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开车玩手机导致追尾事故应负全责,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路段行驶的速度为108km/h。驾驶员低头抢红包盲开1s,突然发现前方有异常情况,于是紧急刹车。若汽车橡胶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75,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异常情况到实施制动的时间)为0.5s,取g=10m/s2。求:

    (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从低头开始到最后停止,该车的位移大小。

  • 2、某同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悬挂在铁架台上的细线、小球和铁架台下方的光电门组成,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悬点到小球上端的细线长度为l,用某测量工具测量小球的直径d

    (2)该同学将细绳拉直至与悬点等高的位置后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则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用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

    (3)本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只需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表达式是否成立即可;

    (4)多次改变细线长度l,重复以上操作,若以d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2所示,图中的纵截距为b,c为纵轴上的一个数值,则可得重力加速度测量值g'=(用图中给的字母或所测物理量表示);

    (5)用实验所得重力加速度g'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比较,在误差范围内两个数值近似相等,则验证了小球机械能守恒。

  •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运动的加速度,一端垫起的木板上有一木块,木块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电磁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接通电源后,由静止释放木块,木块带动纸带打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A、B、C、D、E是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纸带端(填“A”或“E”)与木块相连;
    (2)、根据图乙中的数据可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木块的速度大小vC=m/s , 木块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4、如图所示,挡板P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左下端,斜面右上端M与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MN连接,其圆心O在斜面的延长线上。M点有一光滑轻质小滑轮,MON=60°。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B、C由一轻质弹簧拴接(弹簧平行于斜面),其中物块C紧靠在挡板P处,物块B用跨过滑轮的轻质细绳与一质量为4m、大小可忽略的小球A相连,初始时刻小球A锁定在M点,细绳与斜面平行,且恰好绷直而无张力,B、C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解除对小球A的锁定,当小球A沿圆弧运动到最低点N时(物块B未到达M点),物块C对挡板的作用力恰好为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R B、小球A到达N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219gR C、小球A到达N点时的速度大小为815gR D、小球AM运动到N的过程中,小球A和物块B的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 5、某举重运动员在力传感器上训练做“下蹲”“站起”动作,某段时间内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稳定的站姿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到稳定的站姿称为“站起”过程,重力加速度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蹲”过程中,该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B、“站起”过程中,该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下蹲”时,该运动员对力传感器的压力小于力传感器对他的支持力 D、这段时间内,该运动员加速度的最大值为6m/s2
  • 6、如图所示,A、B两相同的金属板水平放置.现让两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板间形成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将一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从A板左侧靠近A板射入电场中.当粒子射入速度为v1时,粒子沿轨迹Ⅰ从两板正中间飞出,电场力做功为W1;当粒子射入速度为v2时,粒子沿轨迹Ⅱ落到B板正中间,电场力做功为W2 . 不计粒子重力,则(        )

    A、v1∶v2=22∶1 B、v1∶v2=2∶1 C、W1∶W2=1∶1 D、W1∶W2=1∶2
  • 7、图中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 , 电势分别为φAφ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A<EB B、EA>EB C、φA<φB D、φA>φB
  • 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小球,在半径为R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管道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率为gR , 则此时小球对管道的外壁有作用力 B、如果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率为gR , 则此时小球对管道的内壁有作用力 C、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率至少为2gR小球才能通过最高点 D、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率至少为5gR小球才能通过最高点
  •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对着竖直墙面练习投篮,在同一高度的A、B两点先后将球斜向上投出,篮球均能垂直打在竖直墙上的同一点P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篮球投出后在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投出在空中的运动时间长 B、B点投出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长 C、B点投出打到P点的速度大 D、B点投出打到P点的速度小
  • 10、如图,在P板附近有电荷(不计重力)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则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到达Q板的速率与板间距离和加速电压两个因素有关 B、电压一定时,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的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小 C、电压一定时,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的时间越长,加速度越大 D、若加速电压U与电量q均变为原来的2倍,则到达Q板的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 11、华为Mate·60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该手机的卫星通信功能可以让我们在无信号环境下,通过“天通一号”系列卫星与外界进行联系。“天通一号”系列卫星为地球同步静止卫星,目前我国已发射有“天通一号”01、02、03卫星。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天通一号”系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颗卫星有可能经过北京市上空 B、三颗卫星的轨道线速度大小都相等 C、三颗卫星的运行速度等于7.9km/s D、若已知三颗卫星到地球表面高度及引力常量,即可求出地球质量
  • 12、关于高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应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B、图乙为研究加速度a和外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C、图丙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主要应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 D、图丁为卡文迪许通过扭秤测量引力常量的实验,应用了放大的思想方法
  • 13、某同学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1)、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选择小球时,应选择(填“实”或“空”)心小(填“铁”或“木”)球。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槽末端可以不水平 B、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C、每次小球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D、小球在做平抛运动时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
    (3)、实验中,坐标纸应当固定在竖直的木板上,图中坐标纸的固定情况与斜槽末端应是(  )
    A、 B、 C、 D、
  • 14、修正带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用具,是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咬合进行工作的,其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A、B是转动的两个齿轮边缘的两点,C是大齿轮上的一点,若A、B、C的轨迹半径之比为2:3: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A、B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A、C的周期之比为3:2 D、A、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
  • 15、某游客领着孩子在贵港市龙潭森林公园游玩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质量为m的玩具皮球掉落,皮球从A点滚到了山脚下的B点,高度标记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皮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  )

    A、皮球所受重力做的功为mgH B、皮球所受重力做的功为mgh C、皮球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D、皮球的重力势能减少mgHh
  • 1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圆周运动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汽车安全通过拱桥最高点时,车对桥面的压力等于车受到的重力 B、如图乙所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 C、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一次性杯子做的“水流星”,杯子恰好过最高点的速度为零 D、如图丁所示,火车以某速度经过外轨高于内轨的弯道时,车轮可能对内外轨均无侧向压力
  • 17、某款游戏中,参与者身着各种游戏装备及护具,进行模拟作战训练。若某游戏参与者以相等间隔时间连续水平发射三颗子弹,不计空气阻力,O为图线中点,则子弹在空中的排列形状应为(  )
    A、 B、 C、 D、
  • 18、钱学森弹道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导弹弹道的设想,这种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突防性,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导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一段飞行轨迹如图所示,A、B、C、D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导弹在这四个位置的速度v与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可能正确且速度正在减小的是(  )

    A、位置A B、位置B C、位置C D、位置D
  • 19、如图所示,在绝缘的水平面上,有闭合的两个线圈a、b,线圈a处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线圈b位于右侧无磁场区域,现将线圈a从磁场中匀速拉出,线圈a、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分别是(          )

    A、顺时针,顺时针 B、顺时针,逆时针 C、逆时针,顺时针 D、逆时针,逆时针
  • 20、如图,“凹”形区域abcdpnHIJK , 各边长已在图中标示,L为已知量。在该区域内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与ab平行的虚线为电场的等势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容器A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e的电子经小孔S1不断飘入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0,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由小孔S2离开,接着从O点进入场区,沿Oc 做直线运动经c点离开场区。若仅撤去磁场,电子从b点离开场区。

    (1)求加速电场的电压和“凹”形区域的电场强度;

    (2)若仅撤去“凹”形区域中电场,求电子离开“凹”形区域时的位置与O点的距离;

    (3)若撤去“凹”形区域中电场,改变加速电场的电压,使得电子在“凹”形区域内的运动时间均相等,求加速电场电压的取值范围。

上一页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