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安全是实验的前提。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无需标注的图标是
    A、热烫 B、明火 C、用电 D、洗手
  •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氮气可用作食品包装的保护气,原因是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可初步判断石蜡的硬度和密度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废液集中回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 3、某兴趣小组设计图1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2。

    提示:

    ①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Ac=CaAc2 +H2O+CO2↑。

    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的醋酸溶液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醋酸溶液,需要加水g。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无计算过程不得分)。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填“是”或“不是”)科学的。请你结合图中数据加以说明:
  • 4、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封闭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废弃塑料,对产生的废气成分(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某几种)。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流方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反思评价]

    (2)观察到B、E中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3)小金认为,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D中生成了CO2 , 其理由是。小金根据D中粉末颜色变化是 , 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严谨,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谨,还应该在(填字母序号)之间增加一个A装置。经验证推导出无氢气存在。

    [实验结论]

    (4)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废气中只含有H2O、CO2、CO。若称量反应前后D中固体减少0.8 g,则理论上有g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①图1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形管中的现象是 , 由此得出氨水的性质有:

    ②图2所示实验中,-段时间后,Y形管右侧铁片生锈了,由此可得出结论: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③图3所示实验中,根据Y形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该实验中,Y形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2)、实验室制取H2和CH4可选装置如图4所示: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若选用F装置收集H2 , 气体应该从(填“a”或“b”)口进入。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通过加热制取CH4应选择图中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

    ②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Ca2Fe2O5作用下高效分解水制取氢气的“绿氢”制取技术,其化学方程式为

  • 6、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用黑钨矿(主要含FeWO4)制得金属钨(W)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Na2WO4溶液为无色;H2WO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WO3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钨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x= , 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周期。
    (2)、黑钨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目的是
    (3)、FeWO4中W的化合价为+6,由此可以判断FeWO4中Fe的化合价为
    (4)、压煮器中反应4Na2CO3+4FeWO4+R__4Na2WO4+2Fe2O3+4CO2 , R化学式为
    (5)、酸浸槽中通过操作a得到X溶液,该操作的名称是
    (6)、还原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金属钨(W)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7)、金属钨(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生活中常用金属钨做白炽灯的灯丝.这是利用了钨的(填物理性质)。
  • 7、尿索,又称脉、碳酰胺,化学式是CO(NH2)2 , 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尿素作为一种中性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尿素易于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氯肥。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从空气中可获取氮气和氧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首先分离出氮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面与其他分子分离,此过程发生的(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3)、工业上用氨(NH3)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结合材料信息和图示信息回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尿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③下列有关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尿素由8个原子构成

    B.尿素是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一种产物

    C.该变化实现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D.从微观层面看,该反应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 ,氧气约占21%,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B、将10 g 10%的硫酸与1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C、要比较钛(Ti)和铁( Fe)的金属活动顺序,可以查阅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D、由CO2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 ,则该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
  • 9、为鉴定一包混合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适量的CaCO3 , CaO、Fe2O3、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成,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可能含有CaCO3②肯定含有 Fe2O3③可能含有CaO④肯定含有C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过程

    A

    MnO2、KCl固体

    分离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除杂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氯化钠溶液中是否有稀盐酸

    检验

    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D

    KOH、K2CO3两种溶液

    鉴别

    滴加硝酸钡溶液

    A、A B、B C、C D、D
  • 11、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欲对剩余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剩余废液中,测得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分析曲线可知,废液成分为CaCl2和HCl B、a点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C、b点发生的反应有2个 D、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
  • 12、归纳法是学习化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对微粒的认识

    B.对常识的认识

    ①铁由铁分子构成

    ②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③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①区分羊毛线和棉线,火上灼烧闻气味

    ②区分双氧水和水,加二氧化锰

    ③区分黄铜和黄金,加硝酸银溶液

    C.对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认识

    ①缺锌者可大量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②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为调味品

