲车速度v=50m/s ,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m , 如图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2m/s2 , 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

       

    (1)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存在问题的步骤是

    A.将图钉、白纸固定在木板上,把系好细绳套的橡皮筋挂在图钉上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伸橡皮筋,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F2

    C.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筋,并记录此测力计的读数及其F'方向

    D.在白纸上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2)该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小量放大法          D.建立理想模型法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两次拉伸橡皮筋,只要使橡皮筋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 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横杆上,记录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所到达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一次悬挂钩码的质量和弹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实验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中未考虑弹簧在自身重力下的形变量,这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以弹簧弹力F为纵轴、弹簧长度L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实验数据作出F-L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 5、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B.接通电源前,重物应远离打点计时器

    C.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D.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比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阻力小

    (2)图2为纸带的一部分,打点3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3=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求出各点速度,将其标在v-t图像中,利用图像求加速度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或者系统误差)。

  • 6、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和环对小球的弹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手对线的拉力F越来越小 B、手对线的拉力F越来越大 C、环对小球的弹力FN越来越大 D、环对小球的弹力FN不变
  • 7、现代的激光打印机都是自动进纸的,有一种进纸原理如图所示。进纸槽里叠放有一叠白纸,进纸时滚轮以竖直向下的力压在第一张白纸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确保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滚轮与白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白纸之间、白纸与纸槽底座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不考虑静电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滚轮对第一张白纸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μ1<μ2则打印机不能实现自动进纸 C、除最上面第一、二张白纸外越向下白纸之间的摩擦力越大 D、进纸过程中除最上面第一张白纸外其它纸之间摩擦力大小相等
  • 8、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如图所示,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大小为2×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1×105N B、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105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得更高,则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汽车能被顶起是因为千斤顶对汽车的力大于汽车对千斤顶的力
  • 9、如图所示,一轻杆两端固定两个小球A、B,A球的质量是B球质量的3倍,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和B,一切摩擦不计,平衡时OA和OB的长度之比为(  )

    A、1:2 B、2:1 C、1:3 D、1:4
  • 10、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F缦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10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 1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重力为100N的物块悬挂在O点,在物块上施加力F,在力F由水平方向逆时针缓慢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则力F的最小值为(  )

       

    A、0 B、50N C、2003N D、503N
  • 12、图像法、微元累积法是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如图所示某质点沿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的关系(OAAA'距离相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1vx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1vx图线与轴围成的面积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D、质点从C运动到C'所用的运动时间是从O运动到C所用时间的3倍
  • 13、如图所示,汽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 5m、3m、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C、汽车第3s末的速度是5m/s 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1m/s2
  •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木模质量均为m,靠三根竖直细线连接,在水平面上按一个“互”字型静置,上方木模呈现悬浮效果,这是利用了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Tensegrity)结构原理。图中短线a上的张力F1和水平面所受压力F2满足(  )

    A、F1>mg,F2<2mg B、F1>mg,F2=2mg C、F1<mg,F2<2mg D、F1<mg,F2=2mg
  • 15、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多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急动度”就是其中之一。急动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j=at , 如图为某新能源汽车启动过程中的急动度j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下列关于汽车运动,说法正确是(  )

    A、0~5秒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B、0~5秒内加速度变化量等于2m/s2 C、在0~10秒内,5秒时速度最大 D、在0~10秒内,10秒时速度最大
  • 16、研究物体做直线运动图像可以灵活选取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v0t02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D、丁图中,t=2s时物体的速度为15m/s
  • 17、对如图所示的生活中各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幼儿园的滑梯很陡,为的是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从而滑得更快 B、图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图丙:橡胶轮胎有很深的纹路是为了减小和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摩擦 D、图丁: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行驶更方便更安全
  • 18、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关于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建立“质点”的概念时,运用的是理想模型的方法 B、在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的是极限法 C、根据速度定义,当Δt0v=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 19、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台高铁全线26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列车从杭州至台州最快运行时间为1小时3分钟。则(  )

    A、“266公里”指的是路程 B、“1小时3分钟”指的是时刻 C、动车组列车从杭州至台州的平均速度为350km/h D、研究动车组列车从杭州开往台州,列车不能看作质点
  •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启发,设计了一个测定水深的深度计。如图,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Ⅰ、Ⅱ内径相同,长度均为L,内部分别有轻质薄活塞A、B,活塞密封性良好且可无摩擦左右滑动,汽缸Ⅰ左端开口。外界大气压强为p0 , 汽缸Ⅰ内通过活塞A封有压强为p0的气体,汽缸Ⅱ内通过活塞B封有压强为4p0的气体,一细管连通两汽缸,初始状态A、B均位于汽缸最左端。该装置放入水下后,通过A向右移动的距离可测定水的深度。已知p0相当于h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不计水温变化,装置的内径远小于水的深度,被封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1)当A向右移动23L时,求该深度计所处位置水的深度;

    (2)求该深度计能测量的最大水深。

上一页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