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C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 B、P点表示t1°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C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 , 析出溶质质量a>b D、t2°C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 ,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 2、保护环境卫生,学会垃圾分类。快递纸箱属于下列图示中的
    A、 B、 C、 D、
  • 3、为我国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的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拉瓦锡 D、道尔顿
  •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某食堂午餐食谱有米饭、炒鸡蛋、骨头汤,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该补充的食物是
    A、红烧鲤鱼 B、凉拌黄瓜 C、玉米馒头 D、糖醋排骨
  • 5、活性CuO用于印刷电路板等。由废铜屑(假设不含其他金属)制备活性CuO的过程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1”包括:空气中灼烧和稀盐酸溶解。灼烧前可以用来洗涤废铜屑表面的油污,灼烧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过程2”的化学方程式2CuCl2+2Na2CO3+H2O=Cu2(OH)2CO3↓+4NaCl+CO2↑,若要得到44.4g碱式碳酸铜,理论上需要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过程3”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Δ__2CuO+H2O +CO2↑(如图2),理论上可制得活性CuO的质量a为g;若继续加热,CuO会继续分解,当tmin时,剩余gCuO未分解。
  • 6、

    古今很多金属制品造型优美、应用广泛。

    I.西汉青铜雁鱼灯的造型和工作原理如图。灯里面是空的,灯罩可自由开合,腹部的清水用于吸收燃烧产生的废气。

    (1)《考工记》记载了青铜成分:“六分其金(‘金’指铜),而锡居其一”,则青铜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出土时灯表面存在绿色锈蚀[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x(OH)2CO3],x=________。

    (3)灯采用淆水(石油,含C、H、S等元素)为燃料,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该________(填“扩大”或“减小”)进风口。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污染性的是________,此时若取出少量腹部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_。

    II.金属蚀刻画是利用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凸图案。

    (4)将铝板表面打磨并贴上保护膜后刻画出图案,再滴加蚀刻液发生反应,蚀刻出一朵红色玫瑰花如图。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

    (5)工业上,金属镍(Ni)蚀刻可用于生产半导体器件。已知金属活动性:Zn>Ni>Pb , 据此判断下列能蚀刻镍单质的有_______(填标号)。

    A. 稀盐酸B. NaOH溶液C. MgCl2溶液D. AgNO3溶液
  • 7、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逝世、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所以,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完成下列小题:

    (1)、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部分流程如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整地犁田 B、手工插秧 C、农药除虫 D、收割稻谷
    (2)、碾磨稻壳时,有时加上一薄层滑石粉,滑石粉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镁(MgSiO3),硅酸镁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3)、焦亚硫酸钠(Na2S2O5)对谷粒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焦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2 C、+4 D、+6
  • 8、纳米氧化亚铜(Cu2O)固体有优越的光催化性能被应用于废水处理,同时是制备传感器和高温超导材料。烧结法制备纳米氧化亚铜是以纯铜粉为原料,工艺如下:

    (1)、Cu2O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u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是
    (2)、反应①是在氧气中进行灼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烧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u800~900__Cu2O制备80kg 含Cu2O 90%的纳米氧化亚铜, 理论上需要 CuO 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准确称取320g纯铜粉,置于充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容器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纳米氧化亚铜。容器中固体质量如图所示,请判断:温度为700℃时,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 9、CaCl2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工业上生产CaCl2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氨碱法制取纯碱后的废液(含有NH4Cl、NaCl)和石灰浆制备CaCl2

    方法二: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

    (1)、方法一:操作Ⅰ的名称是。废液中的NaCl是由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
    (2)、方法二 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方法中,粉碎机和搅拌器所起的作用是
    (3)、两种方法对比,方法一制备的CaCl2纯度比较低,原因可能是
    (4)、两种方法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传统方法中一般用碱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吸收,下表中列举了两种碱的价格,工业上会使用捕集吸收二氧化碳。
     

