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10”挡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太大,这时他应将选择开关换成欧姆挡的“”挡位(选填“×100”或“×1”),然后进行 , 再次测量金属丝的阻值,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

    (2)、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为0300mA , 内阻约为1Ω)

    B.电流表A2(量程为00.6A , 内阻约为0.3Ω)

    C.电压表V1(量程为03.0V , 内阻约为3kΩ)

    D.电压表V2(量程为015.0V , 内阻约为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压为4V)

    H.开关、导线若干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某同学设计成按如图乙电路图测量,则电流表应选 , 电压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均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并将图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 2、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中,频率不变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 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效应,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 3、两完全相同的通电圆线圈1、2平行放置,两圆线圈的圆心O1、O2的连线与圆面垂直,O为O1、O2的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当两圆线圈中通以方向、大小均相同的恒定电流时,O1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1;若保持线圈1中的电流以及线圈2中的电流大小不变,仅将线圈2中电流方向反向,O1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2。则线圈1中的电流在O2点和O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3、B4一定有(  )

    A、B3=B1+B22 , B4=B1B22 B、B3=B1+B22 , B4B1B22 C、B3=B1B22 , B4B1B22 D、B3=B1B22 , B4B1+B22
  • 4、一匀强电场E=2mgq、方向竖直向下,直线AB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小球,以速度v0从A点水平射入电场,则小球再次经过直线AB时(  )

    A、速度的大小为2v0 B、速度的大小为3v0 C、电势能减少了4mv02 D、电势能增加了2mv02
  • 5、如图所示,面积为S、匝数为N、内阻不计的矩形线圈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绕水平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连接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上的滑动触头P上下移动可改变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副线圈接有可变电阻R , 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电容器均能正常工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Sωsinωt B、当P位置不变,R阻值不变,增大矩形线圈转动角速度ω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当P位置不变,线圈转动角速度ω不变,向上移动R的滑片,灯泡变亮 D、当线圈转动角速度ω不变,R阻值不变,若向上移动原线圈的P,电容器所能储存的最大电荷量增加
  • 6、如图,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绝缘细管的圆心O处固定一个点电荷,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圆弧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 由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点B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球到达B时的速率等于 gR B、小球到达B时的速率大于 2gR C、固定于圆心处的点电荷在细管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3mgq D、小球不能到达C 点
  • 7、如图所示,一个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右侧,MP⊥ON。M点与 P 点的电势高低和OM 与 MN的电势差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φM<φPUOM<UMN B、φM=φPUOM<UMN C、φM=φPUOM>UMN D、φM>φPUOM>UMN
  • 8、如图1所示,将线圈套在长玻璃管上,线圈的两端与电流传感器(可看作理想电流表)相连。将强磁铁从长玻璃管上端由静止释放,磁铁下落过程中将穿过线圈。实验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磁铁受到线圈的作用力方向先向上后向下 B、若将磁铁两极翻转后重复实验,将先产生负向感应电流,后产生正向感应电流 C、若将线圈的匝数加倍,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峰值也将加倍 D、若将线圈到玻璃管上端的距离加倍,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峰值也将加倍
  • 9、如图, 一竖直固定的长直圆管内有一质量为M=3kg的静止薄圆盘, 圆盘与管的上端口距离为l=0.2m,圆管长度为20l。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由静止下落, 并撞在圆盘中心, 圆盘向下滑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与其所受重力大小相等。小球在管内运动时与管壁不接触,圆盘始终水平,小球与圆盘发生的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s2。求:

    (1)、第一次碰撞前瞬间小球速度大小;
    (2)、若第一次碰撞后小球立即以碰前速度大小的一半向上运动, 而圆盘碰后速度大小与小球碰后速度大小相同,则在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之间, 小球与圆盘间的最远距离;
    (3)、第二次碰撞时圆盘下降的总位移
    (4)、从第二次碰开始, 圆盘每次碰后到下一次碰前, 下降距离逐次增加2l, 圆盘在管内运动过程中,小球与圆盘碰撞的次数。
  • 10、如图所示,质量m=50kg的杂技演员利用动滑轮(图中未画出)悬挂在细绳上以完成各种杂技表演。绳子一端固定在竖直杆上的a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M=220kg物体连接。当杂技演员静止不动时,定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30°,β=37°,细绳不可伸长,不计绳子质量、动滑轮质量以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绳子张力的大小;
    (2)、杂技演员静止在最低点时,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
    (3)、保持定滑轮、物体、竖直杆位置不变,现将竖直杆上a点缓慢往上移动,水平地面对物体摩擦力大小将如何变化?
    (4)、若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保持定滑轮和物体位置不变,将竖直杆缓慢往左侧移动,为了不让物体发生滑动,sinα的最小值为多少?
  • 11、如图所示, 有一个重量为20N的小物体放在斜面上, 斜面底边长AB=40cm,高BC=30cm,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物体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作匀速直线运动,g=10m/s2。求:

    (1)、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多大? 斜面对小物体的支持力多大?
    (2)、外力F大小。
  • 12、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 如图是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在某次勘察中, 探险队员想利用探险绳探测深坑最大深度。若队员先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0s速度为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相同时间,最后匀减速 10s到达坑底时速度恰好为零(从坑沿到坑底可认为是竖直的)。求:
    (1)、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的大小;
    (2)、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
    (3)、坑最大深度。
  •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如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

    0.737

    0.801

    0.928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关系的图线。

    (4)、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5)、若实验时交流电源的频率稍偏大,则测量的加速度大小填“偏大”“不变”“偏小”)
  • 14、如图甲所示,一名登山爱好者正沿着竖直崖壁向上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较高处的A点,另一端拴在人的腰间C点(重心处)。人攀爬的过程可以把人简化为乙图所示的物理模型:脚与崖壁接触点为O点,人的重力G全部集中在C点,O到C点可简化为轻杆,AC为轻绳。已知OC长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C杆上的弹力方向可能不沿杆 B、AC绳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所受的重力 C、AC绳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拉力大小相等 D、OC杆在虚线位置与实线位置承受的压力大小相等
  • 15、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x1,x2 , 物块在A、B两点均能恰好静止,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1 ,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2F1x2x1 B、2F1x2+x1 C、F1x2+x1 D、F1x2x1
  • 16、如图所示, 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C物体, 使A、B、C 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则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受到三个力作用 B、C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C、A受到二个摩擦力作用 D、A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和摩擦力相互平衡
  • 1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 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 其中过甲图线的O点的切线与AB平行, 过C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 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B、t1~t3时间内, 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C、0~t3时间内, 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时速度 D、甲、乙两车相遇前,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 18、电动滑板车是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深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人站立在电动滑板车上沿水平地面匀速行驶,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就是人所受的重力 B、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某时刻人向上起跳时,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
  • 19、如图甲、乙、丙体现了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思路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割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各小段位移之和可近似代表总位移 B、这种用 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的思想也适用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C、用图中矩形面积之和表示位移大小,图甲得到的结果比图乙的更接近真实值 D、若将图丙中纵坐标改为加速度,则图线下方阴影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 20、如图中,光滑接触面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球的弹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