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东岸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丰台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某种饼干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商品名称
××饼干
配料
小麦粉、白砂糖、鲜鸡蛋、葵花籽油、食盐、碳酸钙、柠檬酸、小苏打、脱脂乳粉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小麦粉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糖类 B、碳酸钙提供的钙元素有助于防止贫血 C、柠檬酸与小苏打作用使饼干变膨松 D、填充氮气可以延长饼干的保质期 -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天然气炒菜 B、冰镇水制作冰块 C、用食醋除水壶水垢 D、未擦干的铁锅生锈
-
3、
完成下列问题:
(1)学完常见的酸后,“追梦”小组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为196g20%的稀硫酸。
步骤如下:计算、________、混匀、装瓶贴标签(如下图所示)。通过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g,在稀释浓硫酸时,需要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圆梦”小组为确定上述配制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标示相符,该组同学利用此硫酸与锌粒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硫酸
锌粒(足量)
50.0
8.0
57.8
(2)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标示相符。
-
4、
酸和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纺织、印染等。染织工业的基本流程为:碱煮→酸洗→漂白→染色→质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碱煮原理】
“碱煮”可除去布料表面的油污,使布料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有光泽。古人利用将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后的固体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加水混合制备氢氧化钾洗涤布料。
(1)该过程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2)为保持较好的洗涤效果,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须密封保存。原因是。【酸洗工艺】
碱煮之后的布料表面残留的碱液、铁锈斑会影响布料的手感和后续工艺,需要进行“酸洗”。
(3)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稀硫酸“酸洗”后的布料必须充分水洗至呈中性才能烘干,若用稀盐酸则无需水洗,其原因是【染色奥秘】
草木染是一种非遗染色技艺,是利用天然植物汁液给漂白后的布料染色。经过植物汁液染色后的布料还可以借助不同的酸性、碱性溶液进行调色。
为探究调色原理,以紫薯汁为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
白醋
盐酸
食盐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后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5)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酸性、碱性溶液能对染色后的布料进行调色的化学原理。 -
5、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某些气体,请结合装置或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并能控制反应的速率,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选择用D装置收集气体,为了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则装置接口的最佳连接顺序是:气体→→→→→(填小写字母)。除杂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除杂一段时间后装置F中溶液的pH将(“增大”或“减小”或“不变”)。(4)、可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要暂停反应需进行的操作为。
-
6、钼(Mo)是制作特种钢的重要添加剂。工业以辉钼矿(主要成分为MoS2及少量的Fe2O3)为原料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如下,其中MoS2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下列问题。(1)、在焙烧炉中,矿石要粉碎处理并从上部加入,其目的是。
炉内主要反应 , X的化学式为。
(2)、反应器1中浓氨水可以溶解粗产品MoO3 , 搅拌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填一种仪器名称)。要实现废渣和溶液的分离,需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填操作名称)。(3)、反应器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Y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4)、反应器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请计算100t辉钼矿理论上可以生产金属钼的质量t。 -
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利用图1装置净水,入水口位于(填“a”或“b”)处,“活性炭层”具有作用。
(2)图2标注的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炎热的夏季,车胎易爆裂,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是。
(3)图3表示几种燃料的燃烧热值,氢气是未来理想能源,其主要原因是无污染和。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溶液酸碱性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并测定相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对铁腐蚀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4)对铁钉腐蚀速率的影响Cl-OH-(填“>”、“=”或“<”)。
(5)氯化铵溶液对铁钉腐蚀速率的影响最大,有同学认为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实验检验氯化铵溶液是否呈酸性。你的实验方案:。
-
8、实验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图乙为测得的溶液pH值变化曲线,图丙为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图乙中d点对应的溶质是NaCl和HCl C、由图丙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9、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结合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
35.7g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碳酸钠
7.0g
12.2g
21.8g
39.7g
49.0g
48.7g
46.5g
45.8g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分别利用了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 C、20℃时,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 D、60℃的氯化钠、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碳酸钠 -
10、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和Zn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C、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沉淀产生 D、滤液中一定不含Cu(NO3)2 , 可能含有AgNO3和Zn(NO3)2
-
11、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D、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12、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已知甲是一种单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 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 D、反应(Ⅱ)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13、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3周期 C、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 , 电子层数减少 D、Fe变成后,质子数变成23,相对质量变成52.85
-
14、下列是兴趣小组在测定土壤酸碱度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加土壤颗粒 B、
加水溶解 C、
过滤浊液 D、
测定pH
-
15、“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某同学发现自家种植的小麦叶子发黄,还倒伏了一些,则应当施加下列哪种化肥A、 B、 C、 D、
-
1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通过足量溶液,干燥
B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稀硫酸
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D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
17、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1)、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 , 充分反应生成NH3。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如图,图中X代表的分子为(填化学式)。(2)、NH3与氰酸(HOCN)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①尿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为;尿素中含碳、氮元素的质量比。
②尿素可用于去除大气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学反应为6NO+2CO(NH2)2=5N2+2CO2+4H2O。若去除废气中6g NO,理论上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尿素溶液的质量是。(请写出计算过程)
-
18、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兴趣小组围绕某复合食用碱展开相关的探究活动。
(1)I.检测:测定复合食用碱溶液的pH值,测定时,用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再与对照,读出pH值。
II.探究:该复合食用碱可能含有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分解;Ca(HCO3)2可溶于水。
【作出猜想】
(2)猜想1:NaHCO3;猜想2:;猜想3: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
(3)填表: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热
a试管口有水珠
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含有
2
取样品加热后物质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
样品含有Na2CO3
结论
结合实验1、2得出猜想3成立。
【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补充实验】
(4)填表: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3
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适量CaCl2溶液
样品含有Na2CO3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
结合实验1、3得出猜想3成立。
(5)III.阐述: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你的建议是(一条即可)。
-
19、回答下列问题:(1)、CO2的制取及性质
i.制取CO2
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填字母)。
ii.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
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X为时,现象为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低碳行动方案同学们展示如图2所示的方案,并交流讨论、完善方案。
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b.;c.。
ii.CO2物理利用(填“能”或“不能”)从总量上减少CO2。
iii.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吸收CO2。
-
20、(1)、的制取及其性质
ⅰ.制取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 , 考虑随时添加液体试剂,则发生装置需用到如下图的仪器有:(填字母)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及解释
现象为: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 含量高,燃烧剧烈。
(填“甲”或“乙”)鱼缸金鱼存活的时间更长。
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 能。
(2)、某学校同学以开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①说碳: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②觅碳: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出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和氧气。
③控碳: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主要控碳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下表:
途径
碳替代
碳减排
碳封存
碳循环
贡献率
47%
21%
15%
17%
由表中数据可知,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