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氮气是由组成的,是由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或“氮分子”或“氨离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是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巨大贡献。已知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图1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 , 写出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4)、图2中与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原因是
    (5)、图2中A与B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
    (6)、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能减轻空气污染。甲、乙、丙、丁的分子示意图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合物W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5.4gH2O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的质量是5.6g B、二氧化碳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W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是52.2%. D、W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量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一份中加入二氧化锰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 4、我国古代炼锌主要反应:①ZnCO3__ZnO+CO2 , ②C+2ZnO__2Zn+X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①②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一定不变 D、①②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观察

    B

    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

    C

    除去碳酸钙中的泥沙

    溶于水后,过滤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

    A、A B、B C、C D、D
  •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H2OH2O2的组成元素都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单质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7、制备尿素CONH22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__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中N的化合价为+3价 B、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3% C、参加反应的NH3CO2质量比为17:44 D、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7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 C、燃着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 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溶液属于混合物 B、酒精、水属于化合物 C、过氧化氢、水属于氧化物 D、氨气、氮气属于单质
  • 1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绿色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 1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臭氧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13、在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 14、“加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单质
  • 15、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 16、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计算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
  • 17、小刚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产生了几个疑问,让我们帮他一起分析吧!
    (1)、做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在集气瓶底部都放些水,但它们的作用不同,请你告诉小刚其中一种物质燃烧时,集气瓶里放水的作用:
    (2)、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 0.2%的铁丝

    含碳 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实验分析】推测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有关。

  • 18、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a的名称是

    (2)、若B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方法: , 用装置E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 , 测量时,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能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5)、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F的烧杯中,观察到现象是:
  • 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D、E是气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请回答:

    (1)、用于推动火箭升空的反应是;(填序号)
    (2)、属于分解反应类型是;(填序号)
    (3)、写出②反应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④反应化学方程式
  • 20、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合成氨气的主要过程,分析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的氮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此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不同。
    (2)、合成塔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分离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4)、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上一页 457 458 459 460 4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