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即用电容器储能,现对给定电容为C的电容器充电,充电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随电荷量Q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类比直线运动中由v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可以求两极板间电压为U0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EP等于(  )

    A、U02C B、U022C C、CU02 D、CU022
  • 2、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水平正对,上极板M固定,下极板N放在一个绝缘的温度敏感材料上,温度敏感材料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热胀冷缩,给电容器充电后,N板带有正电,一带电微粒恰好静止在两极板间的P点。使极板与电源断开,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板间的距离增大 B、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C、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D、带电微粒仍然静止
  • 3、当温度从低到高变化时,通常物质会经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气体中的原子、分子将出现电离,形成电子、离子组成的体系,这种由大量带电粒子(有时还有中性粒子)组成的体系便是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在宏观上具有强烈保持电中性的趋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局部的电荷分离,就会产生等离子体振荡现象。其原理如图,考虑原来宏观电中性的、厚度为l的等离子体薄层,其中电子受到扰动整体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x≪l),这样在上、下表面就可分别形成厚度均为x的负、正电薄层,从而在中间宏观电中性区域形成匀强电场E,其方向已在图中示出。设电子电量为﹣e(e>0)、质量为m、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目)为n,等离子体上下底面积为S.电荷运动及电场变化所激发的磁场及磁相互作用均可忽略不计。(平行板电容器公式C=ε0sd , 其中ε0为真空介电常量,s为电容器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结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表面电荷宏观电量为Q=nex B、上表面电荷宏观电量为Q=ne C、该匀强电场的大小为E=2nexε0 D、该匀强电场的大小为E=nexε0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上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扭秤实验是一个假想的实验,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 D、法拉第认为必须要有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 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处发生故障,接通S时,灯泡L1和L2均不亮,用电压表测得Uab=0,Ubc=0,Ucd=4 V,因此可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A、灯泡L1短路 B、灯泡L2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不能确定
  • 6、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点电荷固定在M、N两点,在MN连线上有关于中点O点对称的两点a、c,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b、d,则(  )

    A、若两点电荷为等量同种点电荷,则b点与d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若两点电荷为等量同种点电荷,则a点与c点电场强度相同 C、若两点电荷为等量异种点电荷,一正点电荷从b点到d点,受到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D、若两点电荷为等量异种点电荷,一正点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7、压缩比是发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气体压缩前的总容积与气体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即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某发动机的总容积为0.4L,压缩比为10,压缩前汽缸内的气体压强为1×105Pa,温度为27℃,活塞将气体全部压缩到燃烧室后温度达到127℃,此时点燃喷入燃烧室内的汽油,汽缸内的气体压强突然增加到点火前瞬间的2倍,保持此压强不变将活塞推回原位置,汽缸密闭性良好,缸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喷入燃烧室内汽油的体积可忽略不计,求:

    (1)气体全部压缩到燃烧室时,气体的压强;

    (2)活塞返回过程中,气体对活塞所做的功。

  • 8、小栩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根弹性导电绳,想测量其在某状态下的电导以及弹性导电绳的电阻率。

    (1)如图甲所示,导电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拉伸端,两端分别用带有金属夹A、B的导线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

    (2)随后闭合开关S1开关S2 , 调节滑动变阻器R , 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合适的位置,记录两表的示数U0I0然后开关S2 , 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0 , 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 则此时导电绳的电导G=(电导G为电阻的倒数,用UU0I0表示),并记录此时金属夹AB间的距离L和导电绳的横截面积S

    (3)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电绳直径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cm;

    (4)多次拉伸导电绳,重复上面的实验,利用获得的多组数据绘制的UI0LS图像如图丁所示,已知图像斜率为k、纵截距为m , 则弹性导电绳的电阻率ρ=(用含km的式子表示)。

  • 9、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利用纸带上的点得到的数据画成如图所示的v2h图线,可知该同学(填“是”或“不是”)取开始下落时打的点来验证的;该图线的斜率表示(用文字表述)。设实验的重力加速度值在9.60m/s29.80m/s2才可认为机械能守恒,否则不守恒。由图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值为m/s2(取三位有效数字),说明本实验的机械能(填“守恒”或“不守恒”)。

