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2H4+3O2点燃__2H2O+2CO2 B、4Fe+3O2点燃__2Fe2O3 C、Mg+O2点燃__MgO2 D、Cu+O2__CuO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科学家为门捷列夫 B、医疗上可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 C、能产生酸雨的污染性气体是二氧化碳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AlCl) B、硫酸钙(CaSO3) C、碳酸钠(NaCO3) D、硝酸铵(NH4NO3)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B、给液体加热 C、闻药品气味 D、制取纯水
  •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属于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稀有气体、氯化钠 B、啤酒、水、二氧化碳 C、冰水混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 D、矿泉水、水银、高锰酸钾
  • 6、实验室几种仪器和物品在聊天,你认为叙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灯:酒精挥发了 B、细口瓶:我的标签被腐蚀了 C、日光灯:我通电后发光了,带来了光明 D、陶土网:别小看我,我有隔热作用
  • 7、

    某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进行“碳中和”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以碳为基础。当今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封存、碳捕集、碳替代、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探究一:碳封存。

    将CO2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提高油的采收率,又实现碳封存。

    (1)用下图装置模拟油气田封存CO2.连接 A、B 装置,将 CO2端(填“a”或“b”) 通入装有油的广口瓶中封存,油被压入烧杯中。

    探究二:碳捕集。

    小组同学探究酸、碱和盐的性质及CO2的捕集。

    【设计与实验】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如图所示,关闭K1、K2、K3

    打开K1 , 向装满CO2的烧瓶C中注入50 mL NaOH溶液,再关闭K1;打开 K2 , 观察到D中部分液体进入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关闭K2

    【实验结论】CO2能与NaOH反应。

    【交流与讨论】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不足,理由是

    (3)在甲同学实验后,乙同学取C中物质进行了补充实验,经分析判断,证明了CO2能与NaOH反应。则乙同学的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4)用NaOH 溶液“捕集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

    (5)打开K3 , 观察到E中稀盐酸进入D中,溶液变为无色。

    ①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确定E中稀盐酸进入D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酚酞除外),下列药品可选用的有(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   b.CuSO4溶液   c.AgNO3溶液   d.Fe2O3固体

    探究三:碳循环。

    利用 CO2与H2反应,产生有应用价值的液体有机物,属于碳中和技术。

    (6)利用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煮盐井水的方法得到了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钙。他们设计了以下流程得到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 涉及的玻璃仪器有
    (2)、操作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试剂A的名称是 ,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加入试剂B的作用是
    (5)、足量试剂B对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无影响,其原因是
  • 9、水可以用来配制溶液,也可以用来探究系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实验二:该实验中蒸馏水是经过煮沸后冷却的,煮沸的目的是;要得出正确结论还必须补充一个实验:把试管b中的蒸馏水改为

    (3)、实验三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是;气球作用是

    (4)、实验四是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选填“A”或“B”)。

  • 10、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分组制取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甲小组选用BD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 , 其中D装置长导管应处的位置是(填“a”或“b”)。
    (3)、乙小组用C装置进行实验,待没有明显气泡产生时,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0.88g二氧化碳所需石灰石中,至少含有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 11、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填序号),聚乙烯塑料具有(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轻按鼻夹可使其与鼻梁贴合,是因为铁丝有很好的性,在铁丝表面镀锌是因为铁与接触容易锈蚀。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阳阳的早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一种即可),从合理膳食的角度,你认为阳阳可以在早餐中加入富含 (填“糖类”或“维生素”)的食物。

    (4)、由涤纶和羊毛混纺织成的夹克,主要是利用了合成纤维的 (填字母)等优良性能。

    a.透气性好             b.弹性好               c.吸水性强               d.强度高

  •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铕属于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为63 C、铕原子的中子数为89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 13、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B、反应前后都存在N2分子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点燃__3N2+4H2O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 1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通电分解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花香四溢——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食物变质——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间隔变大
  • 15、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以下信息计算:

    (1)、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都没有发生变化。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6、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

    假设1:催化剂的种类       假设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3: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40

    氧化铜

    b

    4

    80

    5%

    40

    二氧化锰

    29

    (1)通过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2)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的实验依据是

    (3)通过对比实验 , 得出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4)实验中,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5)检验所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在实验3探究中,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实验过程中,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至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的温度慢慢趋于常温。

    (6)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结束是在(填字母)点。

    (7)图中,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17、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2)、实验2中纳米铁粉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整个实验过程中会看到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这是因为
  • 18、轻质碳酸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它应用于铜版纸、邮票纸等纸制品中,可以提高纸制品的稳定性、硬度和耐热性。它在国内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碳化法,生产流程如下:

    (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2)、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合反应的是(写序号)。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石灰石与轻质碳酸钙的差别是(写出一条)
    (5)、若存在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收集后用于(写出一条合理建议)。
  • 19、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改变的是(选填“分子”或“原子”)。

    ②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是

    ③返回舱返回的动力采用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2)、“分”的思想

    ①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在实验室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其目的是

    (3)、“合”与“分”的思想

    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组成。

  • 20、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打开汽水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瓶内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该气体是
    (2)、取少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色,小军认为此汽水中含有酸性物质——柠檬酸。小娟认为该结论不正确,因为。改进实验:另取少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页 871 872 873 874 8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