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2)、上图为汽车尾气处理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请举1例)。
-
2、目前很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直饮水机可将普通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净水流程如图1所示。(1)、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2)、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标出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3)、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A、B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可燃冰外观类似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难度较大。
(1)、可燃冰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2)、可燃冰中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可燃冰不是冰 B、在latm和1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操场上的单杠等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是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请你写出一条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的措施。(2)、近年来铝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是因为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是。
-
5、下列实验与图像一致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
B、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和
燃着的木条
D
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待测值为15 -
8、很多饮料中含有柠檬酸(C6 H8 O7)。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 B、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C、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完全燃烧生成CO2、H2 O
-
9、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Al3+、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均为离子 B、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10、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空气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用水灭火
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黄铜片比铜片硬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A、A B、B C、C D、D -
11、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磷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
12、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氦气密度小,因此可用于制成电光源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于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
-
1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 D、铁片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成黄色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
15、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下厨房物品的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刀:我生锈了 B、食醋:我挥发了 C、天然气:我燃烧了 D、苹果:我被氧化了
-
16、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减小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改变了
-
17、铝的用途广泛。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原子质子数为13 B、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3个电子形成 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
18、从古至今,钢铁及其铁的化合物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1)、①《梦溪笔谈》记载南北朝时“灌钢”法:将生铁液注入熟铁中快速炼钢。生铁与钢的区别是不同。
②《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胆矾为晶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③“釜”指生铁制作的铁锅,利用铁的(选填序号之一)。
A.导热性 B.导电性 C.硬度大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铁合金样品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23g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g稀硫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铁合金样品中只含有铁、碳两种元素)。实验数据整理如表所示: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20
20
20
20
20
瓶中物质总质量
42.8
m
82.4
102.2
12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若要用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硫酸,所需要水的质量为g。
②表格中的m的值为。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铁合金样品是生铁还是钢。(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生铁含碳量为 , 钢含碳量为)
-
19、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1)、从微观实质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①如图甲,和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该反应的实质。
②如图乙,是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①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B中(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②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填“图3”或“图4”)。
③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3)、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E(填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③在无色滤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还无法确定的物质是(写化学式)。若要通过实验判断该成分是否存在,可取适量白色沉淀G,进行探究。请写出实验操作的步骤、现象及结论。
-
2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1)、阳光小组同学以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字母序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欲利用化学方法检验反应后的剩余废液中是否含有稀硫酸,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选项序号)。
A.溶液 B.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2)、鹏飞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 不完全燃烧生成CO;白色无水粉末遇水变蓝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①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猜想成立。
②该组装置中,装置C的作用是。
③从安全角度考虑,气球的作用是。
④实验结束,对相关装置进行称量(忽略空气成分对实验的干扰)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AB装置总质量
CD装置总质量
E装置中固体质量
反应前
800
600
4
反应后
807.2
604.4
3.2
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燃烧甲烷的质量为。气球中剩余未反应的CO的质量为。(计算结果精确至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