    ③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溶液

    ②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

    ③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A、A B、B C、C D、D
  • 13、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了下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堆肥发酵 B、修剪盆栽 C、制作木雕 D、摆件整理
  • 14、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实验方法。
    (1)、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填化学式)。
    (2)、打磨后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出现的反应现象是: , 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实验结果说明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铜的(填“强”或“弱”)。
    (3)、某同学向相同体积的5%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现象如下表:

    催化剂

    现象

    MnO2

    有大量气泡

    Fe2O3

    少量气泡

    根据气泡生成多少可以得到什么化学启示:

    (4)、某同学在溶液中加入MnO2做催化剂时,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反应90s时消耗H2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5、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燃料,短时间内产生巨大能量将火箭送上太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O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填最简整数比)。
    (2)、如果长征二号丙运载了20t偏二甲肼和足量的四氧化二氮,则理论上会产生多少氮气?(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 16、

    2024年9月,某劳动基地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太空种子,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改良太空种子的种植土壤。

    任务一: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1)同学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在实验室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取紫甘蓝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 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填操作名称),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所测得溶液的记录如表所示。

     

    白醋

    石灰水

    盐酸

    碳酸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紫甘蓝

    绿

    黄绿

    蓝紫色

    任务二:初识盐酸

    (2)工业上,氯化氢由氯气Cl2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得到,将生成的产物氯化氢溶于水即得到盐酸。小华同学将浓盐酸瓶盖打开,看到了白雾,其原因是

    任务三: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3)刚开始一段时间内,A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B试管中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并实施实验,验证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利用本项目中自制酸碱指示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 B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5)小组同学对碱与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又开展如下探究。利用图1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pH的变化如图2所示,证明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曲线中d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任务四:指示剂的发展

    (6)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出一个花盆内的土壤呈酸性,建议采用改良该土壤。

  • 17、

    我国自主研制而成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是全球首套。科普小组就二氧化碳如何进行捕集,开展了实验活动。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Ⅰ.仪器的认识

    (1)写出标号b的仪器名称:

    Ⅱ.二氧化碳的制取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Ⅲ.探究二氧化碳捕集方式

    (3)根据E实验,同学们认为可以将二氧化碳储存起来用于

    (4)同学们观察到F中的实验现象 , 据此得出澄清石灰水可以捕集二氧化碳。

  • 18、蔡伦造纸,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如下:

    (1)、造纸工艺流程5个环节中,“浸灰水”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蒸煮”烧火过程中,通常将木柴架空,是为了
    (3)、晾晒的目的是
  • 19、阅读下列材料。

    地沟油是一种劣质油。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心血管疾病、重金属超标和致癌风险等。我们必须加强对地沟油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的生产和流通。

    地沟油的鉴定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闻气味、品尝味道、查看颜色和透明度、粘稠度、沉淀物等,也可以通过燃烧实验、烟点测试等。

    科学有效地转化地沟油,如航空煤油转化法、生物柴油转化法、工业油脂利用、肥皂和洗涤剂生产以及饲料和化工原料利用等,不仅可以解决地沟油的处理问题,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发挥重要作用。地沟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可以用于制造肥皂和洗涤剂,在地沟油中加入水解剂进行反应,然后加入碱进行中和反应,生成肥皂。生物柴油转化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地沟油与甲醇或乙醇等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等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可以用于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的特点,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鉴别地沟油的一种化学方法:
    (2)、生物柴油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制肥皂和洗涤剂可以用到一种碱:(填名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文中地沟油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地沟油对环境的危害

    b.文中地沟油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c.由于地沟油含有腐败食物残渣和化学物质,一定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

  • 20、兴趣小组开展了“自制苏打水”的项目式学习,结合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以及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蔗糖

    182

    190

    200

    217

    236

    260

    289

    碳酸氢钠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1)、4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2)、根据曲线判断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3)、20℃时,将2g碳酸氢钠固体放入20g水中,形成NaHCO3(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上一页 434 435 436 437 4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