       

  • 10、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虽然微弱,但作用巨大,既可以抵御宇宙射线对地球的侵扰,也会影响生物的定向迁徙,甚至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图所示为地球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磁偏角的影响可以忽略),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周围的磁感线起始于地球南极附近,终止于地球北极附近 B、地面附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地面平行 C、地面附近,赤道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大于两极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D、由外太空垂直射向赤道的带正电粒子将向东偏转
  • 11、警察追捕一伙匪徒,警车和被劫车同向行驶,初始相距x0 , 被劫车从静止开始,经过90m的匀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 , 由于被劫车的限制,之后将匀速行驶;警车从静止经过108m的距离能匀加速到最大速度36m/s , 警车在与匪徒追赶过程中发生故障,警车只能维持最大速度6s , 之后做加速度大小为 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警车发动1s后,匪徒才启动被劫车。求:
    (1)、警车加速阶段时的加速度和时间;
    (2)、若初始相距x0 足够大,则警车不能追上被劫车,求警车运动的总时间;
    (3)、若警车在加速阶段之后才追上被劫车,求x0的范围。
  • 12、如图所示,轻绳OA与水平方向成θ角,轻绳OB水平,轻绳OC系住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使其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轻绳OA的悬点缓慢向右移动时,OB始终保持水平,在OA到达竖直位置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悬点前,OA绳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 B、移动悬点前,OB绳的拉力大小为mgtanθ C、移动悬点过程中,OA绳的拉力变小 D、移动悬点过程中,OAOB两绳合力变小
  • 13、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O1O2为距离d=8m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的两点,且O1O2的连线与轨道垂直,A车自O1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m/s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车自O2点以速度v=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10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若两车同时出发,则两车能通信的时间为(  )

    A、2s B、4s C、6s D、8s
  • 14、第33届夏季奥运会已于2024年8月11日在法国巴黎闭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水裁判员在给运动员评分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B、赵杰以74.27m的成绩获得女子链球铜牌,这个成绩指的是链球的路程 C、潘展乐以46.40s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其平均速率为0 D、在男子100米预赛中,有两位选手的成绩均为9.91s,说明他们平均速度相等
  • 15、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体Q相连,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 , 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 , Q的质量为m1=1kg , P的质量为m2=2kg。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在Q上,使Q匀速运动。求:

    (1)、物体P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 16、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 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内与4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
  • 17、短跑运动员完成s=100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t=11.00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7.5m,求∶
    (1)、该运动员的加速度a。
    (2)、匀加速阶段的时间t1和通过的距离s1
  • 18、细雨霏霏,在一个楼房的屋檐边缘,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水滴落下。若某一水滴共用时t=1.2s落到地面时,恰好有另一水滴离开屋檐开始下落,并且空中还有另外两滴水滴正在下落,求:(取g =10m/s2
    (1)、此屋檐离地的高度;
    (2)、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
    (3)、某一水滴落地的瞬间,空中的两滴水滴分别距离地面的高度。
  • 19、如图a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力Mg=20N的木块A,已知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那么:

    (1)、使木块A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水平拉力F1应为多大?
    (2)、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力mg=10 N的木块B,如图b所示,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作用于木块A的水平拉力F2应为多大?此时木块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 20、某实验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如图甲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有轻质小圆环,橡皮条的长度为GE。在图乙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拴在小圆环上的两条细绳,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共同作用,静止于О点,记录F1、F2的大小和方向。撤去F1、F2 , 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保证与F1、F2 , 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记录力F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图示法画出力F、F1、F2 , 探究三者的关系。

    (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请简述实验中如何保证“力F单独作用时,与F1、F2 , 共同作用的

    效果是相同的”:

    (3)、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拴在小圆环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在记录力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小圆环时,两条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4)、某次实验记录了F1和F2的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2.0N和3.0N,图中已经画出了F的大小和方向。请根据图中给出的力的标度,完成力F1、F2的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