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有水生成,则燃烧有水生成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则所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2、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利用氯气和亚氯酸钠生产二氧化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化学式为NaClO B、发生反应的甲、乙微粒数目比为1:2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 3、晋·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升高了“诸船”的着火点 C、“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D、“时风盛猛”是火势旺盛的原因之一
  •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刷油漆是防止自行车支架生锈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隔绝O2和H2O B、适量服用氢氧化铝片缓解胃酸过多症,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C、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D、菜盘上附着的食用油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净,原因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 5、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钠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锂的原子序数为3,图中x=1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C、锂和钠两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D、锂和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
  • 6、多巴胺(化学式为C8H11O2N)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四种原子组成 B、所含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含有1个氧分子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 7、如图为简易的野外生存净水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装置净水的原理是蒸馏 B、阳光照射会加快水分子的运动速度 C、塑料膜的作用相当于滤纸 D、向小水杯中加入肥皂水不会产生大量浮渣
  • 8、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9、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B、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放置洗净的试管
  • 10、空气中含量高且在焊接金属时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A、O2 B、N2 C、CO2 D、H2O
  • 11、劳动课要求中小学生学会烹饪。下列有关操作一定涉及有化学变化的是
    A、择菜 B、洗菜 C、切菜 D、炒菜
  • 12、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g黄铜粉碎,将100g过量稀硫酸加入烧杯中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已知烧杯的质量为25g)。

    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

    烧杯及烧杯内所盛物质质量/g

    134.95

    134.92

    134.90

    m

    134.90

    请计算:

    (1)、表中的“m”为g。
    (2)、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3、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陶土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通过称量发现:在陶土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同学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导致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反思】

    (2)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时,如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一般需要在容器中进行。

    【改进实验】小组同学改进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又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氧化镁为不溶水的白色固体;(2)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固体;(3)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探究】

    (3)操作:按如图所示,取燃烧产物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现象:。结论: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交流】

    (4)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 , 由此可见,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合理的解释

    (5)如果用改进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五分之一。

    【拓展延伸】

    (6)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通过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你对于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I的名称为
    (2)、组装B装置时,依据酒精灯(填“外焰”或“内焰”)的高度调节试管的位置。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4)、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从F装置的a端缓慢通入,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①、④为湿润的紫色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同学们观察到②、③棉球不变色,①、④棉球变红,且④棉球先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15、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2)、综合分析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3)、为验证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16、某同学依据图1中便携式制氧机原理,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制氧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颗粒,能与H2O反应生成H2O2和Na2CO3

    (1)、图2中的甲装置相当于图1中的(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
    (2)、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字母)。
    A、汽油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氢气
    (2)、下列成语主要体现“提供可燃物”这一原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煽风点火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釜底抽薪
    (3)、固体氢化镁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氢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X↑。则X的化学式为
    (4)、自热盒饭用到一种白色氧化物——生石灰,该氧化物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达到加热饭菜的目的。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18、某同学在20℃时进行“悬浮的鸡蛋”趣味实验,将一枚鸡蛋投入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发现鸡蛋悬浮在溶液中(如图所示)。

    (1)、下表是硫酸铜的溶解度,则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硫酸铜的质量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

    55

    75.4

    (2)、若想使鸡蛋下移,可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提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 19、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氦气   ②氮气   ③干冰   ④金刚石   ⑤明矾   ⑥活性炭

    (1)、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
    (2)、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某些色素和异味物质的是
  • 20、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与检验,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分离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水,过滤,蒸发

    B

    鉴别硫酸钠与硝酸钾溶液

    分取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上一页 738 739 740 741 7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