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2)、小刚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的目的是:.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2、为验证 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实验二、三验证了 Ba(OH)2能和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 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 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 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3、(1)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在图中填写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化学式)实现Ca(OH)2一步转化为CaCO3.

    (1)、某 Ca(OH)2样品部分变质为 CaCO3(假设其成分均匀).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测定该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

    ①配制盐酸:配制 500g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g.

    ②实验测定:

    称取1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t1

    l2

    t3

    烧杯总质量/g

    280.0

    278.9

    277.8

    27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g.

    ③数据处理:计算该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 4、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 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 A 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
  • 5、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 NaCl         B. NaOH           C. 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 NaOH 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 7、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 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 Ba(NO3)2溶液 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粉末 D、分离 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8、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 粉末(CaCO3 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 溶液[Ca(OH)2 溶液]

    通入过量 CO2 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 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 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 9、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水区分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用稀硫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C、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氮气
  • 10、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图)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无法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警察” B、稀盐酸“警察” C、 无色酚酞试液“警察” D、 纯碱溶液“警察”
  • 11、要使如图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 1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分类

    A

    石油、煤、氢气

    化石燃料

    B

    C60、H2、水银

    单质

    C

    纯碱、烧碱、 Ba(OH)2

    D

    CH4、Fe3O4、醋酸

    有机物

    A、A B、B C、C D、D
  • 13、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A、消石灰 B、苛性钠 C、石灰石 D、生石灰
  • 14、某同学利用图中给出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报告如下:

    实验步骤及现象: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成红色;再往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继续滴加盐酸,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你分析其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能否充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2)、你怎样改进该同学的实验?请将实验的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简单的分析写下来.
  • 15、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右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

    (1)、E点表示的是二氧化硫,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
    (2)、图中可表示 K2SO3 这种盐的点是(填字母).
    (3)、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4)、写出由 B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清洗内壁黏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涮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涮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涮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涮洗→稀盐酸润洗
  • 17、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O C、能与 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H2O
  • 18、化学谜语
    (1)、老汉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发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改不掉.(打一化学物质)
    (2)、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有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打一实验操作)
  • 19、成语“百炼成钢”的由来

    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起在炼铁炉中加热得到一种含杂质较多的块炼铁.后经长期的生产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又摸索出了炼钢的技术,它以块炼铁为原料,在木炭火中加热,趁热打铁,将含碳量调整至0.03%~2%之间,便炼成了钢.西汉时为了提高炼钢的质量,人们把锻打的次数提高至近百次,这样可使钢的组织致密,成分均匀,这就是所谓的“百炼成钢”,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最主要的化学反应为:.

  • 20、明朝大臣于谦在12岁时写下了励志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这首诗中包含着三个化学反应,分别是:

    (1)、.
    (2)、.
    (3)、.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