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倾角θ = 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初始时刻一个质量m = 1 kg的物块(可视作质点)从斜面底端A点开始以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1 = 4 m/s冲上斜面,一段时间后恰好到达斜面顶端B点。随后,物块从斜面顶端B点返回到底端A点,且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 = 22 m/s。已知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 不计空气阻力,sin 37° = 0.6,cos 37° = 0.8。

    (1)、求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的比值k;
    (2)、求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此物块从斜面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 10 N,求到达斜面顶端B点所用的时间t。
  • 2、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会飞的鸡蛋”在实验楼顺利举行。正式比赛之前,李华同学将一枚鸡蛋(可视作质点)从离地面h = 7.2 m高的三楼栏杆上端由静止释放,下落途中经Δt = 0.2 s的时间通过二楼窗口,窗口上、下边框之间的高度为Δh = 1.4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 求:

    (1)、鸡蛋刚好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从释放到落地所用的时间t;
    (2)、三楼栏杆上端距离窗口上边框的高度h0
  • 3、如图所示,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倾斜的光滑直杆与地面成30°,两个小圆环A、B穿在直杆上,并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大小不计)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系统平衡时,绳OA竖直,绳OB与倾斜的光滑直杆间的夹角也为30°。已知小圆环A的质量为m,小圆环B的质量未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 30° =12 , cos 30° =32。求:

    (1)、倾斜的光滑直杆对小圆环B的弹力大小N;
    (2)、小圆环B的质量mB
  •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李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调节桌面水平后,利用力传感器来测量细线拉力。

           

    (1)、他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O、A、B、C、D为5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在(1)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补偿阻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 5、李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0 ,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稳定后分别测出弹簧总长度,进而计算出对应的弹簧形变量x。弹簧弹力F与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大小相等,稳定时等于所挂钩码的总重力,即所挂钩码的数量n与每个钩码的重力m0g的乘积,其中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

    (1)、如图所示为挂1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此时刻度尺的读数为cm;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F—x图像如图所示,据此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上述结果是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的情况下得到的。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滑小钢球从电磁铁下边缘自由下落,经过小球正下方的光电门的水平细激光束时,毫秒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的挡光时间Δt = 2.0×10-3 s,测出小球直径d = 7.80 mm,以及释放前小球球心到光电门光孔的竖直距离Δh = 0.78 m,据此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在(3)的条件下,考虑当地重力加速度取值的影响,(2)中测得的劲度系数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6、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刹车过程中的xtt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其运动过程可简化为车轮在路面上滑动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g = 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轮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B、汽车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 C、从计时时刻开始后5 s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3 m/s D、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16 m
  • 7、垂直园艺是一种最大化利用小型空间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利用垂直空间,植物一般被栽种在可被悬挂固定的容器里,以实现园艺的立体化。如图所示,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A绳与竖直墙面呈锐角,OB绳水平。始终保持O点位置不变,仅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在此过程中(  )

    A、OA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OA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C、OB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D、OB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 8、如图所示,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步骤乙中,F1、F2的方向不一定要互相垂直 C、步骤乙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尽可能接近量程 D、由纸上O点出发,用力的示意图画出F1、F2和F的大小和方向
  • 9、a、b、c三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x − t图像如图所示。a、b为倾斜直线,c为抛物线,坐标原点是该抛物线的顶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c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 C、t = 5 s时,a、b两个物体的距离为50 m D、t = 10 s时,c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 m/s
  • 10、电梯向上运行过程中,李华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20.0 s到30.0 s,电梯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从30.0 s到40.0 s,电梯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 C、从40.0 s到50.0 s,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D、从20.0 s到50.0 s,电梯运行了约15层楼高
  • 11、如图所示,一次化学实验中,李华同学用铁夹竖直固定一盛水容器。现缓慢向容器中注水,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容器受到的合力逐渐减小 D、容器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
  • 12、2024巅峰体育节上,甲、乙两名高一同学参加了400 m比赛。如图所示,甲在第2跑道、乙在第3跑道同时起跑,最终同时通过终点线,则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通过的位移小于乙通过的位移 B、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 C、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D、甲、乙通过终点线时的速率一定相同
  • 13、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绳中张力为T,则空气对气球作用力F的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 14、某同学欲测量一粗细均匀的金属棒的电阻率。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电流表读数是A;电压表读数是V

  • 15、下图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它们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时间间隔为T , 纸带运动加速度表达为

  • 16、“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得到弹簧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N/m。

  • 17、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人们引人了磁感线。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不一定是闭合曲线 B、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可能相交,但可能相切 C、磁场和磁感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可以通过用细铁屑来模拟 D、磁极与磁极之间、磁极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 18、如图所示,a、b、c 是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其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Ea、Eb、Ec , 电势分别为a、b、c。则(  )

    A、Ea<Eb<Ec B、Ea=Eb=Ec C、a>b>c D、a=b=c
  • 19、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B、电磁波可以由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 C、雷达可以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的衍射波来对目标进行定位 D、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内,只有无线电接收装置,没有无线电发射装置
  • 20、如图所示,长度为0.5m的通电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当导线中的电流为10A时,所受磁场的作用力大小为0.01N , 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0.1T B、5.0T C、2.0×103T D、5.0×103T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