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压强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①实验一: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
②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钙,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U形管左侧液面(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③实验三: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后,气球变大,小科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④实验四:某气体X通入如图所示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填“能”或“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后的灾区需要大量的消毒剂、漂白剂和清洁剂等。请相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分析思考】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清洁剂,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 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稀硫酸
B.二氧化锰
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钡溶液
【实验探究1】探究过碳酸钠溶于热水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猜想一:;猜想二:O2。
【实验验证1】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胶塞,向其中伸入 , 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证实猜想二正确。
【实验探究2】探究过碳酸钠溶于热水后得到的无色液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2CO3、NaOH。
【实验验证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混合后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一正确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猜想正确,写出滴入C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评价】小红认为通过操作①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
-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②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
④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小丁进行了探究,方案及现象如下:
根据上述探究判断:
(1)、写出白色沉淀A被盐酸溶解的化学方程式。(2)、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白色沉淀B是。(填化学式)(4)、这包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填化学式) -
4、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上图过程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还需要过程①②的原因是。(3)、上图过程③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这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煤含有硫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会产生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2)、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I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II所示
①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③写出物质C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请根据物质的俗称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1)、水银。(2)、生石灰。(3)、苛性钠。(4)、小苏打。
-
7、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KOH溶液
加入过量K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C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干燥,收集气体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固体
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
8、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下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先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再加过量氯化钡溶液 B、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C、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时会挥发掉,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D、若无过滤,盐酸能与部分沉淀反应,使得粗盐中仍含有杂质
-
9、我国北方有很多盐碱湖,该地区大多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说法。下面是NaCl、Na2CO3在0~40℃的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7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g
7.0
12.5
21.5
39.7
49.0
A、10℃时,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Cl B、40℃时,149.0g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9.0g碳酸钠 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中的“盐”和“碱”分别指NaCl和Na2CO3 -
10、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OH-离子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①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②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待测液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OH- B、该待测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Cu2+、Fe3+、 C、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2+、 D、该待测液呈无色,Mg2+、Cu2+、Fe3+的溶液都有颜色,一定都不能大量存在
-
11、以下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错误的是A、人类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C、Na2SO4、Ca(OH)2、N2、H2O都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D、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镁
-
12、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C、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铜
-
13、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下列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时试管破裂一一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值偏大一一pH试纸预先用水润湿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倒吸入试管一一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一一集气瓶底部未放入少量水或细沙
-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B、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15、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A、碳酸钠:制洗涤剂 B、浓硫酸:干燥NH3 C、液氮:作制冷剂 D、稀盐酸:除铁锈
-
16、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时,溶液的温度和pH随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判断该反应(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若图表示的是5%的NaOH溶液滴入10mL稀盐酸中,请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假设几种溶液密度均约为1g/mL)。(结果保留至0.1%)(3)、如果将上述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过来不断滴入上述20 mLNaOH溶液至过量,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溶液的pH变化曲线。 -
17、由氯化钡废液(杂质为FeCl3及微量NaCl)制备产品BaCl2·2H2O的流程如图。(1)、氯化钡废液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加入熟石灰除铁的化学方程式为。(2)、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过程(填“吸热”或“放热”),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石灰石和熟石灰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3)、用95%乙醇(C2H6O)洗涤滤渣可除微量NaCl,C2H6O是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C2H6O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煤、氢气、乙醇三种燃料中,最清洁的是。(4)、结合流程和表回答:工业上选择25℃而不选择5℃进行冷却结晶的主要原因是:①滤液多次循环后,25℃与5℃结晶产品的总产率基本相同;②。
表:每次结晶时,温度对产品纯度和产率的影响
冷却结晶的温/℃
产品的纯度/%
产品的产率/%
5
99
75
25
99
60
-
18、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茶垢清洁剂”(如图所示)能快速清洁茶具上附着的茶垢等污渍。使用时,将产品倒入茶具中,加入 60~70℃的热水,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提出问题】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 Na2CO3和 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受热易分解。
【提出假设】研究小组认为不可能含有 CO,从环境友好的角度说明原因。
研究小组认为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含有:
猜想 I:O2猜想 II:CO2猜想 III:O2和 CO2
【实验探究】研究小组取少量该茶垢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 60~70℃的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先打开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猜想I成立。
实验2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讨论分析】同样的产品价格不同,可能是因为产品的纯度不同、包装不同等。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测定某品牌茶垢清洁剂的纯度(过碳酸钠的含量)。
(注: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 CO2和水蒸气)
(1)装置 B 中的试剂是。
(2)反应前后都要通入 N2 ,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 N2的目的是。
(3)装置 C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写一条即可)。
(4)装置 D 的作用是。
-
19、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书中介绍了古代炼锌的方法: 把炉甘石(主要成为是 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炼锌罐剖面图如图所示。(已知:锌的熔点为 419℃,沸点 为 907℃)。(1)、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炼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X 的化学式是。(3)、锌火是用燃烧法除去可燃性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柴火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柴火的作用是。(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6)、把锌、铜加热熔合可制得黄铜合金,纯锌的硬度比黄铜。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称特殊黄铜,如加入铝,就称为铝黄铜。实验验证铝、铜、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Al、ZnSO4溶液和。
-
20、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洁厕剂(含盐酸)不慎洒到铝制容器上,会有气体产生,该气体是(填名称)。(2)、干粉灭火剂中的碳酸氢钠粉末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近期化学家首次制造出纯碳环如图所示,在真空的环境中,操作“氧碳”分子(C24O6),逐步除去其中的“氧”,步骤为: ,最终得到环碳分子。则Y为(填化学式)。(4)、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①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②写出下列图形(
、
)表示的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