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其核外电子数
-
2、近年来,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A、N2 B、SO2 C、O3 D、PM2.5
-
3、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取用固体试剂
D、读液体体积
-
4、“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助力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该火箭助推器使用煤油(含C11、C24、Cl2H26、C13H28等分子)作燃料,可知煤油属于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
5、“以绿为底,筑牢美丽生态云南根基”,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
6、玄武岩“织”出“中国红”。超细玄武岩纤维是制作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的重要材料,其含有的“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0 B、+4 C、-4 D、+2
-
7、草芽在云南已经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草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钙”“铁”“镁”指的是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
8、下列叙述中,属于石蜡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固体 B、硬度较小。 C、密度比水小 D、能在空气中燃烧
-
9、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A、
B、
C、
D、
-
10、
《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燃烧展开了以下探究。
任务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组讨论】
(2)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蜡烛燃烧现象的理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更为深入的实验探究。
任务二: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
氧气体积分数
10%
20%
40%
60%
80%
100%
燃烧时间
0
12
26
35
30
25
现象
立即熄灭
安静燃烧
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
【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
烛芯长度
0.2
0.5
0.7
0.9
燃烧时间
16.01
12.09
11.40
8.49
【实验2-2】
(3)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
蜡烛高度
1
3
5
7
燃烧时间
17.58
10.28
8.99
7.84
【分析与结论】
(4)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
(5)实验2-1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
(7)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
-
11、物质的多样性,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属于化合物。
①洁净空气 ②水 ③氧气 ④矿泉水 ⑤铁 ⑥水银 ⑦加碘食盐
-
12、仔细阅读下面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填空。
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加热到110℃时发生强烈爆炸,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下同)。(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 -
13、微粒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1个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粒子带电(填“正”或“负”),1个粒子与1个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2)、一个分子中含个碳原子,是制作某种燃料电池的原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转化为电能。
-
14、
请认真分析如图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钛元素质子数为。
(2)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
(3)如图1所示,若 , 则该粒子为(填化学符号);若 , 则该粒子为(填化学符号)。
(4)如图2所示,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5)如上图所示,D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第周期的元素。
(6)如上图所示,与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是。在C、D、E、F中,化学性质相似是(填字母)。
(7)已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的符号为 ,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化钙的符号是。
-
15、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各项科技的运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1)、冬奥会运动服中使用了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石墨烯属于(“单质”或“化合物”)(2)、冬奥会运用的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图甲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形成镓离子的符号为。
-
16、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我们能用化学的观点认识身边的物质。(1)、天然气输入千家万户,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填写一条化学性质)。(2)、泸州高铁方便人们出行,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3)、手机里的各种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该元素的名称是。这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整数)
-
1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学改变生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综合治理,长江水质越来越好,用数字和符号表示3个水分子。(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二氧化氮的微粒是(填粒子名称)。(3)、1个氢氧根离子和1个水分子均含有个电子;(4)、氯化钠是由(填化学符号)构成。
-
18、“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B、只要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就是同种元素 C、化学反应既可储存能量,也能释放能量 D、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
19、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体积变大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变化在微观方面上有水分子生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D、和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核电荷数:S2->S B、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为CO2 , 说明二氧化碳中含有O2分子 C、
和
化学性质不相同 D、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