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
(1)氧化铁(化学式Fe2O3)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加入a克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 , 带火星木条复燃。
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内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克
④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放入a克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现象略
[实验结论]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和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请用化学式表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的反应。
[实验评论]
(4)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知识拓展]
(5)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溶液、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B MnO2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
D作催化剂的物质不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2、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3)、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4)、若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装置组合(填字母);(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 , 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收集装置是。
-
3、现有①空气,②冰水混合物,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⑦高锰酸钾,⑧澄清石灰水八种物质(填序号)。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 已知该粒子是通过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 该粒子的符号为。
-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 ,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电子,变成(填符号);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元素,上述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③;
④;
⑤。
-
6、小明对一种暗紫色固体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推断下列物质名称:B是D是E是F是;(2)、反应②常用于 ,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反应⑤的条件是 , 实验现象是;(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5)、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选填A、B、C、D),你选择的依据是A.
B.
C.
D.
-
8、用化学符号和文字表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元素;(2)、3个氮原子;(3)、2个亚铁离子;(4)、2个二氧化硫分子;(5)、4H;(6)、Cu。
-
9、向a.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氯酸钾【KClO3】,向 b 管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同时加热,则反应时间(t)和生成氧气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B、
C、
D、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1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氖气的化学式——Ne2;硅的元素符号——Si;2个氮气分子——2N2 B、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
-
1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分解反应
-
13、某同学称量食盐时在左盘放20克的砝码,再移动0.6克的游码,天平平衡,则此时他称得的实际质量。A、20.6 B、19.6 C、19.4 D、13.6
-
14、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
15、二氧化硫是由A、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
16、阅读下文: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液体状稀硫酸反应。以上叙述中属硫化氢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 B、有臭鸡蛋气味 C、比空气重 D、能燃烧
-
17、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闻到花香
主要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原子的体积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
18、某校907班沈妮同学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上这样写道:本品每片主要成分及含量为: Ca 40mg、P 31mg、K 7.5mg、Mg 100mg、Cl 7.5mg、Fe 27mg。这里的成分及含量是指 ( )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元素
-
19、
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A和B都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B中产生的气体是①。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为ag
②淀粉的和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4)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5)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① , ②;过滤(填“能”“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然后________,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高锰酸钾受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4)小明用C装置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5)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6)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__。
A.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 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8)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通入,如果用F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应先放满水,然后水由________(填“a”或“b”)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