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看:该反应中涉及4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看:硫酸由2个氢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构成 C、从质量关系看:参加反应的H2SO4和NaOH的质量比为98:40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图1),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增大 B、②→③,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③→④,析出KNO3的质量为14.2g D、②和④,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②>④ -
3、化学学习过程中,归纳、总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
②不食用过期或霉变食品
①严禁品尝化学药品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未来
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②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①“碳中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②开发新能源能减轻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A、A B、B C、C D、D -
4、
在一次实验中,小敏将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一会溶液变为蓝色,为此小敏和化学社团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分析】
(1)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
(2)猜想1:可能是氢气;猜想2:可能是氧气;猜想3:。【设计与实验】
(3)填写下表。方案
现象
结论
①将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猜想2正确
②将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肥皂水中,然后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
肥皂泡破裂,木条燃烧更旺
猜想2正确
【讨论】
(4)实验后,社团同学认为方案①存在安全隐患,其原因是。【拓展】
(5)经进一步证明,铜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请思考,小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1)、实验室制取CO2的方程式:。(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序号)(3)、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小宇向生态箱中通入CO2 ,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③请你列举一条具体措施减少大气中CO2排放量,结合生活实际:。
-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丽水之中生金”,就是“沙里淘金”。“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占第位。下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 “沙里淘金”同时反映出金的化学性质。
(2)、《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酿酒时利用酒精的沸点较低,通过蒸馏将酒精与酒糟分离,沸点低属于酒精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3)、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 标出中的化合价。(4)、《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石油经过蒸馏得到汽油、煤油等,石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指沼气燃烧,即甲烷()气体燃烧。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①3个钠原子。
②2个氧分子。
③1个铝离子。
④若用“
”表示氮原子;则“
”表示(填符号,下同),“
”表示。(2)、自来水厂在净化水时,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投药消毒所用到的药品是二氧化氯,其化学式为。 -
8、2024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圆满落幕。在本次航展中国超级武器九天无人机首次亮相,它被西方国家称为空中航母,“九天”翱翔震惊世界,祖国科技,威震四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航空零部件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优点 B、机身材料使用的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九天”可携带更多燃料,在飞行过程中是机械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D、“九天”无人机的横空出世,彰显了我国在该技术层面质的飞跃,意义非凡
-
9、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下图为某纳米小人(C39H42O2)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9H42O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8:7 B、一个该分子中含有84个原子 C、研究纳米技术可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D、该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10、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归纳正确的是A、化合物:氨气、矿泉水、二氧化碳 B、由原子构成物质:碳、氮气、汞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D、氧化物:冰、一氧化碳、过氧化氢
-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的是


A.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检查气密性
A、A B、B C、C D、D -
12、现有31.6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固体30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3)、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13、免洗手凝胶消毒剂含乙醇(C2H5OH),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1)、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个C2H5OH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3)、C2H4O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4.6g 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与g环氧乙烷(C2H4O)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
1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甲的名称是 , 玻璃棒的作用是。(2)、图乙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前集气瓶中应预留少量水,目的是。(3)、图丙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Y形管的容积为30mL(夹持仪器已省略)。加入足量红磷,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蒸馏水流入Y形管的体积约为mL。 -
15、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转。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⑤元素种类
【综合应用】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5)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灯的造型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燃料是一种气体燃料X,点燃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20
3
20
18
反应后质量
2
x
30
26
A. x的值一定为3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 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9:4 -
1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从中选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则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从中选取)。(4)、若在中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的端通入气体(填“”或“”)。(5)、所示是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D、E、F是单质,其他物质均是化合物,其中G有刺激性气味并能引起酸雨。反应①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 G。(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4)、加热31.6 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那么,实际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 -
18、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水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2)、某城市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所用的净水方法是;步骤④中利用了活性炭的性;实验室常通过法将自来水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消毒剂,不仅能对饮用水消毒,而且可以有效灭杀病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2)、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变成黑色。(3)、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由上图可知,X、Y分别是、。(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化学式),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填名称)。(3)、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不同。
④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
” “
” “
”分别表示 A、B、C 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氯化氢、氯化钠都含有氯元素 B、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如下,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
乙
丙
丁




