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量子化的观点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爱因斯坦 B、密立根 C、普朗克 D、卢瑟福
-
2、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通以恒定电流,则下列运动中,闭合金属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闭合金属线框向上平移 B、闭合金属线框向右平移 C、闭合金属线框以直导线为轴在空间中旋转 D、闭合金属线框向下平移 -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A,正在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外力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N/kg)( )
A、10N,向右 B、10N,向左 C、20N,向右 D、20N,向左 -
4、如图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拉伸到O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平行于木板拉弹簧测力计,且两个测力计都不能超过最大刻度 B、只需记录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C、应保证BO、CO相互垂直 D、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只需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 -
5、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握笔的姿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握毛笔静止时,毛笔不受摩擦力作用 B、手握笔的力越大,毛笔所受摩擦力越大 C、书写时毛笔对纸面的压力等于毛笔受到的重力 D、写“一”时,毛笔受到纸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
6、如图所示,一重球悬挂于轻绳下端,并与光滑斜面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绳保持竖直,则重球的受力为( )
A、重力、绳的拉力 B、压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下滑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
7、滑雪圈是冬季滑雪场中常见的游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人拉雪圈在水平地面上前行。绳子对雪圈的拉力为F,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把拉力F分解为水平向右的分量和竖直向上的分量。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
8、汽车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 , 则刹车后6s时汽车的速度为( )A、 B、 C、 D、0
-
9、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
10、手机导航App极大地方便了“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为某车主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到扬州东高铁站的手机导航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25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 B、图中“14公里”指的是位移 C、图中“预计15:16到达”指的是时刻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
11、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的是( )A、高铁提速后列车运行更快 B、张雨霏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游的最快 C、摩托车相比汽车起步很快 D、骑自行车上学比走路快
-
12、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50m处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可简化为图1中的图线,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采取措施期间为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所受阻力已忽略,汽车仍保持匀速行驶),段位移为刹车系统的启动阶段,从位置开始,汽车的刹车系统稳定工作,直至汽车停止,已知从位置开始计时,汽车第1s内的位移为12m,第4s内的位移为0.5m。
(1)、求位置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2)、求位置汽车的速度大小。(3)、若段位移大小为15m,求:司机发现警示牌前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 -
13、如图所示,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30N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静止悬挂,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细线c水平。求:
(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3)若撤掉c绳,保持a绳方向不变,改用一个任意方向的外力F作用于球2使整个系统仍保持静止,则当F达到最小值时,细线a上的拉力大小。

-
14、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管长为24m,、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外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同时在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 , 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端穿出?(2)、若此空管的端距离地面64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
15、如图,在一个短边长为 , 长边长为的矩形场地上,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点出发以恒定速率沿场地边缘顺时针到达点(、为两边的中点),求整个过程中:
(1)、跑步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2)、跑步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
16、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所用的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及两细绳的方向,如图甲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
(2)如图乙所示,已按一定标度作出了、和的图示,请用作图法在图乙中作出和的合力;
(3)某实验小组在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
①实验操作如图丙所示,使用弹簧测力计出现的明显错误是;
②纠正了错误后,重新实验,结点拉到点后,一学生先用大拇指按住结点(如图丁所示),然后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两细绳的方向,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
17、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表: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
0.141
0.185
0.220
0.241
0.301
(1)、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D、纸带应放在墨粉纸盘的上面(2)、根据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 , 试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图像。
(3)、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在打A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本题亦可不利用图像求小车的加速度,设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 请写出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用甲图中的字母和表示)。 -
18、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 , , , 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其中图像表示的物体在时的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4s内运动位移最大的是甲物体 B、0~4s内有3个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 C、第4s末加速度最大的是乙物体 D、第4s末速度最大的是丁物体 -
19、把一个重为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为恒量,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粗糙墙壁上,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如图,从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随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如图所示,轻杆OA通过铰链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O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B点,另一端与轻杆A端连接。将一个小沙桶用轻质绳拴在轻杆的A端,装入一些沙子,平衡时,弹簧和轻杆的夹角θ为锐角。现让沙桶里的部分细沙缓慢漏出、直到弹簧和轻杆之间的夹角变为钝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的弹力不变 B、轻杆的弹力一直减小 C、弹簧可能先处于伸长状态,后处于压缩状态 D、弹簧中的弹力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