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物体C受到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2的作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与物体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地面与物体C之间无摩擦力 -
2、如图所示,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被推动,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沙发发生了形变 B、沙发对地面有压力,但地面不发生形变 C、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
3、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4m,BC=8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B、CD=16m C、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3m/s D、OA之间的距离为2m -
4、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和“约6.5小时”都指时间间隔 B、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 C、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燃气对神舟十三号的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 D、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
-
5、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物体B的重力为6N,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OA水平,绳OC与水平方向成37°角。(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求绳OC中的拉力的大小;
(2)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若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N,为使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B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
-
6、如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2.75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8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试求:(取g=10m/s2 , )
(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v1大小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t。
-
7、(1)用铁架台、带挂钩的不同弹簧若干、钩码若干、刻度尺等,探究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伸长量x之间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由图甲可知劲度系数较大的是弹簧;若某同学做实验时,误把弹簧长度当成伸长量作为横坐标作图,则该同学根据所做图像求得的k值是(填偏大,偏小或者不变)。
(2)①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记录拉力方向时用铅笔贴着细线画直线表示
B.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
C.测量时,为减小误差,细绳OB和OC的夹角应为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读数时视线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②在实验中,、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的与的合力;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下图丁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③在另一小组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θ,合力为F,F与θ的关系如上图丙所示。已知这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则任意改变这两个分力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最大值为N。
-
8、如图甲,某同学利用光电门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小球直径为d。小球被电磁铁吸住时,球心到光电门的距离为h,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画出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选同体积的小木球比小钢球要好 B、实验中应该先释放小球再接通光电门计时器的电源 C、若图乙中直线斜率为 , 则重力加速度 D、比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真实速度偏大 -
9、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经常采用如图的甲、乙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应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原长 B、实验甲中,若画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仍能通过斜率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实验乙中,求合力过程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 D、实验乙中,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一定与AO方向完全重合 -
10、引体向上是中学生正常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每个手臂的拉力都等于人体重力的一半 B、两手臂拉单杠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上 C、运动员两手臂间的距离越大,手与单杠间的摩擦力就越小 D、运动员两手之间的距离再小些,平衡时运动员手臂的拉力会变小 -
11、如图所示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树枝发生了弯曲,小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是由于树枝发生形变产生的 B、树枝对小鸟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树枝向上 C、小鸟对树枝的作用力大于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 D、小鸟起飞瞬间,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大于小鸟对树枝的作用力 -
12、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在变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一定变化得越快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
1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s内的位移为16m,第5s内的位移为20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A、初速度大小为2m/s B、加速度大小为3m/s2 C、5s内的位移为50m D、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
14、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有关这首诗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之所以能飞,是选船作为参考系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中云不动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C、“我”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D、“我”相对于船在向东运动
-
15、A、B两辆汽车在一条足够长的平直公路上沿着同一方向并排行驶,初始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二者间距为 , 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始速度分别为和 , 汽车A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减速行驶,汽车B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加速行驶,通过计算求:(1)、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距最大?此时最大间距是多少?(2)、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3)、若初始时,A车在后,B车在前,当两汽车初始间距满足什么条件时,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
16、质量分别为1kg、2kg、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0cm、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g=10m/s2 . 求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
17、某实验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B与O、C与O间的细绳可以用橡皮筋代替 B、确定力的方向时,可用铅笔沿着细绳画直线 C、橡皮筋的反向延长线必须是两条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 D、实验应作出力的图示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到达O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为N。(3)、若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为了完成一次该实验,至少需要(选填“2”、“3”或“4”)次把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拉到O点。(4)、几位同学在用图3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时,甲同学作出了两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甲,乙和丙同学分别作出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图像乙和丙。关于图像,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甲图中弹簧a的原长比b的长 B、甲图中弹簧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乙图像末端发生弯曲,其原因可能是形变超出弹性限度 D、丙图像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这对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影响(5)、根据丙图像,测得的弹簧劲度系数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8、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粗糙墙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A、B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B、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B受到弹簧弹力一定变小 D、B与墙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
19、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粗糙面上,用绳子水平拉物体B,力的大小为F,该力使A随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与物体B发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力有( )
A、三对 B、四对 C、五对 D、六对 -
20、关于下面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仰韶文化时期的尖底瓶,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含水)的重心一定越高 B、乙图中,碗对筷子在A点的弹力沿筷子斜向上,如图中箭头所示 C、丙图中,甲同学最终失败,因此甲同学对乙同学的作用力小于乙同学对甲同学的作用力 D、丁图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