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世界烟花看中国,中国烟花看浏阳。(1)、烟花中含有木炭、硫、铁、镁等可燃物,其燃烧时能产生光、热、烟、声等酷炫效果,请任写出其中一种可燃物的化学式。(2)、高氯酸钾()作为烟花中常见的氧化剂,在高温下会发生如下反应: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燃放烟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有:(任写一条)。
-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火灾。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隔绝氧气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
3、2025年春晚的《秧BOT》节目中机器人穿花袄、扭秧歌,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魅力。制造机器人需要用到大量铝合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铝合金属于纯净物 C、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大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4、实验中不仅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更要注意安全。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图标,有关说明错误的是A、热烫:实验中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用手直接触碰试管
B、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C、用电:禁止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D、锐器:应按照实验操作使用,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
-
5、在制作油条的面团中添加适量发酵粉,可以使油条在高温下迅速膨胀,变得蓬松酥脆。下列物质可以用于制作发酵粉的是A、NaCl B、NaOH C、 D、
-
6、腌制皮蛋时使用了碱性物质,导致皮蛋碱味较重。为了除去碱味,制作凉拌皮蛋时,可以加入适量的A、味精 B、白糖水 C、食醋 D、食盐水
-
7、夏季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为了防止鱼因缺氧而死亡,可用水泵将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从而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这样做的理由是A、增大了氧气的溶解度 B、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C、增大了压强 D、降低了温度
-
8、风筝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制作风筝需要用到多种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竹条骨架 B、塑料蒙面 C、腈纶线绳 D、不锈钢手握轮
-
9、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碳弹簧”,它与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A、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的种类不同 C、原子的数目不同 D、原子的大小不同
-
10、钛(Ti)和钛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和通信设备等领域。已知工业上生产钛的反应为。请推导,X的化学式为A、TiCl B、 C、 D、
-
11、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知中Se的化合价为价,则Sb的化合价为A、 B、 C、 D、
-
12、将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加压后,分子体积变小
-
13、202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冰川保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总水储量大,且淡水多 B、冰川融化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冰川水和海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D、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可以有效减少冰川融化
-
14、去年暑假,小曼同学一家选择乘坐供氧列车去西藏旅游,旅途中几乎没有高原反应。氧气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15、某中学AI实验室摄像头拍摄并上传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选取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锌粒
B、滴加液体
C、称量NaOH固体
D、量取液体
-
16、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是我国著名民间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制泥揉泥 B、拉坯成型 C、上釉装饰 D、进窑烧制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1)、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配制溶液的仪器:
①仪器C的名称是。
②如图选择合适的仪器将20%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20mL10%过氧化氢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填标号)。需要取用20%过氧化氢溶液mL,水mL。(已知1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2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近似为1.1g/mL)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老师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设计下列实验,对比分析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1min生成O2的体积。双氧水浓度
双氧水体积
反应温度
催化剂及用量
补加蒸馏水
实验1
10%
20.0mL
25℃
MnO2固体1.0g
0mL
a
实验2
10%
20.0mL
25℃
CuCl2固体1.0g
0mL
b
实验3
10%
20.0mL
25℃
FeCl3固体1.0g
0mL
c
实验4
10%
10.0mL
25℃
FeCl3固体1.0g
xmL
d
实验5
10%
10.0mL
30℃
FeCl3固体1.0g
xmL
e
已知,MnO2、Fe3+、Cu2+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斛的催化剂﹔假设相同体积下,CuCl2溶液、FeCl3溶液的浓度相同。
①请写出实验3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效果为MnO2>FeCl3>CuCl2 , 则a,b,c的大小顺序为。
③实验3和实验4实验研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双氧水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x=。
④实验4和实验5的实验目的是。
-
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认识。
Ⅰ.二氧化碳的发现
(1)1772年,拉瓦锡进行木炭在纳氧燃烧的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由此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拉瓦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后来,人们用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证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Ⅱ.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发生装置应选用图1中(选填编号)。用图2装置收集CO2时,空气从(选填“α”或“b”")口排出。图2还可以用来洗气:若要除去CO2中的H2O,则瓶内装的物质是。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3)控制CO2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 , 是因为。
(4)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 , 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已知: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图。
①据图分析:第一阶段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 , 第二阶段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②据图分析,CaO捕捉CO2的反应温度应(填“高于”或“低于”)800℃。
-
19、工业上,常采用“盐硝联产工艺”"生产高纯度食盐,还可以制得硫酸钠。卤水中主要含有NaCl,还含有少量Na2SO4、MgSO4、CaCl2、MgCl2、FeCl3 , 用火碱和烟道气中的CO2为原料净化卤水,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分析流程,回答问题:(1)、反应器1中主要除去的离子是(填符号)。(2)、将反应器1所得液体从反应器2的上端以雾状喷淋进入的目的是;反应器2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下表为NaCl和Na2SO4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32.4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4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Na2SO4
4.9
9.1
19.5
40.8
52.0
48.8
46.2
45.3
44.3
43.7
42.7
42.5
析盐罐获得氯化钠晶体最好控制在℃蒸发,原因是:。为提高Na2SO4纯度,析硝罐中析出Na2SO4 , 需采用(填“升温”或“降温”)结晶方法。
(4)、取10g卤水样品,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钡,测得生成的白色沉淀为0.466g。假定析盐罐中析出氯化钠晶体纯度为100%,则100kg卤水最终进入析硝罐的溶液中含硫酸钠的质量为:kg。 -
20、某硫酸厂的废液中含有H2SO4化学兴趣小组计划帮助其测定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向烧瓶中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计测定溶液的pH,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请在下图画出5%的NaOH溶液质量为32g时,烧瓶内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考虑离子数目比)。(3)、该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4)、若上述实验改用5%的KOH溶液,则pH=7时KOH溶液的质量为。(5)、工业上一般不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常用下列物质中的来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A、CaO B、CaCO3 C、Ca(OH)2 D、Ba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