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氧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内部装有颗粒状黄色固体超氧化钾(KO2)作为“制氧剂”(如图1所示),其反应原理是利用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4KO2+2CO2=2X+3O2)。

    (1)、使用化学氧呼吸自救器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生氧剂(填颜色变化),则基本失效。
    (2)、X的化学式为 , 超氧化钾中钾、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工作人员使用该化学氧呼吸自救器时,加入710g超氧化钾,若每分钟消耗8g氧气,计算产生的氧气可提供自救的时间(写出计算过程)。
    (4)、正常呼吸需要制氧剂的生氧速率不低于1L•min-1 , 相同质量的超氧化钾利超氧化钠(NaO2)的生氧性能如图2所示。其中选取KO2要优于NaO2 , 原因是

  • 2、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无机阻燃剂。工业上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Mg(OH)2的一种流程如图1所示。

    【资料】白云石轻烧的主要产物是MgO、CaCO3

    (1)、白云石“轻烧”除防止CaCO3分解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2)、对“轻烧”后的固体进行研磨的目的是
    (3)、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 ,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4)、加热过程中,MgO和(NH4)2SO4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加热时,在50℃、70℃和90℃的溶液中(NH4)2SO4的利用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90℃的加热温度,其原因是

    (6)、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7)、添加了氢氧化镁的沥青有阻燃作用,取等质量的基质沥青和添加了一定量氢氧化镁的阻燃沥青进行加热,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阻燃沥青的是(选填“虚线”或“实线”),氢氧化镁的阻燃作用是利用氢氧化镁在该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3、

    金属蚀刻是通过曝光制版、显影后,将要金属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金属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最早可用来制造铜版、锌版等印刷凹凸版。

    任务一:了解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

    【查阅资料】金属蚀刻画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铝等金属。在金属蚀刻过程中,使用强酸溶液或某些盐溶液作腐蚀剂从而在金属表面留下痕迹。酸液温度稍高,可以提高金属溶解的速率,缩短蚀刻时间。但酸液温度过高容易使防护的涂层或耐蚀油墨软化甚至溶解,影响蚀刻画的效果。

    (1)如果使用银板,则不能选择稀硫酸作蚀刻液,原因是

    任务二:模拟制作金属蚀刻画

    【进行实验】根据制作金属蚀刻画的原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进行制作。

    (2)实验1首先要对铝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所得铝板蚀刻画中“玫瑰花”的颜色为

    【提出问题】实验2中清洗铁板后的废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3)废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可能含有HCl。

    【实验探究】

    (4)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红棕色氧化铁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废液

    红棕色固体消失

    废液中含有HCl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反思评价】

    (5)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老师对操作②结论的严谨性提出疑问,理由是

    【拓展与延伸】

    (7)成功制作金属蚀刻画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蚀刻液种类之外,还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写一点即可)。

  • 4、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制取

    i.图1甲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ii.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备H2 , 乙装置相较于甲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iii.丙装置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氢气,氢气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2)、H2的性质

    【查阅资料】

    ①H2与钙加热可制得氢化钙(化学式为CaH2)。

    ②Ca、CaH2遇水均反应且都会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i.图2中装置C的作用是

    ii.实验结束后,若取少量图2中装置B内的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色,据此判断实验制得CaH2

    iii.老师对上述结论提出疑问,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海水制氢领域

    我国科学家首次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难题,图3是使用铂/碳和镍的氮化物两种催化剂在电解水过程中的电流变化图。

    i.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名称是

    ii.分析图示判断选用镍的氮化物作为催化剂的理由是

    iii.若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其优点有(写一点即可)。

  • 5、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领域。

    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耐腐蚀、硬度大等优良的性能,可用来制造核潜艇。二氧化铈(CeO2)是稀土氧化物中用途极广的一种材料,因为其具有较为独特的萤石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能,与稀硫酸、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的硫酸铈还应用于辐射剂量计的制造。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选填“金属”或“非金属”)的统称。
    (2)、国际著名的中国化学家和他的团队提出稀土分离技术,使我国能够自主分离稀土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3)、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m=75 B、x=8 C、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D、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4)、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其原因是钛铼合金(写一点)。
    (5)、二氧化铈用途极广的原因是
    (6)、请写出二氧化铈(CeO2)制硫酸铈[Ce2(SO4)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1)、煤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的气体易形成酸雨,酸雨的pH<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工厂锅炉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膜分离器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一种致密的透氧膜,在膜的另一侧得到较纯的氧气,剩余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的化学式是

