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B、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很快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D、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变化量方向无关
-
2、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本题图中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2)、计算汽车各段时间内的运动加速度。 -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四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中A、B、C、D、E、F所示;

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五点时小车的速度,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本实验中使用的有和(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可知,计数点O对应的小车速度为 ,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3)纸带中只标出了O、A两计数点的距离为1.80cm,计算可得A、B两计数点的距离为
-
4、对如图打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分别为A、B、C、D、E,图中给出了相关数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回答下列问题。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V的(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图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是s。(2)、B点的瞬时速度是m/s。(保留两位小数) -
5、甲、乙两物体在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之间做往复运动 C、甲在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6、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两小球在0 ~ 8s内的运动情况是( )
A、甲、乙两球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B、8s内两球的运动方向始终是相反的 C、8s时间内,两球在某时刻它们的速度相同 D、t = 8s时,B的速度是 + 20m/s而A的速度是 - 40m/s,所以此时B比A快 -
7、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 , 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
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其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小车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小车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接收。从小盒子B发射第一列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再次发射第二列超声波,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图像,图中和为已知量。则( )
A、第一列超声波脉冲于时被反射 B、第一列超声波脉冲于时被反射 C、超声波的速率为 D、小车速率为 -
9、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ABCDE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图中方格的边长均为1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ABCDE段的平均速率为 -
10、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 , 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 ,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 , B、 , C、0, D、0,
-
11、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文称“西成客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西成高铁企线于2017年12月6日开同运营,其设计时速为250km/h,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由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下表为其中一趟成都到西安的D1919次列车的时刻表:
成都出发时间
西安到达时间
历时
里程(大约)
09:12
13:13
04:20
650km
依据该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位移大约为650km B、D1919次列车从成都出发时间09:12为时间 C、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平均速率大约为150km/h D、计算D1919次列车通过汉中火车站站台的时间时,能将其看成质点 -
1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歼击机以的恒定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匀速飞行的无人靶机。当两者相距时,歼击机发射一枚导弹,导弹脱离歼击机后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击中无人靶机并将其击落。已知发射导弹的时间不计,发射导弹对歼击机速度无影响。(1)、求无人靶机被击中前飞行的速度大小;(2)、求导弹飞行过程中与无人靶机的最大距离。
-
13、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本实验(选填“需要”、“不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选填“需要”、“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 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求得图线的斜率为 , 则小车的质量为。
-
14、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弹簧测力计B挂于竖直木板上的固定点 ,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 手持弹簧测力计A拉结点 ,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点的位置和拉力的方向。
(1)、下列关于实验的要求正确的是______。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应尽量长些 B、用铅笔顺着细线描出拉力的方向 C、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没有影响(2)、图丙是测量时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示数为N。(3)、该同学改变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做第二次实验时,结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与第一次相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将(选填“不变”或“改变”)。 -
15、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机的位置为初位置)。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 按图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竖直线上
B. 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
C. 在坐标纸中描点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
D. 改变钩码个数 , 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
E. 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
16、“蹦极”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弹性长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项极限运动,如图甲所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时,所受绳子拉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若空气阻力和弹性绳的重力可以忽略,蹦极的过程可看作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 B、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C、当运动员下降至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 D、运动员的重力大小为 -
17、在体育比赛中,“猎豹”摄像机让犯规无处遁形。在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比赛中,摄像机和某运动员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摄像机在前,t1~t2时间内摄像机在后 B、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 C、0~t2时间内摄像机的速度始终大于运动员的速度 D、0~t2时间运动员的速度逐渐变大 -
18、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和女演员的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 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等于男演员的重力 -
19、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飞行约5000千米后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然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00千米”是火箭运动的路程 B、“6.5小时”是时刻 C、“4时27分”是时间 D、研究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过程,飞船能看成质点 -
20、据某地一则新闻报道,三位男子徒手接住了一个不慎从五楼坠落的儿童,再次引起人们对见义勇为的赞扬和对类似意外坠窗事件的关注。若儿童质量儿童坠窗点高出地面14m,三人接到儿童时手离地面高度为1.2m,g取 , 忽略空气阻力。
(1)请计算徒手接儿童过程中儿童所受合力的冲量;
(2)若儿童与施救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为0.1s,则儿童所受施救人员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