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浓度。工业上可以将转化成甲醇、甲烷等资源,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1)、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2)、封存在海洋里,会引起海水酸化,这与二氧化碳的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性质有关。(3)、由图2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4)、完善下图所示的方案。①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b;c.。
②物理利用(填“能”或“不能”)从总量上减少。
-
2、《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烧酒”中有乙醇(),乙醇俗称酒精。(1)、“味极浓烈”,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___。(2)、“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与实验室_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3)、“用浓酒和糟入甑”,酿酒过程发生了________(选填“缓慢”或“剧烈”)氧化。(4)、“烧酒”中的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生火蒸酒,需要用燃烧的纸引燃木柴,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6)、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________扑盖。
-
3、某研究小组进行钢铁锈蚀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按如图1所示连接实验装置,同时插入氧气传感器,采集三个实验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实验中食盐水和稀醋酸浓度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无法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B、其他条件相同时,稀醋酸比食盐水更能加快铁的锈蚀速率 C、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实验②的底部最先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D、与课本中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对比,该实验的优点是耗时短、更直观
-
4、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是学习化学的目标要求。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宏微结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二者分子结构不同 B、守恒思想:氢气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 C、证据推理:铁制品比铝制品易生锈,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D、分类观念: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
5、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 C、
表示2个水 D、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
-
6、在“天宫课堂”中宇航员用饱和醋酸钠溶液演示了“冰雪”实验。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温能使点醋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40℃时,水中加入醋酸钠,可得溶液 C、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 D、将点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7、钯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钯的中子数为46 B、表示两个钯原子 C、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D、钯原子的质量为
-
8、中学生应主动承担家庭劳动,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能产生
A、A B、B C、C D、D -
9、学习小组就“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跨学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测定 B、
量水 C、
过滤 D、
溶解
(2)、下列与跨学科实践活动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浸出液的酸碱性 B、用试纸测得约为6,则土壤呈碱性 C、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若校园土壤为酸性,则适合种植耐酸性植物(3)、“测土配方施肥”是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后,科学施用配方肥的农业技术。经测定,该地种植月季时需补充钾元素和氮元素,施用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 -
10、下列自热火锅发热包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B、 C、 D、
-
11、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A、收割水稻 B、晒干稻谷 C、米饭酿醋 D、研磨稻谷
-
12、粗盐提纯实验中不涉及的提示图标是A、
护目镜 B、
明火 C、
热烫 D、
用电
-
13、下列江门美食富含蛋白质的是A、五洞牛肉 B、大鳌莲藕 C、杜阮凉瓜 D、恩平烧饼
-
14、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选(填字母序号)。(3)、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B、瓶内装入适量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C、瓶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
15、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CO2的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是日前化学研究的热点。“碳捕集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1)、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集”CO2的过程。但根据溶液知识,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集”CO2 , 原因是。(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没有明显现象,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全部快速推入,即可判断两物质发生了反应。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先推入的是盐酸 B、C点表示CO2与NaOH反应恰好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若盐酸足量,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原因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3)、“碳封存”是将CO2(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到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CO2分子的(填“大小”或“间隔”)将减小。(4)、实现“碳中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节能减排,二是转化吸收。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开发使用新能源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C、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
16、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
1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C、氧化物:水、二氧化碳、氧化钙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碘酒
-
18、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可用于制取纯碱等工业原料。(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主要流程如下: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材料二: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常温常压下,每升水能溶解。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每升水能溶解。
①纯碱的主要成分是 ,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属于(填“酸”“碱”“盐”之一)。
②侯氏制碱法在制得纯碱的同时还得到的一种氮肥是(填化学式)。
③综合分析上述制碱流程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制成饱和氨盐水之后,再通的原因是。
(2)、如图为、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A、时,的溶解度小于的溶解度 B、当中混有少量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D、时,各取相同质量的和固体,分别加水至恰好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 , 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溶液的质量(3)、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氯化钠)中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称取该样品 , 放入烧杯中,加入水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并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 ,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①过程Ⅲ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是。
②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
-
19、回答下列问题:(1)、小红和小刚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根据试剂记录清单可知该无色溶液是溶液、溶液、溶液中的一种,他们为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与分析】
①小红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振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判断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②小刚另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振荡,观察到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判断该溶液中的酸根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交流与合作】
③小红和小刚经过交流讨论,应为该溶液贴上写有(填化学式)溶液的标签。
(2)、已知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温下,气体的水溶液7(填“>”“=”“<”之一)。
②白色沉淀H为(填化学式)。
③步骤II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无色溶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⑤在固体样品A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填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A加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2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制取与物质组成的探究①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利用上述装置对某有机物的组成进行探究,所选仪器按“”的顺序连接(、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使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反应后测得装置质量增加 , 装置质量增加 , 装置质量增加。
通过分析计算可得,此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精确至),该有机物中(填最简整数比)。
(2)、简易供氧器的设计与评价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了简易供氧器。
装置:如图所示。
试剂:共5份(每份包含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颗粒状二氧化锰、纯净水)。
①请完成该供氧器的说明书:
a.制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使用方法:先将纯净水加入(填“甲”或“乙”)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填“甲”或“乙”)瓶并拧紧瓶盖,乙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
c.每份试剂最大供氧质量:。
d.使用完毕,倒出残液,清洗装置。
②请对此简易供氧器提出具体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