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是利用伏安法分别测量两节不同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时作出的U-I图像,由此可知(  )

    A、E1>E2 , r1<r2 B、E1<E2 , r1>r2 C、E1>E2 , r1>r2 D、E1<E2 , r1<r2
  • 2、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

    (1)求细线a对小球1的拉力大小Fa

    (2)求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Fb

    (3)保持小球1、2的位置不变,改变细线c的方向后小球仍能处于静止状态,求细线c中最小的拉力Fc

  • 3、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将一重力大小为10N的相框对称地悬挂在墙壁上,画框上两个挂钉间的距离为0.5m。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绳子的最短长度为(  )

    A、0.5m B、1.0m C、133m D、33m
  • 4、如图所示,某物体受五个共点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若F1的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转过120°,其余四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变为(  )

    A、F1 B、2F1 C、2F1 D、3F1
  • 5、某次足球比赛中,足球以12m/s速度击中运动员后被反向弹出,历时0.2s,速度大小变为8m/s ,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加速度为(  )

    A、大小为100m/s2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B、大小为100m/s2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C、大小为20m/s2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大小为20m/s2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 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C、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就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7、一个鸡蛋从某楼层离地80m高处无初速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鸡蛋在前2s内下落的高度;
    (2)、鸡蛋落地时的速度;
    (3)、鸡蛋在第3s内下落的高度。
  • 8、某实验小组在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填“直流”或“交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该(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
    (2)、小明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但只测量了0∼1、1∼2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图中4、5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

    A. 42.2mm       B. 48.1mm

    C. 54.2mm       D. 60.2mm

    (3)、小芳同学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求:①打标号4的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m/s。②0~6点间的加速度为a=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9、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 , 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s2-s1=aT 2 B、s4-s1=3aT 2 C、s1=12aT2 D、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s2+s32T
  • 10、游乐园里,小朋友将一个木块从滑梯上滑下,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2m,第4s内的位移为2.5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内的位移为2.5m B、第3s末的瞬时速度为2.25m/s C、木块的加速度为0.125m/s2 D、木块的加速度为0.5m/s2
  • 11、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驾驶技能从职业技能成为基本生活技能。考驾照需要进行一项路考—定点停车。路旁竖一标志杆,在车以速度v匀速直线行驶的过程中,当车头与标志杆的距离为x时,学员立即刹车,让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恰好停在标志杆处。若忽略学员的反应时间,则汽车刹车(  )
    A、时间为2xv B、加速度大小为v2x C、经过一半时间时的位移大小为x2 D、经过一半距离时的速度大小为v2
  • 1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m) ,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2m/s2 B、-2m/s2 C、4m/s2 D、-4m/s2
  • 1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秒内通过0.4m路程,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为0.8m/s2 B、前2s内通过的路程为1.8m C、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 D、第1s末的速度为0.8m/s
  • 14、小丁在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分析杨家玉20公里竞走的轨迹时,可以把杨家玉视为质点 B、研究潘展乐自由泳比赛触壁时的手型动作,可以把潘展乐视为质点 C、研究郑钦文击球时的握拍方式,可以把网球拍视为质点 D、判断黄雨婷射击成绩时,可以把电子靶视为质点
  • 15、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小车A、B在足够大的水平广场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A、B两车分别在相距的d=9m两个平行车道上 O1O2两点, O1、O2两点沿车道方向的距离为x0=9m。A车从 O1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1=3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车从O2点以初速度 v0=4m/s加速度 a2=1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两车同时开始运动。已知当两车间距超过 s0=15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两小车可视为质点,求:

    (1)、A、B两车在并排行驶前的最大距离sm
    (2)、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 16、图甲所示为一种自动感应门,其门框上沿的正中央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水平感应距离,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的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图乙为该感应门的俯视图,O点为传感器位置,以O点为圆心的虚线圆半径是传感器的水平感应距离。已知每扇门的宽度为d,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门开启时先做匀加速运动而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为d,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若人以1.5v的速度沿图乙中虚线AO走向感应门,人到达门框时左右门正好同时各自移动d2的距离。求:

    (1)、求自动感应门开启时的加速度大小;
    (2)、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R为多少;
    (3)、想搬运宽为7d4的物体沿虚线AO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物体的移动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 17、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0.2k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0.002m,砝码始终未接触笔壳。以下操作中均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g=10m/s2求:

    (1)、圆珠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木板水平放置,用这支圆珠笔水平匀速推动木板上质量为1kg的书本时,弹簧压缩量为0.004m,书本始终未接触笔壳。则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
  • 18、某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 如图甲,将轻弹簧竖直悬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由悬挂时的长度。 L1=4.00cm

    (2) 如图乙,在弹簧的下端悬挂小木块,用刻度尺测出稳定时弹簧的长度 L2=cm。

    (3) 将一长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小木块放置于木板上,如图丙,将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拴接小木块,使弹簧水平,用力F向右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小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当小木块静止后,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3=5.68cm。若认为弹簧的原长仍为L1 , 则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cm。

    (4)根据上面的操作,得出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代入题中数据 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若考虑弹簧自身重力,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值将(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 19、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周期0.02s)。

    (1)、实验时该纸带的端是和小车相连的; (选填“左”或“右”)
    (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纸带上所示数据可算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0、如图,一栋高为h的三层楼房,每层楼高相等,且每层楼正中间有一个高为 16h的窗户。现将一石块从楼顶边缘做初速度为0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石块落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从楼顶分别到达三个窗户顶部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1:5:3 B、石块在t2时刻的位置是在第一个窗户的下沿 C、石块下落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D、石块在第二窗户中间位置时的速度为ht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