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 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物理试题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物理试题
-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1、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 )A、在空中运动时,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B、在空中运动时,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C、甲、乙两球落地的时间差受初始释放的高度影响,初始高度越高,落地时间差越小 D、若某次甲球以20m/s落地,经0.1s后以10m/s反弹,则此过程中甲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300m/s2
-
2、下列运动可能存在的是( )A、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但速度逐渐增大 B、物体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很大 C、物体向上运动,而加速度却向下 D、物体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速度方向也为正,但物体做减速运动
-
3、某物体做单向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两段位移之比可能为( )A、2:7 B、4:7 C、9:2 D、4:1
-
4、某航空母舰以速度v0(未知)匀速航行,为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战斗机起飞时的速度须达v=50m/s。假设飞机原本和航母保持相对静止,飞机匀加速的最大加速度是a=5.0m/s2 , 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的速度v0至少为( )A、10m/s B、20m/s C、30m/s D、40m/s
-
5、一辆公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站出发运动至B站停止,经历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过程,设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 匀速过程的速度大小为v,则( )A、增大a1 , 保持a2、v不变,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可能变小 B、减小a1 , 保持a2、v不变,匀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一定变短 C、增大v,保持a1、a2不变,全程时间一定变长 D、只要v不变,不论a1、a2如何变化,全程平均速度不变
-
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两车运动情况不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保持静止 B、甲车在前10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C、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二次 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
7、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表面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4m/s2 B、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20m/s C、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 D、小球在第1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不等于1:3
-
8、下列关于物理研究的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质点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放大法 C、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 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 D、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体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如图表示该研究过程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对“丁”中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甲”上做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B、伽利略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使时间更容易测量 C、伽利略在实验时发现,小球在不同倾角的斜面上都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都相同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速度与下落的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10、情境一:在一次运动会上,某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成绩是9.6m;情境二:2022亚洲体育看杭州,本届亚运会中,我国4×100米接力有望打破亚洲记录。结合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境一中,9.6m指的是铅球的路程 B、情境一中,铅球的位移大小大于9.6m C、情境二中,同一跑道的四位接力运动员路程一定相同 D、情境二中,第一位运动员的路程往往小于100m
-
11、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某处的路牌,标有“前方区间测速长度66km”和“100”字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6km”指位移大小 B、“66km”指路程 C、“100”指速率 D、“100”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
12、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 )A、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 B、速率、速度 C、路程、位移 D、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
13、如图所示是户外运动软件显示的某位老师的一次长跑数据的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02:04:39”指时刻 B、图中“21.12公里”为本次跑步的位移大小 C、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0.2km/h D、图中的“平均配速5'54''”不是指平均速率
-
14、如图,光滑固定斜面AB与粗糙水平面BC平滑连接,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由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通过水平面BC后,由C点进入与水平面相切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运动。已知斜面的高度h=2m,水平面BC的长度L=1m,物块与水平面、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物块第一次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若传送带速度=2m/s,求物块第一次运动到最右端过程中,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调节传送带以不同的速度v匀速转动,可以让物块停在BC不同位置上,设全过程物块在水平面BC上滑过的总路程为x,请写出x与传送带速度v的关系式。
-
15、某同学研究过山车模型,设计图甲所示轨道,一物块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物块从坐标原点由静止开始沿轴正方向运动,与物块的位置坐标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在处从平台飞出,同时撤去 , 物块恰好由点沿其切线方向进入竖直圆轨道,随后刚好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已知物块质量 , 物块与水平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轨道圆心为 , 半径为 , 为竖直直径, , 重力加速度 , , , 不计空气阻力。求:(1)、水平推力做的功及物块离开平台的速度;(2)、物块到达点速度及物块在圆轨道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16、2024年4月29日我国航空母舰“福建舰”离开江南造船厂,开始海试验收阶段,该舰采用了更为稳定可靠的特级电磁弹射技术,标志着中国航母建造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假设航空母舰的水平跑道总长 , 电磁弹射区的长度 , 如图所示。一架质量的飞机(可看成质点),电磁弹射器可给飞机提供恒定的水平推进力 , 飞机启动发动机后可为其提供恒定的水平动力 , 飞机启动后先经电磁弹射器弹射后获得的一定速度 , 离开电磁弹射区域后继续加速,从边沿离舰的起飞速度为 , 假设飞机在航母上受到的阻力恒为飞机重力的 , 航空母舰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取重力加速度。求:(1)、飞机刚离开电磁弹射区的速度;(2)、电磁弹射器提供给飞机恒定的水平推进力。
-
1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请判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打点计时器不应固定在长木板的右端,而应固定在长木板左端靠近定滑轮的位置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图像可以更直观地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下图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段纸带,在打出的点中,从点开始每5个打点间隔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 ,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 小车的加速度。(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4)、小红同学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设计并采用了如图丁所示的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挂上砝码盘和砝码,调节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砝码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 , 并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
c.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和 , 多次测量,作出图像。
①该实验方案满足条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②若小红同学实验操作规范,随砝码盘中砝码个数的增加,作出的图像最接近图中的。
A.
B.
C.
-
18、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印有方格的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滑下后从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图中档条每次必须等间距下移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在某次实验中,甲同学每次都将小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挡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乙图中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 ,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判断(3)、该同学用印有小方格(小方格的边长为)的纸记录下部分轨迹,小球以同一初速度做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点如图丙中的、、、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 则、、、相邻两个位置点的时间间隔 , 小球初速度。(用题中字母表示)
-
19、如图所示,车厢内的后部有一相对车厢静止的乘客,车厢内的前部有一小球用细线悬挂在车厢的天花板上,小球与车厢一起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匀速前进.某时刻细线突然断裂,小球落向车厢底板,这一过程中车厢始终以速度v匀速前进.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对于小球从线断裂至落到车厢底板上之前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乘客,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B、相对于乘客,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斜向前的直线 C、相对于地面,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D、相对于地面,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
20、如图(a)为救生缓降器材,发生火灾时先将安全钩挂在可以承重的物体上,再将安全带系在人体腰部,通过缓降绳索安全落地.在逃生演练时,某同学利用缓降器材逃生,图(b)为该同学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与时间的图像,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内的图像均为抛物线且平滑连接。在时刻该同学从静止开始下落,在时,该同学恰好抵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该同学的加速度大小为 B、内,该同学先超重后失重 C、内,该同学重力的功率先增加后减小 D、内,该同学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