    Ca(OH)2

    NaOH

    价格

    730元/吨

    1600元/吨

    我国科学家已经合成出一种催化剂,可以使二氧化碳和氢气在240℃、3MPa时高效稳定地转化为乙醇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

    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中的粉尘、异味等污染物起到减少甚至清除的作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成分及防治产生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项目一: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3类:颗粒污染物【可能含有Na2SO4、Na2CO3、(NH4)2SO4等】、微生物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其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装修材料所释放的甲醛、苯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吸烟、烹饪等行为也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

    (1)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其气味的原因是
    (2)农业上,(NH4)2SO4可用作肥(填“氮”、“磷”或“钾”)。

    项目二:分析颗粒污染物的成分

    (3)同学们从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网上收集了一些颗粒污染物,放在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静置。因为颗粒污染物可能含有Na2SO4、Na2CO3、(NH4)2SO4等,所以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 用pH计进行测定

    pH<7

    空气污染物没有

    步骤2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 滴加BaCl2溶液

    空气污染物中有(NH4)2SO4

    【得出结论】颗粒污染物中含有(NH4)2SO4

    【反思评价】

    (4)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 因此需要改进实验。

    【实验改进】

    (5)同学们另取一定量的颗粒污染物于研钵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现象是 , 说明含有(NH4)2SO4

    【解释总结】

    (6)颗粒污染物中含有(NH4)2SO4 , 则实验步骤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项目三:交流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

    (7)空气净化器中的过滤网除去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方法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结合“项目一”的材料,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的是(写一条)。
  • 11、根据图1 和图2, 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图1中的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如果气密性良好,在导管末端会出现的现象是图2中的(填写图2中的字母)。
    (3)、用装置C干燥氧气, 氧气应从(填“a”或“b”)管口通入。
    (4)、家庭自制“O2发生器”

    Ⅰ.动手实践:在家自制“O2发生器”,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用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可以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g,用于产生氧气。

    Ⅱ.原理分析:如图所示装置,左瓶用于制氧气,右瓶作用是湿润氧气,并便于观察。该方法的缺点是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会分解,不易保存。

    Ⅲ.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性质稳定、易保存,直接溶于水可制氧,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4Na2CO3+3O2↑+aH2O, 则a的值是

  • 12、在 18世纪末, 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 1733---1804)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H.Cavendish, 1731----1810)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 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上述实验实际已经揭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另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得到“易燃空气”。通过分析和归纳,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hydrogen),即氢。
    (1)、最早确定氢元素的科学家是
    (2)、文中的“易燃空气”是
    (3)、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
    (5)、利用模型展示物质组成:兴趣小组同学用模型演绎水的电解过程,如图所示。请把第一个方框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由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1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上述制取过程未涉及的实验过程是___________;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升华
    (2)、《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硬度比其组成金属要(填“大”或“小”)。
    (3)、《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以水调黏合”。文中石灰指氧化钙,“水调黏合”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4)、《梦溪笔谈》中描述了一种液体化石燃料:“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该化石燃料是 , “烟”指的是炭黑,古人用它作的画可以保存至今,原因是
  • 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探究铁与锌的活动性强弱

    探究碱和盐能发生化学反应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含量

    实验设计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15、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 H2、CH4

    点燃,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观察现象

    B

    鉴别 CaCl2溶液与 C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C

    除去 H2中混有的少量 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D

    除去 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 16、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灭火

    B

    用柠檬酸去除铁锈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C

    用洗洁精清洗碗筷

    洗洁精能与油污反应

    D

    分类回收废旧电池

    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A、A B、B C、C D、D
  • 17、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处理废液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 18、酒在医疗、化工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不属于有机物 B、酒精存放处应张贴如图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适量饮酒不影响开车出行
    (2)、在汽油中加入酒精可节省石油资源。工业上用乙烯(C2H4)制取酒精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4:9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19、NaCl和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Cl 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C、20℃时, 将20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 充分溶解后得到120g溶液 D、40℃时,可通过升高温度或者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Na2SO4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20、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C、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D、张青莲— —改良杂交水稻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