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下列对工厂排放废气中主要成分在大气中转化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D、氢气→水
-
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说法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节贴春联 B、元宵节赏花灯 C、中秋节吃月饼 D、端午节划龙舟
-
3、利用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将空气中的甲醛(CH2O)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氧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2)、羟基磷灰石在甲醛的转化反应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羟基磷灰石可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将Ca(OH)2和P2O5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一段时间,发生反应生成Ca5(PO4)3OH和H2O。机械球磨法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3)、球磨过程中常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用于吸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根据羟基磷灰石将空气中的甲醛转化为无污染物质的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发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5)、将3.0g甲醛完全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
4、我国是世界上锌冶炼最早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是:“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已知:Zn的冶炼温度为904℃,Zn的沸点为906℃。)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__。(2)、高温炉内,碳酸锌(ZnCO3)在高温条件下与煤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生成Zn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煤炭是否属于化石能源(填“属于”或“不属于”)。(3)、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要冷却到常温才能“毁罐取出”的原因是。(4)、所得产品“粗锌”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锌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我国古代冶锌晚于铁和铜,结合已知信息,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
-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制造新物质或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做实验要求规范的操作方法,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分析来推测物质的性质。请用你所学的实验知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i.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往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ii.实验2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
(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三个对比实验是通过限定条件或药品用量来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题后问题。i.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ii.实验2: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iii.实验3:植物油的作用是。要全面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还应该补充的对比实验:在实验3中的空试管里放。
生活中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有 (写一条)。
-
6、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
i.写出仪器a的名称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从上图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ii.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满的方法是。
(2)、i.写一个CO2对人类有益的应用。ii.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iii.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7、《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陶埏”章详细记载了砖、瓦的烧炼技术。利用黏土中含Fe元素,在高温焙烧砖的过程中,生成含氧量不同的铁的氧化物,从而生产出红砖(含Fe2O3)和青砖(含FeO和Fe3O4)。(1)、青砖中FeO的名称是。Fe3O4中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质量比为(最简比)。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烧砖过程中先得到红砖,然后再通过“砖瓦浇水转泐”的过程烧制青砖。“砖瓦浇水转泐”的操作如图所示:将水从窑顶慢慢浇下,与炉内高温的碳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是。
-
8、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将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忽略水分蒸发) C、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D、40℃时,将63.9g硝酸钾晶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
9、化学学习小组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A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分解出H2O2 , B是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中的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B、乙装置中水有降温、判断氧气速率等作用 C、甲装置中注射器可控制反应速率 D、设计供氧装置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
-
10、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图2甲表示的是纯净物,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是化学变化 -
11、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灼烧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气味不同——有烧焦羽毛气味是羊毛纤维 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两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C、回收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
13、磷化铟是量子芯片的主要材料之一。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 B、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 C、铟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6 D、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1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水:H2O2 B、四个氧原子:2O2 C、2个钙离子:2Ca2+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5Co
-
15、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加碘盐 B、蒸馏水 C、加铁酱油 D、山西陈醋
-
1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陶瓷碗 B、塑料水杯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
17、
“回南天”是南方春季常见的天气现象,由于气温开始回暖,空气湿度增大,室内出现返潮现象。每当“回南天”来临,除湿袋成为很多家庭的除湿必备品。某兴趣小组对家用除湿袋的成分、除湿原理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老师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项目一:探究除湿袋中白色颗粒物的成分
小组成员在网上购买了除湿袋,如图1所示。除湿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物,悬挂在教室中,15天后观察到集水区中有大量液体和少量白色晶体。
【查阅资料】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常见的氯化钙产品有无水CaCl2和CaCl2•2H2O等。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物是什么物质?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猜想。
(1)猜想1:氢氧化钠,依据: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
猜想2:氧化钙,依据:________。
猜想3:氯化钙。
【进行实验】
(2)步骤1:取白色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观察到________,说明猜想1和猜想2均不成立。
步骤3:另外称取除湿剂样品、无水CaCl2和CaCl2•2H2O各5g置于三个培养皿中,敞口放置于潮湿空气中,每天同一时间分别测定三种样品的质量,数据记录(测定结果取平均值)如图2所示。
【实验结论】结合图2数据分析可知,除湿剂样品中白色颗粒物的成分是________。
项目二:探究集水区中少量晶体的成因
为何集水区中除了有大量液体,还有少量白色晶体?小组成员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不同温度下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溶解度/g
59.5
64.7
74.5
100
128
137
147
(3)小组成员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氯化钙溶于水放热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关,于是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问题。(注:实验在20℃的室温环境中进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量取10mL30℃蒸馏水倒入烧杯,向烧杯中加入10g氯化钙固体,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并用温度计监测加入固体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观察到加入固体后溶液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________。
说明氯化钙固体溶于水放热。
【确定成因】
(4)集水区中出现少量白色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5)下列关于除湿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集水区的溶液烘干后可重复利用
b.氯化钙存放时要密封保存在干燥处
c.从安全角度考虑,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作家庭除湿剂
-
1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所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装置B中的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的正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正确的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4)、如图是一种紧急供氧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先点燃含有金属镁粉的“烛芯”,镁燃烧放热使药块中的NaClO3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钠。Na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点火装置中镁粉的量不能过多的原因是。
-
19、硫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SO2废气和烟尘,环保部门规定,硫酸厂排放的烟气中SO2的含量不超过0.2%(体积分数)。为了变废为宝,某硫酸厂的环保车间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用物质循环利用的方法将SO2转化为无毒的CO2 , 还可以得到化工原料固体S。反应罐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Na2S+8SO28S+4Na2SO4。分析流程,解决下列问题:(1)、从物质的分类认识,SO2属于;硫酸厂中的SO2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2)、在反应罐中通常要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3)、Na2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结晶釜中通常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4)、煅烧窑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6)、该硫酸厂每天排放10000立方米烟气,其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14%(即排放的SO2质量为20kg),通过以上流程处理后,该硫酸厂可以得到硫的质量为________kg。
-
20、
构建微观反应模型,揭示化学反应本质。
I.我国科学家以石墨烯负载的单原子钴为催化剂,一氧化二氮(N2O)为氧化剂,在常温下利用甲烷生产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2)甲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3)由微观模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不变。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II.图1是NaOH与稀盐酸反应的微粒变化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5)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6)从反应后的微粒变化情况可知,反应结束后稀盐酸有剩余。若要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稀盐酸,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uO粉末 b.NaOH溶液 c.pH试纸 d.AgN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