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室取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与6.5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反应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
“溶解”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开展研究性学习。
任务1:溶解过程的探究
小组同学先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再将10g氯化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提示:部分物质溶于水后常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1)氯化钠溶解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灯泡(填“发光”或“不发光”),说明氯化钠溶液具有性。
(2)小组同学将氯化钠换成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除观察到灯泡发光外,还发现烧杯外壁有热量变化,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会(填“吸热”或“放热”)。
任务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初步探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
(3)实验中振荡的目的是。
(4)通过图2实验可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深入思考】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通过加热或增加溶剂的量也能使B中固体溶解,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红、黄光而使溶液呈现蓝色。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硫酸铜溶液时,溶液浓度越大,对于红、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透过溶液的光强度越小。
【实验探究】
①取试管a、b分别加入2g硫酸铜晶体和10mL饱和溶液。
②将试管a、b分别装入光强度采集装置(图3为装置原理图)。
③加热试管a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出“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4所示。
④在试管b内加入3mL水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5所示。
(5)由图3可知,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性越(填“强”或“弱”)。
(6)图5中,一开始光强度数值增大的原因是。
(7)依据图5,请写出硫酸铜的溶解性与溶剂水的质量的关系及判断依据:。
-
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水配制成的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节约用水,图中,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2)、水的净化流程如图所示:①上述净水过程中,“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为 , “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生成的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吸附池”中常用(填名称)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当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mL气体,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4)、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留下的液体“苦卤”经再加工可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t2℃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1℃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填“>”“<”或“=”)B%。
-
4、金属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进一步了解金属的性质,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金属的物理性质。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纯铜片上划痕较深,黄铜片上划痕较浅,据此得出的推论是。(2)、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材料的使用和保护。铝制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社团的同学想比较Mg、Fe、Cu的金属活动性,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镁片表面 , 溶液不变色;
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溶液;
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Mg>Fe>Cu
任写一个上述实验中发生
的化学方程式:
③将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得到溶液A,取mg溶液A于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B.若溶液B质量仍为mg,则溶液B中溶质的阳离子组合可能是、。
-
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2)、实验室选用装置BD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为(填名称),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D收集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4)、电石(主要成分为为块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乙炔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请写出实验室用电石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 最佳的制取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
6、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1)、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如图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观示意图。
①补全D方框中的微观示意图 , 完成该微观示意图的依据是。
②多栽花、多种草、多植树对保护环境的意义是。
-
7、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面有关春节的习俗包含了很多化学常识。(1)、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烟花爆炸属于变化;爆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填化学式)。(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我们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色,是因为。(3)、璀璨的霓虹灯能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其主要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4)、除夕夜时,每家每户都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沼气作为燃料来烧火做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正确的图像能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下列图像分析不合理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D、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粉末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Fe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和两种液体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钾溶液
将6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A、A B、B C、C D、D -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11、贵州是我国四大中草药产地之一。野生的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矢车菊黄素属于氧化物 B、每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C、矢车菊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0g D、矢车菊黄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
12、黔南州的州花“刺梨花”在盛开时,花香四溢,微风拂过,令人陶醉不已,深受群众喜爱。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有质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
-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 B、
氧气验满 C、
量取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
14、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入湿地 B、禁止捕猎和采集,保护湿地内的动物和植物种类 C、监测水质,确保水体清洁 D、通过立法保护湿地
-
15、小林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不全(未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如下图)。为测定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林取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加入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随后向烧杯中慢慢加入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消耗该稀硫酸24.5g。求:(1)、10.0g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2)、求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
16、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选用发生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通常状况下,S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 实验室选择下图装置收集SO2(图1)并验证其性质(图2)。
(4)图1“防倒吸装置”应选择(选填“甲”或“乙”)。
(5)图1NaOH溶液的作用是。
(6)已知SO2也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溶液呈酸性。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
17、某工厂先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制取硫酸铜,再用“湿法炼铜”获得铜,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已知: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1)、加入稀硫酸时先将孔雀石粉碎的作用是。(2)、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操作a的名称是 , 实验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得到的固体A的成分有(填化学式)。(4)、在固体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5)、干燥铜时不能采取高温的方法,其原因可能是。 -
18、2023年9月23日晚,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游泳健将汪顺和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这一幕惊艳了世界。亚运会首次使用甲醇做火炬燃料,甲醇(CH3OH)作为“低碳”燃料,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运输及使用相对安全、便捷,是全球公认的新型能源。甲醇是利用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工业废气捕捉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原理如图1所示。同时因为甲醇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合成甲醇时消耗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所以又被称为“零碳甲醇”。
为了探究影响甲醇产率的因素,研究人员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有分子筛膜、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写一点)。(2)、根据图1写出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3)、亚运会各场馆的所有电力供应均为“绿电”,“绿电”的主要来源为新能源,下列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4)、对比图2中两条曲线,可以得出结论:温度高于210℃时,。(5)、假如你是火炬设计专家,设计火炬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写一点)。 -
19、如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P点表示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后,溶液的状态可能是(填“P1”或“P2”);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时宜选用的结晶方法是。(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将gNaCl固体完全溶解于50g水配得饱和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从微观角度分析,如图中最接近NaCl溶液真实情况的是(填字母序号)。(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是底部有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若使其固体继续溶解,在大烧杯的水中可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NH4NO3固体 B、NaCl固体 C、NaOH固体
-
20、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籍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五谷”中小麦富含的营养物质为。(2)、《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硬度比纯铁的(选填“大”或“小”)。(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冶锡等场景。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这五种金属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4)、《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有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化学原理就是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5)、《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x•12H2O],则x的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