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接地导体球壳外固定放置着一个点电荷,空间电场线的分布如图所示,a、b为点电荷与球壳球心连线上的两点,a点在点电荷左侧,b点在点电荷右侧,a、b两点到点电荷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点电荷带负电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 C、b点的电势小于零 D、导体球壳内的电场强度等于零
  • 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由该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长为4cm B、该波的波速为1m/s C、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D、经过1周期,质点a沿x轴运动了4cm
  • 3、图甲为一台小型发电机的示意图,单匝线圈绕OO'轴转动,若从某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r,外接灯泡的电阻为9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是从垂直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的 B、电动势表达式为e=6sin50πtV C、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D、灯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6V
  • 4、警车A停在路口,一违章货车B恰好经过A车,A车立即加速追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0~4s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的加速度为5m/s2 B、3s末A车速度为7m/s C、2s末A车追上B车 D、两车相距最远为5m
  • 5、现有一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θ , 打在不同浓度NaCl的两杯溶液中,折射光线如图所示β1<β2 , 已知折射率随浓度增大而变大。则(  )

    A、甲折射率大 B、甲浓度小 C、甲速度大 D、甲临界角大
  • 6、某闯关项目的简化图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1.8m的平台上,A点左侧为光滑平台,一根弹簧左端与固定挡板连接,自然长度时右端不超过A点,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滑块靠着弹簧右端(不拴连),滑块质量为m=1kg。平台AB段长为L1=2.0m , 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B点右侧设置长为L2=1.5m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传送带的右端设置半径为R=0.9m的半圆弧光滑轨道,CD为竖直直径的上下两端,C点与传送带末端的空隙很小,但是可以让滑块通过。传送带一旦启动,顺转(即让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和逆转的速度都为v=4m/s , 在B点的左侧附近设置传送带启动按钮,按钮有两个,一个为顺转,一个为逆转。闯关开始前传送带处于关闭状态。闯关时,选手首先向左推滑块压缩弹簧,使弹簧具有一定的初始弹性势能Ep , 然后释放滑块,在滑块进入传送带前,选手必须按照实时情况按下顺转按钮或逆转按钮。闯关规则为:如果滑块最终能始终沿着轨道到达水平地面,则闯关成功;如果滑块最终退回到A点左侧,则可以再次闯关(既不失败,也没有成功);如果滑块最终停在AB段上,或者向右出传送带后摔落在CD段则游戏失败(来不及按下按钮也视为失败,本题假设选手都按了按钮)。g取10m/s2

    (1)设备调试时,关闭传送带,测得当弹簧的初始弹性势能为Ep=5.0J时,滑块恰好滑到传送带的右端停止,求传送带与滑块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

    (2)某选手压缩弹簧使其具有Ep=4.5J的初始弹性势能,请通过计算说明本次闯关选手(按下任何一个按钮的可能性都会有)是否可能会失败;

    (3)求选手按下任意一个按钮都能闯关成功的初始弹簧弹性势能Ep取值范围。

       

  • 7、如图,杆AB与不计质量的钢丝AC及地面构成倾角为37°的斜面,斜面顶点A与半径为R=0.8m14光滑圆弧相接,A为圆弧的最低点,一个质量m=0.5kg的石头以v2=4m/s的速度经过A点,经Δt后,一小动物从A点,以v1=6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结果在斜面上石头刚好击中动物,石头、小动物均视为质点,(g=10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石头在A点时轨道所受压力的大小;

    (2)从石头经过A点开始计时,与动物开始运动的时间差Δt等于多少?

       

  • 8、某天文爱好者在观测某行星时,测得绕该行星的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的三次方与运动的平方满足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R已知,且R为该行星的半径,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2)该行星的密度。

       

  • 9、如图所示,人们有时用“打夯”的方式把松散的地面夯实。设某次打夯符合以下模型:两人通过绳子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当重物重心上升20cm时,两人同时释放绳子,让重物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最终重物落地将地面夯实。已知重物的质量为50kg,重物与地面接触0.02s后停止运动,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试求:

    (1)重物在空中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2)地面对重物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 10、如图所示,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该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水平抛出的物体速度较小时,物体沿直线运动至地面 B、如果在高山顶向上抛出物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不会回到地球 C、不断增大物体的初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引力将不能视为恒力 D、不断增大物体的初速度,直至使物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在此之前每次抛出物体的运动轨迹都是抛物线
  • 11、在水平地面上一滑板运动员以一定速度向前滑行,在横竿前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后,分别从竿的上、下通过,运动员越过竿后仍落在滑板上,忽略人和滑板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起跳后做斜抛运动,滑板做匀速运动 B、运动员与滑板分离后,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与滑板的速度总相同 C、运动员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应斜向后下方 D、运动员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应竖直向下
  • 12、如图所示,关于下列各图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原木P在M、N两点各受一个弹力,方向均竖直向上 B、乙图中BC杆对滑轮的弹力不一定由B指向C C、丙图中静止的铁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D、丁图中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 13、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大小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     )

    A、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下运动 B、0 ~ t1时间内小球处于失重状态,t1 ~ t2时间内小球处于超重状态 C、t1 ~ t3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t3 ~ t4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速度一直增大
  • 14、如图,用水平力F将重力等于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木块静止,所以 F=G B、若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mg C、减小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一定减小 D、增大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力不变
  • 15、如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斜面底端A点正上方高度为10m处的O点,以5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撞在斜面上,这段飞行所用的时间为(          )(g=10m/s2

    A、2s B、2s C、1s D、0.5s
  • 16、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搭载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0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量空间站质量的方法,原理如图所示。若已知神舟十五载人飞船质量为7.8×103kg , 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18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约为(  )

       

    A、1.0×105kg B、1.0×104kg C、1.7×105kg D、1.8×106kg
  • 17、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4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 B、0~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0~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D、0~4s内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为零
  • 18、在空中相同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一个平抛。若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A、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B、三个小球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C、上抛球动量的变化量最大 D、下抛球动量的变化量最大
  • 19、对下列几个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有(  )
    A、击钉时,不用橡皮锤仅仅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跳高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人落地时地面对人的冲量 C、在车内推车推不动,是因为外力冲量为零 D、初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受相同制动力作用,质量小的先停下来
  • 20、如图所示的四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上一页 754 755 756 757 7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