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2、下列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冷却溅落的熔化物,防止瓶底炸裂 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读出消耗氧气的体积 C、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的气体更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中,吸收热量,使装置冷却
  •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B、是否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是否属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使鱼能在水中生存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生产化肥 C、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所以可用于霓虹灯的填充气体
  •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正放在桌面上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应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 6、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海水 B、稀有气体、铁粉 C、四氧化三铁、澄清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液态氧
  •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铁、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NO2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9、氢氧化镁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__MgO+H2O。在上述反应中,若消耗580g氢氧化镁,理论上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多少?
  • 10、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CaONaOH的混合物,能作干燥剂且吸收CO2 , 通入C装置中物质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
    (4)、证明半水煤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
    (5)、测定半水煤气中H2CO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Ca(OH)2ICuOCa(OH)2

    若步骤Ⅰ、Ⅱ中溶液均足量,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g , 步骤Ⅴ的Ca(OH)2溶液质量增加bg , 则半水煤气中H2CO的质量比为(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

  • 11、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

    (1)、实验1中,电子秤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集气瓶口与电子秤能紧密贴合)
    (2)、实验2中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 , 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后松开瓶塞,称得质量为m2,m1m2(填“>”“=”或“<”)。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3)、实验3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实际问题。

    12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发生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O2质量/g

    8

    16

    24

    32

    CO2质量/g

    11

    22

    34

    44

    上述表格中组数据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 12、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可用于制备并验证CO2性质的装置。

    (1)、写出仪器A名称: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此装置还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要用装置Ⅱ收集一瓶CO2 , 检查收集满的方法是 , 此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4)、利用I、Ⅲ装置组合,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请完成下列表格

    装置Ⅲ中物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变浑浊

    Ca(OH)2反应

    (替换装置Ⅲ,向烧杯挡板右侧通入CO2

    实验结论:

  • 13、请从下列实验用品中选择合适材料,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用品:蜡烛,火柴,小木条,煤块,大理石,酒精灯,酒精棉球,水棉球,烧杯,镊子,坩埚钳,铜片,三脚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结论

  • 14、建立“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素养。
    (1)、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2)、图一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离子符号为

    ②图二表示的CDEF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3)、碳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__CO2 , 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4)、请写出你从化学方程式C+O2__CO2中获得的信息有
  • 15、化学与生活、材料、生产、安全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与生活。中华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水的硬度会影响茶的口感,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泥兴陶茶壶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等,写出其中一种成分的化学式
    (2)、化学与材料。冬奥会纪念钞是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塑料钞。聚丙烯化学式可表示为C3H6n , 它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化学与生产。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 , 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CO2 , 生成的CaO具有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性。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4)、化学与安全。潜水艇中配有氧气再生装置。利用的是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如图所示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一氧化碳与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在密闭容器中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C , 则图中温度低于N-Q表示该物质没有燃烧

    A、A B、B C、C D、D
  • 17、我们常从化学思维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酒精灯火焰上罩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可推测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B、模型与推理: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镁和氦化学性质相似 C、微观与宏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可推测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探究与创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则二氧化碳可以支持镁的燃烧
  • 18、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性质决定用途

    ①氧气用于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②食品包装充氮气以防腐

    B.人物与事件

    ①道尔顿:原子分子学说

    ②拉瓦锡:空气成分研究

    C.实验现象描述

    ①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②镁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燃烧和灭火

    ①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木柴架空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A B、B C、C D、D
  • 19、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 B、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 20、下列做法不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提倡公共出行 B、植树造林 C、推广燃油汽车 D、利用二氧化碳制氧气
上一页 665 666 667 668 6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