    ②工厂锅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填字母)。

    A.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提供更多热量

    B.煤粉在空气中比在富氧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C.该技术可以减少CO和粉尘颗粒的排放

    D.该技术能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CO2与H2O能反应

    验证MnO2是催化剂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8、NaCl和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B、20℃时,将15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65g溶液 C、40℃时,将饱和Na2SO4溶液降温后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SO4 , 可通过蒸发结晶获得纯净的NaCl
  • 9、在一定条件下,CH4可转化为H2 ,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减少 B、Zn和ZnO是总反应的反应物 C、反应①产生的CO和H2的质量比是14:1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O__ZnO+H2
  • 10、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柠檬酸去除铁锈

    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

    B

    向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消毒杀菌

    C

    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擦拭灶具

    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

    D

    给月季花施用磷肥

    增强其抗寒、抗旱能力

    A、A B、B C、C D、D
  • 11、2024年央视春晚《山河诗长安》以诗歌、汉服、舞狮舞龙、沉香等形式的国潮表演,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C15H26O),下列有关沉香螺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6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无色、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水溶液呈碱性。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钠可以与硝酸反应制备亚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HNO3=HNO2+NaNO3。回答下列小题。
    (1)、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亚硝酸钠与硝酸的反应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亚硝酸钠 B、闻硝酸气味 C、振荡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化学方程式NaNO2+HNO3=HNO2+NaNO3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关于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咸味,都可以用作调味品 B、都由分子构成,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C、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变为红色 D、用硝酸银溶液不能鉴别氯化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
  • 13、罗浮山荔枝果皮鲜红,核小肉厚,爽脆清甜,有桂花香味,是广东省博罗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浮山荔枝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物质为
    A、维生素 B、油脂 C、无机盐 D、淀粉
  • 14、下列小军完成的化学用语训练中表达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氯化汞:HgCl 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3O3 D、锰酸根离子:MnO4
  • 15、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藏品的制作材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木雕罗汉像 B、兽面纹青铜盉 C、白玉镂雕 D、青花纹烛台
  • 16、在唐朝时,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作为沉淀剂,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硫酸铝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化合物 B、 C、氧化物 D、混合物
  • 17、

    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表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

    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

    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生成水缺少直观的验证。

    查阅资料:(1)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2)无水醋酸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2)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新变为红色,则证明了。U形管内液面(填“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 18、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B、C中,反应发生并冷却后,天平不平衡的是(填字母),原因是
    (2)、实验C中铜粉是否足量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影响,铜粉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宏观和微观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元素种类 D、物质种类 E、物质总质量
  • 19、氯化钠和碳酸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经常把它们配成溶液来使用。图1是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都是________g。
    (2)、将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蒸发),此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Na2CO3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
    (3)、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的固体明显增加,请解释原因:________。
  •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CO2地质封存是一种可以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地质工程技术。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CO2注入到枯竭油气田、深部成水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者永久性对CO2 , 的封存。

    不可采煤层封存技术是将CO2注入煤层,CO2将吸附于煤层,而驱替出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烧CH4)。其封存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烟气注入到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CO2>CH4>N2,CH4和N2逐渐CO2被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井抽出。研究人员为了寻找吸附能力最强的煤,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CO2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然而,不可采煤层CO2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CO2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CO2泄露,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不可采煤层在封存CO2的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 B、CO2对环境的危害是形成酸雨,使土壤、水酸化 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 D、空气中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
    (2)、对比图2中的四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________。
    (3)、CO2的捕集可以采用化学吸收法。如,利用碱性吸收剂Ca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再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生成的CaO疏松多孔,其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上一页 332 333 334 335 3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