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1)、电源A是极。(2)、试管中气体d是。(3)、若收集到c气体22.4mL,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mL。(4)、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是。属于(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电解水的实验说明①水是由组成的,②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2、如图所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1)、步骤①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加入的X试剂是 , 它可以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2)、步骤④的作用是 , 可以加入的物质是ClO2 , ClO2读作。
-
3、下列物质:①食盐水 ②冰水混合物 ③液态氮气 ④澄清石灰水 ⑤五氧化二磷 ⑥洁净的空气,用正确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1)、1个铜原子;(2)、2个二氧化碳分子;(3)、3个钠离子;(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5、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 B、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催化剂,将水变成油 C、物质的应用:镁燃烧产生耀眼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弹 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
6、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7、20℃,将4克食盐与10克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小于14克,则该溶液一定是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含有4克溶质 D、含有9克溶剂
-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粉笔写字 B、用冰来冷藏食品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引燃酒精灯 B、
加热固体 C、
倾倒液体 D、
铁钉放入试管
-
10、
小小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小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小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小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喝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在小小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3)第一个补充实验: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证明:反应前后土豆丝的不变;第二个补充实验: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入 , 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的不变。
(4)从上述实验中可知土豆丝在该反应中起作用。(5)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1、
(一)图Ⅰ是小明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已知:氨水无色、易挥发、具有刺鼻性气味;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配置成酚酞溶液,观察酚酞溶液为无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b,观察几分钟后对比B、C试管中的现象是: , E试管中未变红。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由B中现象可知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另外从B与C的现象对比可知:。
(4)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出浓氨水具有性质,实验室保存浓氨水药品时,应该。
(二)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存在不足,小红设计了图2改进装置。
(5)①向下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两端气球(填“胀大”或“缩小”),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用注射器抽取浓氨水,推动注射器活塞向两侧试管内注入浓氨水,立即将试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填“左侧”或“右侧”)试管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得更快,说明影响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6)反应完后,小红用装有硫酸的注射器替换了装浓氨水的注射器,并将液体注入两侧试管中,通过不断抽拉注射器,使硫酸与氨水充分反应。当看到试管内湿润的滤纸条时,说明氨水已反应完。
-
12、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3)、写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基本反应类型为。(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 , 实验结束,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5)、E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为。(6)、用装置H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氧气。(7)、小明同学打算制备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已知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他可以用如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收集该气体。
-
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氮原子核电荷数是;(2)、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3)、二氧化硫是由组成的;氧分子是由构成的;(4)、从第二周期开始,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5)、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
14、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分子;(2)、三个硫离子;(3)、(填符号)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原子是由和构成的;(5)、决定元素的种类;(6)、中“2+”表示。
-
15、化学发展长河中,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其中,第一个用定量的方法测量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屠呦呦 D、道尔顿
-
1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
1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添加试剂 B、
倾到液体 C、
量液体 D、
液体加热
-
1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人呼出的气体 C、二氧化碳 D、澄清石灰水
-
19、维生素()又叫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维生素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计算的维生素中含有多少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
20、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展开项目式学习。(1)、【活动一】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经典实验学习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图1装置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空气是由组成的。
(2)、【活动二】仿照拉瓦锡实验①课本用图2装置仿照拉瓦锡实验原理,集气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能被压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3)、【活动三】创新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容积 , 实验前集气瓶中装了水,量筒中水的液面读数为 , 装置不漏气且红磷足量,接通电热棒,红磷立即被点燃。
①若各项操作都正确,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液体理论上的正确读数应约为mL。
②该实验创新的优点是。
(4)、【活动四】数字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图4的设备测定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仪器完好无损,软件正常运行,电脑显示的数据如图5所示:请分析氧气浓度达不到的可能原因是(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